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传》原文|翻译|赏析
晋·陶渊明1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2,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3。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4;每有会意5,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6,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7,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8环堵萧然9,不蔽风日,短褐穿结10,箪瓢屡空11,晏如也12。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13。
赞曰14: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15。”其言,兹若人之俦乎16?衔觞赋诗17,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18?
1 陶渊明(365或372-427):一名潜,晋代大文学家,一生相当清苦。有靖节先生集。2何许:何处。3号:名号。4不求甚解:意为不寻求字词过分琐细的讲解。5会意:对意义有所领会。6旧:指旧交。7造:到。辄(zhe):即、就。8曾不:一点也不。吝情:舍不得。9环堵:房屋四壁。萧然:冷落萧条的样子。10短褐:粗布衣服,贫民所穿。穿:指有空洞。结:缝补。11箪(dan):竹制的盛放食物的器皿。12晏如:安然自在的样子。13自终:终了自己的一生。14赞:史传体文结尾多有“赞”,是对被传人的评语,本文仿史传文而有“赞”。15“黔娄”三句:黔娄是春秋时人,洁身自好,不肯做官。他妻子的话是他死后妻子对他的评价,见于烈女传。戚戚:忧伤。汲汲:极力奔走钻营。16兹:此,指五柳先生。若人:此人,指黔娄。俦(chou):同类。17衔觞(shang):口衔酒杯,即饮酒。18“无怀氏”二句:无怀氏与葛天氏都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据路史·禅通记载,无怀氏之民“甘其食,乐其俗,安其居”;葛天氏之治“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这两句是说五柳先生像上古社会的百姓一样,有古朴、淳厚、简约的本性。
【析点】 陶渊明写五柳先生传,实际是借五柳先生写自己,这在南朝梁代萧统的陶渊明传中已指出:“渊明少有高趣……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五柳先生的生活情趣,正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的反映:“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为其内蕴的根本;“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自娱”是其外在的表象;引黔娄为知己,自比远古之民,是对自身生活道路的评价,但从中也流露出对世事的不满以及生存于当世的孤独。不过,此传并不能概括陶渊明全人,正如鲁迅所说,陶渊明还有“金刚怒目式”的一面。
传文围绕读书与饮酒一路写来,不用典故,不假藻饰,文笔舒放自然,疏朗的文章风格正好用来表现安贫乐道,自得其趣的生活态度。清人评说此传是“潇潇澹逸,一片神行之文”(见古文观止卷七)。
宋人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三百字的文章,用了二十一个“也”字,被誉为绝唱,但我以为终不免人工雕琢的做作之态。陶渊明此文早于欧阳修六七百年,不足二百字,用了九个“不”字,自然熨贴,天衣无缝,使人不觉。钱钟书管锥编认为“不”字是一篇之眼目。的确,否定词“不”的重复出现,正是陶渊明对当时社会所持的否定态度以及想要超脱于现实的形象反映。
-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杜甫的诗句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岐王的宅邸平日来到常常可见,而在崔九的堂前曾几次闻到。
翻译:岐王的府邸平日经常可以看到,我曾几次闻闻崔九的房前。
上一句:岐王宅里寻常见
下一句:崔九堂前几度闻【诗句】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出处】唐·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译注】岐王的宅第里我时常见到 你,崔九的厅堂前曾多次听到你的歌 唱。岐(q&i
-
本篇历叙与王判官聚散行迹,并因世乱而归隐庐山屏风叠。其所以退也,非所谓“社稷苍生曾不系其心膂”(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乃报国无门也。 开篇“昔别黄鹤楼,蹉跎淮海秋”二句,飘然而来,写的是公元726(开元十四年),诗人离开蜀中,自湖
-
沙漠胡尘起,关山烽燧惊。 皇威奋武略,上将总神兵。 高台朔风驶,绝野寒云生。 匈奴定远近,壮士欲横行。 这是一首早期的边塞诗。诗人裴让之先后在西魏、北齐做官,尚武的风气、战争的环境使诗人笔底充满生活的
-
“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出处】唐白居易《 卖炭翁 》 【意思】忽然,一阵嘚嘚的马蹄声传 来,商贩们慌慌张张地四散奔逃,热闹的集市顿时一片混乱。那两
-
玉楼朱阁横金锁寒食清明春欲破窗间斜月两眉愁帘外落花双泪堕朝云聚散真无那百岁相看能几个别来将为不牵情万转千回思想过 作品赏析【注释】:这首词虽写离愁别恨这一传统题材,但却别有一番情调,是作者性格的体现,
-
[原 文] 谢太傅①寒雪②日内集③,与儿女④讲论⑤文义⑥。俄而⑦雪骤⑧,公欣然⑨曰:“白雪纷纷何所似⑩?”兄子胡儿(11)曰:“撒盐空中差(12)可拟(13)。”兄女(14)曰:“未若(15)柳絮因(
-
【名句】一字不可轻与人,一言不可轻许人 语出明代薛瑄《薛子道论·下篇》。一个字也不要轻易给人,一句话也不要轻易答应别人。意思是待人接物应当谨慎。与:给予。许:允诺。
-
【原题】:孙禹锡溪上双藤歌(溪在虞山之北,名曰藤溪)
-
《先秦散文·荀子·劝学》原文鉴赏 君子曰①:
-
骑马出西郭,悠悠欲何之?独上高寺去,一与白云期。虚槛晚潇洒,前山碧参差。忽似青龙阁,同望玉峰时。因咏松雪句,永怀鸾鹤姿。六年不相见,况乃隔荣衰?[昔尝与钱舍人登青龙寺上方,同望蓝田山,各有绝句。钱诗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