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江村渔乐图》全诗|鉴赏|赏析|意境解读
沈周
沙水萦萦浪拍堤,芦花枫叶路都迷。
卖鱼打鼓晚风急,晒网系船西日低。
蓑草雨衣眠醉叟,竹枝江调和炊妻①。
人间此乐渔家得,我困租佣悔把犁。
【注释】
①竹枝:即竹枝词。江调:江上渔父所唱之调,即渔父词。
【评说】
本诗选自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沈周江村渔乐图题诗。
沈周江村渔乐图今藏美国弗利尔美术馆,纸本,设色,高24.8厘米,阔169厘米,是一个长卷。沈周是长洲相城人,长期生活在江南鱼米之乡,所以他用画和诗的形式,描述渔民的风俗人情、水乡的浩渺景观,理所当然。再则,他晚年醉心于元代吴镇的画风,吴镇有系列的渔隐画,本图即是石田追踪梅道人画风的产物。元代的知识分子不愿在异族统治的朝廷里做官,纷纷隐于田园山水、水乡泽国之间,“渔隐”精神便是这个时代文人共同心态的真实反映。“元四家”最具代表性。董其昌画禅室随笔·题渔乐图指出:“盖四大家皆在江南葭菼间,习知渔隐之趣故也。”沈周继承的正是这种艺术传统。
沈周的题江村渔乐图是一首七言律诗,诗与画并不是完全对应的,诗句较多地补充了画意。首联写出江村的环境:江水拍堤,枫叶障目,芦花迷路。颔联才扣到“渔”字上,着力描写渔民的生活,傍晚时分,日西斜,晚风急,有的渔民打鼓卖鱼,有的渔民晒鱼网、系渔船。颈联扣到题面的“乐”字上,描写渔民之乐。渔翁,披着蓑草雨衣醉眠船头,渔妇,一面煮饭,一面唱着竹枝词、渔父词。尾联,总说渔家所得之乐,收束全篇,又以自己的耕作把犁生涯与之比照,发出悔意,目的是突出渔家之乐。全诗意趣盎然,语言清新,对属工整,确是一首题画佳作。
-
“漂泊者”,寻梦途中的变形记 提起吴君,不得不说她的“深圳叙事”。吴君的小说大部分都是以深圳为背景展开,人物也都是在这个背景下生
-
风雨萧萧夜晦迷,不须鸣叫强知时。多才久被天公怪,阙食惟应爨妇知。杜叟挽衣那及胫,颜翁食粥敢言炊。诗人情味真尝遍,试问于君底事亏。如我自观犹可厌,非君谁复肯相寻。图书跌宕悲年老,灯火青荧语夜深。早岁便怀
-
记忆与遗忘我们应该记忆的事,最易遗忘。我们力求遗忘的事,反而记忆。昨天我有要事,非立时立刻打电话到家里去关照不可。突然之间,匆促之
-
在18世纪,德国哲学家谢林在其《艺术哲学》一书中,就已提出那句描述音乐与建筑关系的至理名言: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而到了19世纪,德国音乐
-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是关于描写“场景记叙·寻访游息·游息”类的诗句。 成千的马队簇拥着行政长官,公退之余,或饮酒欣赏
-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出处】唐杜甫《 饮中八仙歌 》。 【意思】李白喝完一斗酒,就能作出 一百篇诗来,喝醉了就在长安街市上的 酒家安歇。斗:古代盛酒的器具。 【鉴赏】李白才思敏捷
-
今日油幢引,他年黄纸追。同为三楚客,独有九霄期。宿草恨长在,伤禽飞尚迟。武昌应已到,新柳映红旗。
-
《唐道人言,天目山上俯视雷雨,每大雷电,但闻云中如婴儿声,殊不闻雷震也》已外浮名更外身,区区雷电若为神。山头只作婴儿看,无限人间失
-
今岁日馀二十六,来岁年登六十二,尚不能忧眼下身,因何更算人间事。居士忘筌默默坐,先生枕麹昏昏睡。早晚相从归醉乡,醉乡去此无多地。 作品赏析原注:来篇云:共相呼唤醉归来
-
浮艳侵天难就看,清香扑地只遥闻。春风也是多情思,故拣繁枝折赠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