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六侄》原文|翻译|赏析
明·袁中道1
存亡徂迁2,倏忽易岁3。惟夜夜入梦,有若平生耳4。海内第一知己既去5,复何心世缘6! 玉泉清溪7,山水幽绝,将有终焉之志8。
归期都未可定,想已入社矣9。酌宽严之中以处家10,酌丰俭之中以理财,寡欲修身,修名避世,是所望也。
1袁中道(1570-1623):字小修,明代文学家,与其兄宗道、宏道合称“三袁”。有珂雪斋集。2“存亡”二句:言兄袁宏道已亡故一年。袁宏道于万历庚戌年(1610)病逝,年仅四十二岁。徂(cu):消逝。迁:变易。3倏:忽然;转眼间。4平生:平素,往常 5海内第一知己:指二哥袁宏道。6世缘:俗缘,尘缘。7玉泉:玉泉山,湖北省当阳县名胜地。8终焉之志:隐逸山水,终了一生的念头。9社:指诗社,文社。当时文人有人社的习俗。10酌:斟酌。处家:处理家事。
【析点】 中道自幼丧母,与长其两岁的二哥袁宏道“少同塾,长同校……倍相怜爱”(袁中道吏部验封司郎中中郎先生行状)。后宏道宦游南北,二人亦形影不离,感情至深至笃。宏道去世时,中道痛不欲生,吐血昏厥,在日记中自言“痛哉! 痛哉! 一朝遂失仁兄。天地崩裂,以同死为乐,不愿在人世也”(游居柿录)。于是一度隐居湖北玉泉山,看山听泉,读书参禅,以求忘掉失去“海内第一知己”的悲伤。但直至给侄儿写这封信时,二哥的音容笑貌,仍“夜夜入梦”、“有若平生”。醒来却“立雪无影,惆怅何言”(寄祈年),更觉万念俱灰。索性欲隐逸山水,终了一生。“归期都未可定”,透着满腔的无奈与苍凉。但中道在强自挣扎,念念不忘关心侄儿的成长,不忘从“处家”、“理财”、“修身”、“修名”四方面对侄儿一一加以叮嘱。殷殷亲情溢于字里行间,感染力极强。
这封短简,简明洗炼,语短情长。读之若闻呜咽之声,令人悄然动容;读之若聆听长者垂询,语重心长,感人肺腑。宏道生前曾评价其弟的诗“大概情至之语,自能感人”(袁宏道叙小修诗),其实此小简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
《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柳永《望海潮》柳 永 柳 永 东南形胜 ① ,江吴都会 ② ,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 ③ ,参差十万人家 ④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 ⑤ ,天堑无涯 ⑥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
-
与君相从非一日,笔势翩翩疑可识。平生谩说古战场,过眼终迷日五色。我惭不出君大笑,行止皆天子何责。青袍白紵五千人,知子无怨亦无德。买羊酤酒谢玉川,为我醉倒春风前。归家但草凌云赋,我相夫子非臞仙。 作品赏
-
这首词写边塞生活。上片写一位边防战士骑着骏马,在一望无际的霜雪草原上行进。"白"字,可见原野的荒凉冷落。"轻"字,见马之轻快。下片写他射鸿鸣镐的情形:他拉弓如满月,一箭晓鸿惊,英武姿态可睹。
-
刘长卿 粉壁衡霍近 ① ,群峰如可攀。 能令堂上客,见尽湖南山。 青翠数千仞,飞来方丈间。 归云无处灭,去鸟何时还?胜事日相对 ② ,主人常独闲。 青阴满四壁,佳气生重关 ③ 。 颇与宿心会 ④ ,看
-
异时长怪谪仙人,舌有风雷笔有神。闻道骑鲸游汗漫,忆尝扪虱话悲辛。气吞余子无全目,诗到诸郎尚绝伦。白发故交空掩卷,泪河东注问苍旻。袅袅春风送渡关,娟娟霜月照生还。迟留岁暮江淮上,来往君家伯仲间。未厌冰滩
-
庶子遗踪留此地,寒岩徙倚弄飞泉。古人不见心可见,一片清光长皎然。
-
师之犹言法也,礼义所从出也,道德以为法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师之犹言法也,礼义所从出也,道德以为法也。》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子产论政之宽猛 (昭公二十年) 【题解】 治理国家是一门高深的学问,政令的宽与猛都有它的优点和劣处。子产病危之际,用火与水作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拓展型默写,内容包括三、拓展性默写(46)、古诗中常借杨柳来表达依依惜别之情,请写出,拓展性默写读下面语句,根据你的理解,把想到的诗句填写在下面的横,古诗填空,以及古诗拓展,如下。46)、古诗中常借杨柳来表达依依惜别之情,请写出两句: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离亭不放到春暮,折尽拂檐千万枝。47)、请找出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