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桃花的诗词诗句
“缀条深浅色,点露共一香。向日分千笑,迎风共一香。”(唐 ·李世民)“一丛桃花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杜甫)“争开不待叶,密缀欲无条。”(苏轼)特别是诗人将桃花比作佳人更是屡见不鲜。唐代崔护题都城南庆“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仍旧笑春风”。人面桃花,咏物咏人,二者合一。
自此而后人面桃花佳话流传。至于天宝遗事中所载唐明皇、杨贵妃于禁苑中植千株桃树,花盛开时,明皇摘桃花插贵妃头上,称此花最能助娇态,又为桃花增添了一段风流韵事。桃花在诗人笔下多是娇艳多姿,风华正茂的青春少女形象,令多少人流连忘情,浅斟低唱。而且由于陶渊明桃花源记所描绘的那一美好的理想世界,桃花夹岸所在也正是人们追求的至真至美至善的所在,许多咏桃之作借此寄托了诗人们的政治理想。
当然,美的桃花,青春的象征,理想的所在都是相对而言,也有诗人对此颇有微词,李白就说桃花“偶蒙东风荣,生此艳阳质”远不及松柏高洁四时独立,显然有愤世之情,至于将桃花斥为轻薄,虽有别具一格之新,终也难免有偏颇之憾。好在桃红灼灼、融融春光,灿灿美色,亦花亦实,自有定论。
-
汝啼吾手战,吾笑汝身长。处处逢正月,迢迢滞远方。飘零还柏酒,衰病只藜床。训喻青衿子,名惭白首郎。赋诗犹落笔,献寿更称觞。不见江东弟,高歌泪数行。
-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未有无所畏而不亡者也。天子者上畏天,下畏民,畏言官于一时,畏史官于后世。百官畏君,群吏畏长吏,百姓畏上,君子畏公议,小人畏刑,子弟畏父兄,卑幼畏家长。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
【名句】自天子以至于庶人,未有无所畏而不亡者也。天子者上畏天,下畏民,畏言官于一时,畏史官于后世。百官畏君,群吏畏长吏,百姓畏上,君子畏公议,小人畏刑,子弟畏父兄,卑幼畏家长。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
-
作者: 曹增渝
-
举酒属雩泉,白发日夜新。何时泉中天,复照泉上人。二年饮泉水,鱼鸟亦相亲。还将弄泉手,遮日向西秦。
-
瘴雨蛮烟,十年梦、尊前休说。春正好、故园桃李,待君花发。儿女灯前和泪拜,鸡豚社里归时节。看依然、舌在齿牙牢,心如铁。治国手,封侯骨。腾汉漫,排阊阖。待十分做了,诗书勋业。常日念君归去好,而今却恨中年别
-
往见泰山乔岳,以立身四语甚爱之,疑有未尽,因推广为男儿八景,云:“泰山乔岳之身,海阔天空之腹,和风甘雨之色,日照月临之目,旋乾转坤之手,磐石砥柱之足,临深履薄之心,玉洁冰清之骨。”此八景予甚愧之,当与
【名句】往见泰山乔岳 ① ,以立身四语甚爱之,疑有未尽,因推广为男儿八景,云:“泰山乔岳之身,海阔天空之腹,和风甘雨之色,日照月临之目,旋乾转坤之手,磐石砥柱之足,临深履薄之心,玉洁冰清之骨。”此八景
-
风雅先生旧隐存,子陵台下白云村。唐朝三百年冠盖,谁聚诗书到远孙。
-
名言: 其所以神化而超出众表者,殆犹天马行空而步骤不凡。 句意: 所以能够出神入化并且超乎寻常, 几乎象天马在空中行走一样步骤不凡。 出处: 元·刘廷根《萨天锡诗集序》
-
与人交一以诚信,相与未尝视贫富为俯仰。|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与人交一以诚信,相与未尝视贫富为俯仰。》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作品提要】 《出埃及记》是《旧约圣经》的第二卷,共40章,按其主题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18章)记述以色列人在埃及受欺压,摩西与法老的斗争等。第二部分(19—24章)是出埃及后的以色列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