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徐念儒》原文|翻译|赏析
明·万时华2
山中秋气佳哉! 兄所得何似3? 天地文章4,到处绚烂。溪山洞壑云烟草木之间,尤自蓬勃5。但我辈胸中无浩浩落落之意6,便不能收之笔墨间耳。
弟意况甚寥落7,闲宵自处,忧来无端8。因忆去岁此时,君兄弟策马西山9,弟亦抱影萧寺10,沦落之景,时来感人。且忆湖亭橘实累累11,巨源时摘取令小奴遗我12。今一甘之馈13,远莫致之,又惘惘也14。苏长公长谓四时之节,惟寒食、重九不宜轻掷15。弟四壁悠悠16,良愧斯语矣17。
1文选自明人小品集。2万时华(生卒年不详):字茂先,明代文学家,终身未仕。有溉园集、诗经偶笺。2所得:指所欣赏到的秋色。3文章:文采,错综华美的色彩。4蓬勃:有生气。5浩浩落落:广大旷远。6寥落:冷落。7无端:无边无际。8策马:骑马。9抱影:形容孤独。萧寺:僧寺。10累累(lei lei):相连接貌。11遗(wei);赠送。12甘:指甜美之物。13惘惘:失意貌。14“苏长公”二句:苏长公即苏轼,他在与李公择中说:“人生惟寒食、重九慎不可虚掷。”寒食:清明前一天。重九:农历九月九日。15四壁悠悠:意为四壁之内充满忧思。16良:深。
【析点】 “山中秋气佳哉!”短信以一句充满感情的叹句作开端,免除一切寒暄及叙述,恰似胸中蕴积颇深的感触无处倾诉,一见好友迫不及待一吐为快,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现出作者与收信人至亲无间的关系。如此开头,在书札中极为少见,这是万时华学习、继承苏轼书札的手笔,苏轼的与李公择出语便是“秋色佳哉”四字叹句。何以见得万时华是借鉴而非巧合? 此信中所用苏长公数语之大意即出于与李公择,这便是明证。不过万时华并不是简单搬用,他在句前加“山中”二字,结合了自己生活的特定环境,又使全句音节加长,韵调舒缓;“秋色”化为“秋气”,成为双声词,声调更和谐更富音乐性。从全信看,两句含义也各不同,坡公是不要虚抛美妙秋色;万氏则是大好秋色之中更慨叹自身的孤独冷落以及对好友的怀念。
信中把山间秋色写得绚丽多彩而又富于生机,对比现实中的处境,回忆去年与友人的相处,则更见“沦落之景”、“惘惘”之情,更反衬出作者生活遭遇之不幸。
-
暖云如粉草如茵,独步长堤不见人。一岭桃花红锦黦,半溪山水碧罗新。高枝百舌犹欺鸟,带叶梨花独送春。仲蔚欲知何处在,苦吟林下拂诗尘。
-
钟惺:蜀中名胜记序 钟惺游蜀者,不必其入山水也。舟车所至,云烟朝暮,竹柏阴晴,凡高者皆可以为山,深者皆可以为水也。游蜀山水者,不必
-
汝迎妻子达荆州,消息真传解我忧。鸿雁影来连峡内,鶺鴒飞急到沙头。峣关险路今虚远,禹凿寒江正稳流。朱绂即当随彩鹢,青春不假报黄牛。马度秦关雪正深,北来肌骨苦寒侵。他乡就我生春色,故国移居见客心。剩欲提携
-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 ① (戒色 ② 、戒斗 ③ 、戒得 ④ ):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七) 注释 ①戒:原指佛教约
-
从广州白云机场起飞,飞上波涛汹涌的云海,飞到白云的故乡喜马拉雅,从云端来到贡嘎,来到拉萨,翻越令人止不住惊呼的米拉山口,忽然落下几
-
【注释】 选自唐·白居易《与元九书》。 根情:以感情为根本。即感情是它的根本。 华声:以花朵为声韵。即声韵是它的花朵。 苗言:以语言为苗叶。即语言是它的苗叶。 实义:以思想为果实。即思想是它的果实。义
-
落梅风·叹世 阿鲁威 千年调。一旦空。 惟有纸钱灰晚风吹送。 尽蜀鹃血啼烟树中。 唤不回一场春梦。
-
【经文】 有父之丧,如未没丧而母死 ① ,其除父之丧也,服其除服 ② ;卒事,反丧服。虽诸父昆弟之丧 ③ ,如当父母之丧,其除诸父昆弟之丧也,皆服其除丧之服;卒事,反丧服。 如三年之丧,则既 ④ ,其
-
原题注:书此以为异日遇艰难时之反省也 ①这一首诗,是罗学瓒同志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写的。
-
楚归知罃 (成公三年) 【题解】 晋楚邲之战时,晋国俘虏穀臣,射死襄老;楚国俘虏了知罃。楚国欲用知罃换回穀臣和襄老的尸体,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