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古文·兰亭集序》鉴赏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古文·兰亭集序》鉴赏

古文·兰亭集序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1),暮春之初(2),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3),修禊事也(4)。群贤毕至,少长咸集(5)。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6); 又有清流激湍(7),映带左右(8)。引以为流觞曲水(9),列坐其次(10),虽无丝竹管絃之盛(11),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12)。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13)。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14),所以游目骋怀(15),足以极视听之娱(16),信可乐也(17)

夫人之相与(18),俯仰一世(19)。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20); 或因寄所托(21),放浪形骸之外(22)。虽趣舍万殊(23),静躁不同(24),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25); 及其所之既倦(26),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27)。向之所欣,俛仰之间(28),已为陈迹(29),犹不能不以之兴怀(30); 况修短随化(31),终期于尽(32)。古人云: “死生亦大矣(33)。”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34),若合一契(35),未尝不临文嗟悼(36),不能喻之于怀(37)。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38)。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 故列叙时人(39),录其所述(40)。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41)。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注释〕(1)岁在癸丑: 古人以干支相配纪年,永和九年,正当干支的癸丑。(2)暮春: 夏历三月。(3)会稽(kuai ji): 郡名,其地相当于今浙江省北部和江苏省东南部。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县。兰亭: 在今绍兴市西南二十七里,地名兰渚,亭在渚上。(4)修禊(xi): 古人于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规定为三月三日)临水行祭,以祓除不祥,谓之“修禊”。(5)群贤: 对孙绰、谢安、支遁等人的敬称。少长: 指作者自己一辈的年长人和王氏子弟。咸: 皆。(6)修竹: 高竹。(7)激湍(tuan):流势很急的水。(8)映带: 相互映衬。(9)流觞: 流杯。把盛酒的杯子,放在流水的上游,任其漂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就取而饮之。曲水:环曲的水渠。(10)次: 旁边。这里指水边。(11)盛:多。(12)幽情: 深细的情怀。(13)惠风: 和煦的清风。(14)宇宙: 自然、人事。品类:万物种类。(15)游目: 举目观望。骋怀: 舒怀。(16)极:尽。视听之娱:视觉和听觉方面的乐趣。(17)信: 实在,确实。(18)相与: 相交接,过往。(19)俯仰: 低头和抬头,比喻时间短暂。(20)怀抱: 襟怀抱负。晤言: 交谈投机。(21)因寄: 有所依托。所托:有所依傍。(22)放浪: 任性不羁,不拘检束。形骸: 形体,身体。(23)趣舍: “趣”同“趋”,趋舍,同取舍。万殊:各不相同。(24)静躁: 安静与躁动。(25)快然:大喜过望的样子。(26)所之: 已得到的。之:往。(27)感慨系之: 感慨随着产生。系:附着,随着。(28)俛仰: 同“俯仰”。(29)陈迹: 旧迹,往事。迹: 事迹。(30)犹: 尚且。以之兴怀:由于它而引起感触。(31)修短: 长短,指寿命的长短。化: 造化,指天。随化:由天决定。(32)期: 期限。(33)古人: 指孔子。死生亦大矣: 见庄子·德充符,“仲尼曰: ‘死生亦大矣,而不得与之变。’”(34)兴感之由: 发生感慨的缘由。(35)若合一契: 如符契那样相合。契:符契,古人用作凭信之物,用竹、木等做成,刻有文字,剖成两半,双方各执一半以为凭证。(36)临: 看、视的意思。嗟悼: 叹息伤感。(37)喻:明白,理解。之: 指临文嗟悼的情况。(38)固: 相当于“乃” 。一: 同一。齐: 相同。彭:指彭祖,传说他的寿数很长,活了八百岁。殇: 天折。短命早死的人。(39)列叙时人: 一个一个地记下当时与会的人。(40)述:指所作的诗文。(41)致:情致。

〔鉴赏〕东晋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全文三百二十五字,描写了广阔的自然风景,抒发了对人生无限感慨的情怀,情景交融,浑然贴切,有许多写作手法可供借鉴。

公元353年阴历三月三日,王羲之和当时的名士孙统、孙绰、谢安、支遁等四十一人,为过修禊日,宴集于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与会人兴致勃起,诗意大发,当场作了许多首诗。王羲之为这些诗作了这篇序,记述了宴集的盛况和观感,通篇气势道媚劲健,同时也流露出一定的伤感情绪。

全序共有三个自然段,围绕人如何看待生死这一主题逐步展开论述。作者特别注意这篇文字的纪实性。文章开始就叙述了盛会的时间、地点、原因,开门见山,没有婉转,使读者感到文笔朴实; 然后叙述与会的人,有群贤少长之众,纷纷接踵沓来; 再往后,以绚烂彩笔描绘了所会之地的风光、环境,山水竹树之胜,清流飞泉之声,都写得简练准确,笔出自然。作者写景是为了抒情。写胜地引出饮酒,就饮酒叙写赋诗,这就自然而然地写出良辰美景之乐,极尽视听之娱。这段的描写与叙事环环相扣,线条清晰,状景抒意合情合理。

第一段情景交错,使人感到盛会难得,同时也为下文的集中议论作了铺垫。作者在第二段承上段的“乐”字,论说人总难免为“欣于所遇”的乐以及“情随事迁”的忧所左右,进一步感叹人生“终期于尽”的无可奈何的感情。但是,王羲之在文中,批判了老庄的死生一体的虚幻世界观,认为生是生,死是死,不能同等看待,这一点胜于那些士大夫阶级的流行观点。作者由盛会自然环境的描写引出这些议论,使读者并不感到唐突,主要是把情和景交织在一起来写的,并由“乐”字开拓墨丛,显得特别错落有致。

王羲之是我国古代杰出的书法家,有“书圣”的雅号,他的笔锋随意挥写,寥寥数行,气魄不凡,这和他的文章风格大体一致。

猜你喜欢
  • 九年级语文古诗词部编版(部编新人教版教材语文九年级下册必背古诗词17首)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九年级语文古诗词部编版,内容包括部编新人教版教材语文九年级下册必背古诗词(17首),九年级语文上、下册古诗词,共十首,原文,人教版语文九年级古诗词。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白马清流10 九年级下册必背古诗词(17首)渔家傲·秋思作者: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

  • 王维《山居秋暝》全诗赏析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作品赏析【注解】:1、螟:夜色。2、浣女:洗衣服的女子。3、春芳:春草。4、歇:干枯。【韵译】:一场新

  • 李白《拟古其九》全诗赏析

    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月兔空捣药,扶桑已成薪。白骨寂无言,青松岂知春。前後更叹息,浮荣安足珍。 作品赏析李白曾一度热衷于追求功名,希望“身没期不朽,荣名在麟阁”(《拟古其

  • 李白诗《赠孟浩然》原文翻译赏析: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赠孟浩然》 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作品赏析】 诗采用抒情──描

  •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名言: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注释: 任: 责任, 担子。空乏: 资财缺乏。拂: 违背。乱: 扰乱。动心: 惊动(

  • 不修身而求令名于世者,犹貌甚恶而责妍影于镜也。

    名言: 不修身而求令名于世者,犹貌甚恶而责妍影于镜也。 注释: 修: 修养。令: 美。妍: 美丽。 句意: 不修养自己的道德而想求得在世上的美名, 犹如面貌很丑却要得到在镜子中的美丽的影像一样。 出处

  • 杜牧《泊秦淮》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杜牧的诗作《泊秦淮》描述了作者在秦淮河畔的游船上停泊时的景象。通过细腻而生动的描写,作者展现了江南水乡的风光,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整首诗字里行间充满了浓郁的诗意,使人身临其境,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愁思。这首诗结构严谨,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可以说,《泊秦淮》是一首优美动人的诗作,让人不禁沉浸于作者的意境之中。

  • 《正冬御殿上寿乐章八首其二皇帝举第二爵酒登赏析》

    【原题】:正冬御殿上寿乐章八首其二皇帝举第二爵酒登歌奏祥麟之曲

  • “民弱国强,民强国弱”注释、译文和评说

    政作民之所恶,民弱;政作民之所乐,民强。民弱国强,民强国弱。故民之所乐民强,民强而强之,兵重弱。民之所乐民强,民强而弱之,兵重强。(《商君书·弱民》) 【译文】 用政治措施建立民众所憎恶的东西,民众的

  • “坐蜡”的意思,出处,故事

    谓某人因言过其实而陷入为难境地。该词源于一个传说。 少林寺的棍僧个个武艺高强又逞强好胜。为此,方丈立下一条惩罚说大话者的规矩: 谁言过其实,损害了本寺的声誉,就罚他坐在一根竖起来的短棍上一天。但对于练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