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诗词《思齐》原文、译文、翻译和鉴赏点评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诗词《思齐》原文、译文、翻译和鉴赏点评


思齐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妇。
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
惠于宗公,神罔时怨,神罔时恫。刑于寡妻,
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雍雍在宫,肃肃在庙。不显亦临,无射亦保。
肆戎疾不殄,烈假不瑕。不闻亦式,不谏亦入?
肆成人有德,小子有造。古之人无斁,誉髦斯士。


【注释】 ①思齐:思,虚词;齐,庄重端正。大任:文王之母、王季之妻。②媚:敬重。周姜:古公亶父之妻太姜。③大姒:亦作“太姒”,文王之妻。嗣:继承。徽音:美誉。④恫:伤痛。⑤不显:即“丕显”。⑥肆:所以。戎疾:西戎的祸患。殄:绝。烈假:瘟疫恶疾。烈,通“疠”;假,通“瘕”,即“蠱”字。瑕:通“遐”,远去。 ⑦小子:未成年的人。⑧古之人:指文王。斁:厌。誉髦斯士:即“誉斯髦士”。髦,英俊。

【译文】 庄重娴静的大任,是文王的母亲。她爱敬太姜,是王室的好媳妇。文王之妻太姒能承继好声誉,养育了众多的子孙。文王顺从于尊贵的先公,神就没有怨恨,神就没有伤痛。作表率于自己的妻子,并达于兄弟,以此治国树立新风。和和睦睦地在宫廷内,恭恭敬敬地在宗庙内。明显的大事亲临处之,无时不警惕自己。西戎兵灾已绝迹,瘟疫恶疾已去无踪。不是闻善言即采用,见谏诤就采用吗? 长辈们善修德性,晚辈们造就也深。文王孜孜不倦地教化百姓·举用英俊的有声誉的读书人。

【集评】 毛诗序:“思齐,文王所以圣也。”(十三经注 疏·毛诗正义卷十六)
宋·朱熹:“此诗亦歌文王之德,而推本言之曰此庄敬之大任,乃文王之母,实能媚于周姜,而称其为周室之妇。至于大姒,又能继其美德之音,而子孙众多。上有圣母,所以成之者远;内有贤妃,所以助之者深也。”(诗集传卷十六)

【总案】 这首诗重在歌颂文王之德,也可以作为周初开国人物的“史诗”来读。诗从“周室三母”(大任、周姜、大姒)起笔,进而铺陈文王之圣、修身、齐家、治国之事。整首诗的文学性并不太强,描写叙述缺乏波澜,很难激起人们对于这样一个古代贤王的感怀之情。但在布局谋篇方面,还是注意了向多方面开掘,从各个不同角度(如祀神、治家、理政、育人等)表现文王的美德。人物的形象刻画得具体而又面面俱到,诗人毕竟在剪裁上花了功夫。
猜你喜欢
  • 苏轼《夜卧濯足》全诗鉴赏

    长安大雪年,束薪抱衾裯。云安市无井,斗水宽百忧。今我逃空谷,孤城啸鸺鹠。得米如得珠,食菜不敢留。况有松风声,釜鬲鸣飕飕。瓦盎深及膝,时复冷暖投。明灯一爪剪,快若鹰辞鞲。天低瘴云重,地薄海气福土无重膇

  • 白居易《送刘郎中赴任苏州》全诗赏析

    仁风膏雨去随轮,胜境欢游到逐身。水驿路穿儿店月,花船棹入女湖春。宣城独咏窗中岫,柳恽单题汀上蘋。何似姑苏诗太守,吟诗相继有三人。 作品赏析【注释】:水驿路穿儿店①月?花船②棹入女湖③春①儿店:古代苏州

  • 《书戴嵩画牛》原文|翻译|赏析

    宋·苏轼蜀中有杜处士者好书画2,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绵囊玉轴,常以

  • 白居易《东城晚归》全诗赏析

    一条邛杖悬龟榼,双角吴童控马衔。晚入东城谁识我,短靴低帽白蕉衫。

  • 《先秦散文·礼记·不食嗟来之食》原文鉴赏

    《先秦散文·礼记·不食嗟来之食》原文鉴赏 齐

  • 苏轼《是日自磻溪将往阳平憩于麻田青峰寺之下院翠》全诗鉴赏

    不到峰前寺,空来渭上村。此亭聊可喜,修径岂辞扪。谷映朱栏秀,山含古木尊。路穷惊石断,林缺见河奔。马困嘶青草,僧留荐晚飧。我来秋日午,旱久石床温。安得云如盖,能令雨泻盆。共看山下稻,凉叶晚翻翻。 作品赏

  • 白居易《过昭君村 村在归州东北四十里。》全诗赏析

    灵珠产无种,彩云出无根。亦如彼姝子,生此遐陋村。至丽物难掩,遽选入君门。独美众所嫉,终弃于塞垣。唯此希代色,岂无一顾恩?事排势须去,不得由至尊。白黑既可变,丹青何足论?竟埋岱北骨,不返巴东魂。惨澹晚云

  • 种树 魏金枝

    屋前的小天井里,除开当中的一方水汀地外,两边还余下两块泥地,本来种着好几样花木,计有三株冬青,一株杜鹃,两丛竹。我们是住惯了亭子间的,在房内每天看见的就是墙壁,所以当我们初住来时,对于这几样点缀品,也

  • 刘禹锡《白侍郎大尹自河南寄示池北新葺水斋即事招宾》全诗赏析

    公府有高政,新斋池上开。再吟佳句后,一似画图来。结构疏林下,夤缘曲岸隈。绿波穿户牖,碧甃叠琼瑰。幽异当轩满,清光绕砌回。潭心澄晚镜,渠口起晴雷。瑶草缘堤种,松烟上岛栽。游鱼惊拨剌,浴鹭喜毰毸。为客烹林

  • 千家诗五绝《韦应物·秋夜寄丘员外》诗词赏析

    诗题一作《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诗作于唐德宗贞元五年(789)至贞元七年(791),韦应物时任苏州刺史,丘丹隐居临平山,两人多有唱和。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