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方山四记一则》原文、注释和解析
明·袁宗道2
自欢喜台拾级而升3,凡九折,尽三百余级,始登毗卢顶4。顶上为寺一百二十,丹碧错落5,嵌入岩际。庵寺皆精绝,莳花种竹6,如江南人家别墅。时牡丹正开,院院红馥,沾薰游裾7。寺僧争设供,山肴野菜,新摘便煮,芳香脆美。独不解饮茶,点黄芩芽代8,气韵亦佳。夜宿喜庵方丈9,共榻者王则之、黄昭素也。昭素鼻息如雷,予一夜不得眠。
1上方山:大房山支脉,在北京市房山县。2袁宗道(1560-1600):字伯修,湖北公安人。明代文学家,与其弟宏道、中道合称“三袁”,有白苏斋集,下篇也选自此集。3拾级(she ji):逐步升阶。4毗:音(pi)。5“丹碧”句:形容寺中殿堂色彩缤纷错杂。6莳(shi):栽植。7游裾(ju):游人的衣裳。8点:沏。黄芩(qin):药草,性寒,味苦。9方丈:寺中僧人所居之室。
【析点】 一般游记散文涉及寺院,大多写其建筑或者僧人,而对寺院生活景致较少描写。本文则为我们展示了这方面的内容:江南别墅似的寺院里,修竹参天,牡丹盛开,山肴野菜随时可摘,芳香鲜美,黄芩芽可以代茶,气韵颇佳。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宁静幽美的寺院生活的向往和喜爱之情。文末写同榻者鼾声如雷,看似平常,实则意味深长:人与环境是如此的不协调,这使山寺的幽美清静显得更加可爱。
本文语言清丽自然,使人有清风拂面之感,体现出作者对其“本色论”文学主张的实践
-
【名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注释与译文]这是陆游绝笔诗中的两句。他向儿子们嘱咐:到了宋王朝的军队完全收复中原的那一天,你们可不要忘记在家祭的时候把胜利的喜讯告诉我。乃翁,你父亲,这里是诗
-
紫茎兮文波,红莲兮芰荷〔1〕。绿房兮翠盖,素实兮黄螺〔2〕。于时妖童媛女,荡舟心许〔
-
鼎第五十 【题解】 鼎卦为异卦相叠(巽下离上)。上卦为离,离为火;下卦为巽,巽为木。木材燃烧,火焰腾腾,是炊煮之象。炊煮用
-
《志乎正,不正不敢志焉;志之久,则所志无非正矣.习乎善,不善不敢习焉;习之久,则所习无
《志乎正,不正不敢志焉;志之久,则所志无非正矣。习乎善,不善不敢习焉;习之久,则所习无非善矣。》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
-
夜归鹿门山歌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①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路向江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②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
孔子思想与世界上其他伟大的精神传统、宗教理论明显不同的地方是他将自我精神修养与经世致用相结合,本篇文字集中地反映了这一特点。
-
【评析】 民间谚语。后一句讲的是: 历代高僧建立道场,均极其重视风水,为了让佛法长存世间,高僧们将道场建在风水宝地上,所以 “天下名山僧占多”。前一句意思是: 世间的书,作者们为了表达他们的思想和观点
-
《墨海金壶》是清代张海鹏(见“学津讨原”)编纂的一部杂纂类丛书。为海虞张氏所刻丛书三种之一。刻于嘉庆十七年(1812),共115种。刻书未竣,海鹏去世。其子蔼亭为之印行,不久即毁于火,残板归金山钱氏,
-
石榴枝上花千朵,荷叶杯中酒十分。满院弟兄皆痛饮,就中大户不如君。
-
唐代诗人杜甫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是一首表达诗人内心愁苦的作品。诗中,诗人述说了自己被贬谪至蓝田的遭遇,抒发了对困境的不满和无奈。这首诗通过骚体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愤和对人生困境的思考,展示了杜甫深邃的感悟和抒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