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像潇潇雨丝)(顾工)赏析、读后感和阅读理解答案
回忆像潇潇雨丝·顾工全文与读后感赏析
从我生出第一颗稚牙,
到我揪下第一根白发,
这中间度过了、经历了
多少纷乱而艰辛的年华……
回忆像秋天的潇潇雨丝,
回忆像冬天的片片雪花,
回忆像春天解冻的冰河,
回忆像夏天舒展的枝丫……
要不要再写摇篮边的歌曲?
要不要再写梦幻中的童话?
要不要再写战争中的英雄?
要不要再写行军踏遍的天涯?
我不想去翻旧时的日记,
我不想去抓历史的伤疤,
我的泪滴,我的血流,我的瀑布,
在心灵的深处冲激和悬挂……
难道许多遭遇都是历史的误会?
难道生活的颠簸都是阴错阳差?
难道允许我重新诞生,重新行走,
我将选择另一条路,另一座山崖?
时代的浪潮总会卷去枯枝败叶,
历史的波涛总会滤出粒粒金砂;
怀疑论者也许会变成疾飞的快艇,
危机论者也许会登上最高的脚手架!
八十年代是个生死存亡的年代,
在这年代不能耸立,就会倒塌;
当年冲锋陷阵夺取摩天岭的儿郎,
今天定能率领子孙兴建摩天大厦!
我还是喜爱我们的乐章,
我还是赞美我们的云霞,
当眼帘和生命的幕布徐徐关闭,
希望的交响诗仍在绿荫中喧哗……
诗人步人生命的晚秋,面对徐徐沉落的夕阳,回首平生,感慨系之。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我”的话音、神态如闻如见,跃然纸上。第一节看似平淡无奇,但却概括了人生的个中况味,只要稍稍回顾一下已经逝去的岁月,就不难体味到其中所蕴含的内涵是何等丰富!
接着诗人用铺陈排比句的手法,虚实相间地写了两节诗。第二节是虚写,第三节是实写。第二节虽未具体写出回忆的内容,但用秋天的雨丝、冬天的雪花、春天解冻的冰河和夏天舒展的枝丫来加以比附象征,则又是用的具象化的实写手法。从这四季的明丽、充满动感和活力的形象中,我们分明感受到抒情主人公在回忆时愉快而亲切的情感色彩。这里,令人联想起普希金的当生活欺骗了你那首名诗。无论是欢乐和痛苦,一切都会过去,“而过去了的一切,便将成为亲切的回忆”。接下去诗人一连用了四个“要不要再写”的问句。“要不要再写”? 回答自然是肯定的,诗人意在提醒人们:对于过去的美好事物和传统是不能,也不该忘记的。
那么,何以诗人紧接着又写了“我不想去翻旧时的日记,/我不想去抓历史的伤疤”这样的诗句呢?这岂非自相矛盾?其实并不矛盾。第一,“不想去翻”、“不想去抓”,并不意味着忘记,也许正因为不能忘记,烙印太深,才没有勇气去翻,去抓。第二,否定和忘记过去的美好事物和传统固然不好,但一味沉溺在抚摸“历史的伤疤”而不能自拔,则也是不足取的。诗人写“我不想去翻”、“我不想去抓”正是要从个人的痛苦中解脱出来,而将“泪滴”、“血流”、“瀑布”深藏心底,“在心灵的深处冲激和悬挂”。这正表现了抒情主人公的宽广的胸怀。接下去的三个反诘句是以上思想的延伸和深化。如果说第三节问句的言外之意是肯定的回答。那么这一节反诘的言外之意则是否定的回答。这里诗人假设了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难道允许我重新诞生,重新行走,/我将选择另一条路,另一座山崖?”诚然,选择人生道路,机缘会起一定的作用,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偶然性的因素是不可否认的;但是,那是就历史和生活的宏观角度而言的,而如果从某人的经历、性格等方面的微观角度去考察,那么他所作出的某种选择又是必然的。既然如此,那又何必怨天尤人,牢骚满腹呢?这一节诗极平易,却蕴含了令人深思的深邃的哲理。
如果说以上的诗句表现了“我”从个人创伤和痛苦中解脱出来的宽广胸怀,那么以下两节诗则表现了他认清时代潮流的敏锐而远大的目光。诗人坚信“时代的浪潮总会卷去枯枝败叶,/历史的波涛总会滤出粒粒金沙”,他相信一切都会变,人自身也是不断变化的:“怀疑论者也许会变成疾飞的快艇,/危机论者也许会登上最高的脚手架!”因此他对改革事业是乐观的,充满信心的:“当年冲锋陷阵夺取摩天岭的儿郎,/今天定能率领子孙兴建摩天大厦!”
最后一节写得情真意切,诉说了“我”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这种情感之所以不像有的平庸之作那样流于空泛,是因为有以上诗句中情感的层层铺垫,或者毋宁说是上面诗句中情感流向的自然归宿。因为诗人摒弃了说教的形式,而是用“我”的亲身体验和情感流程,很自然地使情感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和升华。
严格说来,此诗属于政治抒情诗,但是避免了同类诗所常有的空泛、政治色彩过浓、缺乏形象的弊病。此诗始终不脱离形象,并且以个人的情感灌注其中。诗人以“我”作为抒情主人公,是以写个人抒情诗的方式来写政治抒情诗,使政治抒情诗更富个性色彩。因为是政治抒情诗,所以在艺术上就不以新奇的形式、诡谲的想象、密集的意象以及由象征、跳跃等手法造成的朦胧晦涩取胜,而是追求一种明丽隽永的风格,语言平易亲切,晓畅生动,意象信手拈来,自然清新,而炽热的情感、深邃的思想皆寓于其中,熔为一体。
-
鲁迅《老调子已经唱完——二月十九日在香港青年会讲》全文、注释和赏析
今天我所讲的题目是“老调子已经唱完”:初看似乎有些离奇,其实是并不奇怪的。 凡老的,旧的,都已经完了!这也应该如此。虽然这一句话实在对不起一般老前辈,可是我也没有别的法子。 中国人有一种矛盾思想,即是
-
咸乂第十九咸乂第十九 【原文】 伊陟相大戊[593],亳有祥桑谷共生于朝[594]。伊陟赞于巫咸[595],作《咸乂》四篇[596]。(此为序,正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爱国古诗词朗诵ppt,内容包括爱国古诗词,诗歌的ppt要好一点点,爱国主义诗歌朗诵稿3分钟左右,关于爱国的诗词朗诵。六十年前的今天在亚细亚的广大版图上一只雄鸡在昂首高唱六十年前的今天在天安门城楼上一个声音如春雷般乍响刹那间巨浪咆哮,天地呼应四海翻腾,五
-
匆匆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 现
-
这是一首最能见作者的忧国之情、身世之悲,也最能见其风格特征的“感时抚己”之作。词的上片前五句抒写因德人占胶澳事而触发的感慨。
-
《 秋登兰山寄张五 》 .[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
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一人,这就是辛弃疾。这也注定了他的词及他这个人在文人中的惟一性和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 在我看到的资料里,辛弃疾至少是快刀利剑地杀过几
-
镂玉雕琼,拟化工而迥巧。裁花剪叶,夺春艳以争鲜。是以唱云谣则金母 ① 词清,挹霞醴则穆王心醉。名高《白雪》 ② ,声声而自合鸾歌。响遏行云,字字而偏谐凤律。《杨柳》《大堤》 ③ 之句, 乐府相传。《芙
-
这首句指胡邦衡所上“封事”,“九重关”,君门九重,极言深不易达。第二句借天上的虎豹言“封事”上达帝前之不易。“清都”,这里以清都比朝廷,虎豹指奸臣和爪牙。第二句是补充第一句之意,因当天守关虎豹被关,所以“封事”能直达殿上。三四句写朝廷上
-
振鹭 作者: 全健 【本书体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