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朱自清《论做作》原文、导读、鉴赏和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朱自清《论做作》原文、导读、鉴赏和赏析

论做作

做作就是“佯”,就是“乔”,也就是“装”。苏北方言有“装佯”的话,“乔装”更是人人皆知。旧小说里女扮男装是乔装,那需要许多做作。难在装得像。只看坤角儿扮须生的,像的有几个?何况做戏还只在戏台上装,一到后台就可以照自己的样儿,而女扮男装却得成天儿到处那么看!侦探小说里的侦探也常在乔装,装得像也不易,可是自在得多。不过——难也罢,易也罢,人反正有时候得装。其实你细看,不但“有时候”,人简直就爱点儿装。“三分模样七分装”是说女人,男人也短不了装,不过不大在模样上罢了。装得像难,装得可爱更难;一番努力往往只落得个“矫揉造作!”所以“装”常常不是一个好名儿。

“一个做好,一个做歹”,小呢逼你出些码头钱,大呢就得让你去做那些不体面的尴尬事儿。这已成了老套子,随处可以看见。那做好的是装做好,那做歹的也装得格外歹些;一松一紧的拉住你,会弄得你啼笑皆非。这一套儿做作够受的。贫和富也可以装。贫寒人怕人小看他,家里尽管有一顿没一顿的,还得穿起好衣服在街上走,说话也满装着阔气,什么都不在乎似的。——所谓“苏空头”。其实“空头”也不止苏州有。——有钱人却又怕人家打他的主意,开口闭口说穷,他能特地去当点儿什么,拿当票给人家看。这都怪可怜见的。还有一些人,人面前老爱论诗文,谈学问,仿佛天生他一副雅骨头。装斯文其实不能算坏,只是未免“雅得这样俗”罢了。

有能耐的人,有权位的人有时不免“装模作样”“装腔作势”。马上可以答应的,却得“考虑考虑”;直接可以答应的,却让你绕上几个大弯儿。论地位也只是“上不在天,下不在田”,而见客就不起身,只点点头儿,答话只喉咙里哼一两声儿。谁教你求他,他就是这么着!——“笑骂由他笑骂,好官儿什么的我自为之!”话说回来,拿身份,摆架子有时也并非全无道理。老爷太太在仆人面前打情骂俏,总不大像样,可不是得装着点儿?可是,得恰到分际,“过犹不及”。总之别忘了自己是谁!别尽拣高枝爬,一失脚会摔下来的。老想着些自己,谁都装着点儿,也就不觉得谁在装。所谓“装模做样”“装腔作势”,却是特别在装别人的模样,别人的腔和势!为了抬举自己,装别人;装不像别人,又不成其为自己,也怪可怜见的。

“不痴不聋,不作阿姑阿翁”,有些事大概还是装聋作哑的好。倒不是怕担责任,更不是存着什么坏心眼儿。有些事是阿姑阿翁该问的,值得问的,自然得问;有些是无需他们问的,或值不得他们问的,若不痴不聋,事必躬亲,阿姑阿翁会做不成,至少也会不成其为阿姑阿翁。记得那儿说过美国一家大公司经理,面前八个电话,每天忙累不堪,另一家经理,室内没有电话,倒是从容不迫的。这后一位经理该是能够装聋作哑的人。“不闻不问”,有时候是一句好话;“充耳不闻”,“闭目无睹”,也许可以作“无为而治”的一个注脚。其实无为多半也是装出来的。至于装作不知,那更是现代政治家外交家的惯技,报纸上随时看得见。——他们却还得勾心斗角的“做姿态”,大概不装不成其为政治家外交家罢?

装欢笑,装悲泣,装嗔,装恨,装惊慌,装镇静,都很难;固然难在像,有时还难在不像而不失自然。“小心赔笑”也许能得当局的青睐,但是旁观者在恶心。可是“强颜为欢”,有心人却领会那欢颜里的一丝苦味。假意虚情的哭泣,像旧小说里妓女向客人那样,尽管一把眼泪一把鼻涕的,也只能引起读者的微笑。——倒是那“忍泪佯低面”,教人老大不忍。佯嗔薄怒是女人的“作态”,作得恰好是爱娇,所以乔醋是一折好戏。爱极翻成恨,尽管“恨得人牙痒痒的”,可是还不失为爱到极处。“假意惊慌”似乎是旧小说的常语,事实上那“假意”往往露出马脚。镇静更不易,秦舞阳心上有气脸就铁青,怎么也装不成,荆轲的事,一半儿败在他的脸上。淝水之战谢安装得够镇静的,不是不觉得意忘形摔折了屐齿。所以一个人喜怒不形于色,真够一辈子半辈子装的。

乔醋是戏,其实凡装,凡做作,多少都带点儿戏味——有喜剧,有悲剧。孩子们爱说“假装”这个,“假装”那个,戏味儿最厚。他们认真“假装”,可是悲喜一场,到头儿无所为。成人也都认真的装,戏味儿却淡薄得多;戏是无所为的,至少扮戏中人的可以说是无所为,而人们的做作常常是有所为的。所以戏台上装得像的多,人世间装得像的少。戏台上装得像就有叫好儿的,人世间即使装得像,逗人爱也难。逗人爱的大概是比较的少有所为或只消极的有所为的。前面那些例子,值得我们吟味,而装痴装傻也许是值得重提的一个例子。

作阿姑阿翁得装几分痴,这装是消极的有所为;“金殿装疯”也有所为,就是积极的。历来才人名士和学者,往往带几分傻气。那傻气多少有点儿装,而从一方面看,那装似乎不大有所为,至多也只是消极的有所为。陶渊明的“我醉欲眠卿且去”说是率真,是自然;可是看魏晋人的行径,能说他不带着几分装?不过装得像,装得自然罢了。阮嗣宗大醉六十日,逃脱了和司马昭做亲家,可不也一半儿醉一半儿装?他正是“喜怒不形于色”的人,而有一向当时人多说他痴,他大概是颇能做作的罢?

装睡装醉都只是装糊涂。睡了自然不说话,醉了也多半不说话——就是说话,也尽可以装疯装傻的,给他个驴头不对马嘴。郑板桥最能懂得装糊涂,他那“难得糊涂”一个警句,真揭破了千古聪明人的秘密。还有善忘也往往是装傻,装糊涂;省麻烦最好自然是多忘记,而“忘怀”又正是一件雅事儿。到此为止,装傻,装糊涂似乎是能以逗人爱的;才人名士和学者之所以成为才人名士和学者,至少有几分就仗着他们那不大在乎的装劲儿能以逗人爱好。可是这些人也良莠不齐,魏晋名士颇有仗着装糊涂自私自利的。这就“在乎”了,有所为了,这就不再可爱了。在四川话里装糊涂称为“装疯迷窍”,北平话却带笑带骂的说“装蒜”,“装孙子”,可见民众是不大赏识这一套的——他们倒是下的稳着儿。

(1942年10月31日——11月2日作。原载1943年1月15日文学创作第1卷第4期)

------------------------------------------
【导读】

“装”是个中性词

一个幼童模仿大人的言行,没人会觉得是“装”,只会觉得好玩、充满童趣,毕竟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在模仿中走向成熟,社会也因此延续和发展。如果成人也这样呢?这就有趣了,而且可以论一论。

作者论做作,其实论的是“装”。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装”,不管是不得已的“装”还是本身就爱点儿“装”,其实装得像很难,装得可爱更难,所以他明确说出“装”常常不是一个好名儿。

“装”有什么问题呢?比如说,装好装歹,装贫装富,装斯文……都不够自然,当然也不太像,至于“装模做样”“装腔作势”,做不到装得恰到分际,做不到装时不忘有个自己,就常常会让自己迷失。

但也不能一概而论,生活本身就是丰富多彩的。朱自清用阿姑阿翁持家、大公司经理管企业的例子,说明了有时候“装”也是一种管理的艺术。“装”作为一种艺术,不仅体现在装得像上,还体现在装得不像而不失自然。自然不自然,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装得自然,即使不像,也不会引起旁观者的反感;装得不自然,只能让人恶心。所以“装”还有境界高低的区分。

作者又直透“装”的本质——多少都带点儿戏味。孩子的认真“假装”与成人的认真“装”有差异,戏台上与人世间“装”的不同,效果差别太大,原因在于是否有所为、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有所为。这表现在装糊涂上,消极有所为就逗人爱,积极有所为就显出了自私自利。

在一篇文章里,能包罗做作的万象,从人事到演戏,从管家到为政,出入现实与历史,将庞杂的内容井然地、意趣盎然地缀联起来,并清晰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朱自清的文字功夫足能让人咋舌了。

猜你喜欢
  • 明清小说之《儒林外史·四奇客述往思来》内容解读与赏析

    倡导礼乐盛举的泰伯祠如今已颓败不堪了,讲究文行出处的贤人们也已销磨尽了,而实践礼乐兵农的萧云仙又落得个投闲置散的结局。在这令人窒息的现实面前,作者沉痛地宣告:“风流云散,贤豪才色总成空。”焦灼地寻问:

  • 《曹刿论战》原文赏析及翻译

    《曹刿论战》散文篇名。见《左传·庄公十年》。题目为后人所加。叙齐、鲁长勺之战战前,曹刿请见鲁庄公,通过分析国情,肯定庄公取信于民可以一战。

  •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是关于描写“情感抒写·爱国忧民”类的诗句。 诗句写作者茅屋为

  • 《晨日湖{左氵右父}至青日有数老父携筐筥拜道赏析》

    【原题】:晨日湖{左氵右父}至青日有数老父携筐筥拜道旁问之则山居之民绍定中尝以摘山为香兰寨兵所扰予时将指淮东为直之适见驺从闻予之姓曰是姓稀必吾官也以新茗为贽予笑遣去遮道不已因感其意却而谢之有赋

  • 当下的哲学

    【3454】当下的哲学(〔法〕阿兰·巴迪欧,〔斯诺文尼亚〕斯拉沃然·齐泽克著,蓝江、吴冠军译,中央编译出版社,7 3万字,2017年3月第1版

  • 白居易《南塘暝兴》全诗赏析

    水色昏犹白,霞光暗渐无。风荷摇破扇,波月动连珠。蟋蟀啼相应,鸳鸯宿不孤。小僮频报夜,归步尚踟蹰。

  • 诗成有共赋,酒熟无孤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诗成有共赋,酒熟无孤斟。》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帕梅拉 [英国]理查森

    【作品提要】 少女帕梅拉,出身穷苦,从小受到良好的道德熏陶。她心地善良,聪明伶俐,12 岁来到一富贵人家当女仆。宽厚仁慈的女主人善待每一位仆人。她让帕梅拉做自己的贴身侍女,并悉心加以培养,使帕梅拉不仅

  • 唐宋散文之司马光《李愬雪夜平蔡州》全文翻译与鉴赏点评

    司马光《李愬雪夜平蔡州》 元和十二年 1 ,春,正月,李想至唐州 2 。军中承丧败之余,士卒皆惮战 3 。愬知之。有出迓者 4 。愬谓之曰:“天子知愬柔懦,能忍耻,故使??循尔曹 5 。至于战攻进

  • 李商隐《端居》鉴赏、赏析和解读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端居”即平居。这首小诗是诗人中年游宦,闲居思家之作。 首句说: 亲人从远方寄来的书信,和我夜来的归梦同样地沓远难凭,引起了我悠长的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