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民歌《硕鼠》全文、鉴赏和深度意境解读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 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 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硕鼠是 诗经 中著名的反剥削的诗篇。
诗分三章,每章八句,反复吟咏其事,抒发其情。第一章开头,“硕鼠硕鼠,无食我黍。”硕鼠,大老鼠。比喻剥削者。这两句是说,大老鼠大老鼠,不要再吃我的谷物。开头便以硕鼠作比,比喻恰切、形象、生动、逼真。诗人以此比喻剥削者,是再恰当不过了。诗人以斥责的口吻连连呼唤“硕鼠硕鼠”,并提出严重警告: 不要再吃我种的谷物。一个“我”字,说明谷物的种植者和所有权,这不仅显得理直气壮,而且揭示了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这两句是说,我们(奴隶)多年供养你,你却不肯顾念我们。这就进一步说明谁养活谁的问题,揭示了奴隶主掠夺成性,贪婪不已的本性,毫无良心,不管奴隶死活,把奴隶推向濒临死亡的深渊,其冷酷、狠毒,可想而知。“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两句是说,我们发誓要离开你,去到那安乐的地方。这是在剥削者无止境地、残无人道地剥削下,在无以为生,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决计离开剥削者,去到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理想乐土。他们想着,想着,心里得以暂时平静,受到了慰藉。“乐土乐土,爰得我所。”这两句是说,那安乐的地方啊,这才是我们安居立身的处所。奴隶们想到乐土,心里自得其乐。
第二、三章所写内容,句法结构与第一章大体相同,只是换字、换韵反复迭咏,以抒其情。
全诗通过奴隶们对奴隶主残酷剥削的血泪控拆,揭露了奴隶主贪得无厌、残忍无道、灭绝人性,不管奴隶死活的狠毒心肠;奴隶们在不堪其苦,走投无路,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表达了决计远离剥削者,走向理想乐土的强烈愿望。这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无疑是一种觉醒,是一种反抗斗争意识的萌发。它将对生产力起着推动作用,对唤醒奴隶们觉醒,对促使奴隶制加速崩、溃,是有积极作用和历史进步意义的,值得大书而特书。但在今天看来,他们想象的乐土,毕竟是虚幻的乌托邦,它只能是奴隶们美好愿望的寄托,而事实上是找不到那块乐土的,因而也是不能实现的。作为一种反抗斗争形式来看,又是消极的,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历史证明,劳动人民要摆脱被剥削、被压迫的地位,只有拿起武器,彻底打碎旧的国家机器,砸碎套在自己身上的枷锁,把那些硕鼠统统消灭掉,才能走上解放之路。从这一点来看,本诗自有其历史的局限。
本诗与诗经中的其他诗一样,也采用重章迭咏的形式,但在加深感情、深化主题上却有着明显而突出的作用。比如第一章说“无食我黍”,黍是秋季作物”第二章说 “无食我麦”,麦是夏季作物; 第三章说 “无食我苗”,苗是春季所长。正因为硕鼠吃了黍、麦,苗,才有此警告。每章虽只一字之差,却有力地说明奴隶主这些硕鼠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无时无刻不在盘剥劳动者的劳动果实,而且从黍、麦、一直到苗都要统统吃掉,足见剥削的极端残酷。这就层层加深了对奴隶主剥削罪行的揭露和鞭笞。又如写奴隶幻想的地方,先写乐土,后写乐国,最后写乐郊,从范围来看,越来越小,说明理想的蓝图是难以得到的,不能实现的,越是这样写,越加隐埋着内心的痛苦和愤懑之情,这同样起着逐步深化的作用。
本诗全用四言形式,每章一换韵,诗句整齐,音韵和谐,便于咏歌。
-
除了西门庆和金、瓶、梅等主要人物,宋惠莲是少数几个作者用浓笔重彩皴染的形象之一。本段共五回,包括了她全部的故事。就如二尤的故事在《红楼梦》中只是一段插曲一样,宋惠莲的故事在《金瓶梅》中也只是一段插曲,
-
黄梅县边黄梅雨,白头浪里白头翁。九江阔处不见岸,五月尽时多恶风。人间隐路应无限,何事抛身在此中?
-
【原题】:子瞻尚书惠涵星砚月石风林屏作歌以送之赋十二韵以谢
-
作者: 鲁迅 【原文】: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
-
天气越来越冷,正是进补身子的最佳时令。“后天就是冬至,得好好进补进补身体了。”女人翻看着日历,对男人说,“冬至日吃什么好?”男人说
-
二零零三年的金秋十月,又一个收获的季节。地处东北的辽宁省义县留龙沟乡下高家沟村迎来了一位陌生的客人,此人四十开外,身高超过一米八,体态丰满。他身背着简单的行囊,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他走在山路上,两只眼睛不住的欣赏着田野上的丰收景象。 当他走
-
《崇礼先师,增辉圣德。》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天启神龙生碧泉,泉水灵源浸迤延。飞龙已向珠潭出,积水仍将银汉连。岸傍花柳看胜画,浦上楼台问是仙。我后元符从此得,方为万岁寿图川。第四十九卷
-
首联点题,称赞这莲花不来于“东风第一枝”的梅花那样可爱。颔颈两联把秀丽风景与莲花有机联系起来,使它们相映成辉,共同担负着装点美丽西山的使命。尾联写那一望无际、遍布天涯的莲花,待置了阑干后,这莲会比“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那清瘦孤独
-
爱尔兰著名剧作家约翰·米林东·辛格*写的一部象征主义*剧作,他的代表作。剧本写于1903年。1904年在都柏林阿贝剧院上演。 剧情大致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