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散文·礼记·不食嗟来之食》原文鉴赏
先秦散文·礼记·不食嗟来之食原文鉴赏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②,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③,贸贸然来④。黔敖左奉食⑤,右执饮⑥,曰: “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⑦。终不食而死。
曾子闻之,曰:“微与⑧!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注释】 ①选自礼记·檀弓下。嗟:含有怜惜的叹呼声。 ②黔敖:齐平公时贵族。 ③袂:衣袖。辑屦:鞋破带落,拖着走路。 ④贸:通“眊”。贸贸然,目光失神,蒙昧不明的样子。 ⑤奉:同“捧”。 ⑥执:拿。饮:汤浆。 ⑦谢:道歉。 ⑧微:非。与:同“欤”。微欤:含有拿不定主意的否定语气。
【今译】 齐国发生了严重的饥荒。黔敖在路边做饭,以备过路的饥民来吃。这时,来了一个饥民,用袖子遮着脸,拖着破鞋,双目失神地慢慢走过来。黔敖左手端着饭,右手拿着汤,用充满怜悯的语气对他说:“喂!过来吃吧。”那个饥民听到后瞪起眼睛望着黔敖说:“我就是不愿吃这嗟来之食,才落得这个地步。”黔敖听了,连连向他道歉,但他还是不肯吃,最终还是死于饥饿。
曾子听说这件事,加以评论:“这恐怕不对吧?别人无礼,当然应该拒绝,但是道歉之后,也就可以吃了。”
【总案】 这位不食嗟来之食的廉士死了。看起来他是死于饥荒,而实在是死于他耿介的秉性。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宁肯死于义而不可死于困厄的自洁精神,便在这则十分简短的故事中得到了充分的肯定;而“不食嗟来之食”这句话,也成为后世许多志士仁人洁身全节的座右铭。
一篇不足一百字的小文章,能够把事件的背景、过程、结果及他人的评论交待得这么清楚,能够把三个人物的形象写得如此生动,又能够涉及并表达出比较深刻的人生态度,实属不易。作者所以能做到这些,看来重要的是善于运用对话刻画人物、阐发道理。
-
躬履节俭,侧身行仁,食不二味,衣无异采。|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躬履节俭,侧身行仁,食不二味,衣无异采。》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古文观止·欧阳修·送杨寘序 予尝有幽忧之疾①
-
元戏剧《无名氏》鉴赏 《鸳鸯被》全名《玉清庵
-
一点清油污白衣,斑斑驳驳使人疑。纵饶洗遍千江水,争似当初不污时? 这首《油污衣》用一普通的生活现象,说明为人处世保持清白节操的重要。 据宋·洪迈《容斋三笔》记载:“予甫十岁时,过衢州白沙渡,见岸上酒店
-
铁花仙史 清代白话长篇才子佳人小说。二十六回。题“云封山人编次,一啸居士评点”,其真实姓名不详。成书于清乾隆年间。 现存主要版本有清本衙藏板本,藏大连图书馆;清康熙恒谦堂刊本,藏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清
-
此词抒写爱情,清新流畅,灵活自然,别具风格,不落俗套,颇有民歌风味。
-
【3897】尼泊尔(王宏纬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45 8万字,2015年10月第2版,89元)△共9章:①概览;②民族;③历史;④政治与军事;⑤
-
赵执信《萤火》 和雨还穿户,经风忽过墙。 虽缘草成质 2 ,不借月为光。 解识幽人意,请今聊处囊 3 。 君看落空阔,何异大星芒 5 。 【注释】 1.诗是咏物而有寄托:正人处世,虽地位低微,仍可凭己
-
绝句僧志南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僧志南,生卒年不详,号明老,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南
-
【题目】 读了彭荆风同志的 《驿路梨花》 后,试按山间草屋建造和保持的经过,以时间先后为顺序,把课文缩写成500-600字的一个小故事。 ——初中语文课本训练题。 【审题】 目前,对《驿路梨花》的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