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道和凝》原文、注释和解析
宋·欧阳修2
故老能言五代时事者云3:冯相道,和相凝,同在中书4。一日,和问冯曰:“公靴新买,其直几何5?”冯举左足示和曰:“九百。”和性褊急6,遽回顾小吏云7:“吾靴何得用一千八百?”因诟责久之8。冯徐举其右足曰9:“此亦九百。”于是哄堂大笑。时谓宰相如此,何以镇服百僚10。
1 本文至骊山诗案五篇各为归田录中的一则,标题均为后人所加。冯道:字可道,自号长乐老,后唐、后晋时历任宰相;后汉、后周时又历任高官。和凝:字成绩,历任梁、唐、晋、汉、周各朝高官。2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有欧阳文忠公集。3故老:年老而有声望的人,多指旧臣。4中书:即中书省,官署名。5直:同“值”。6褊(bian)急:气量狭隘,性情急躁。7遽:急忙。回顾:回头看。8诟责:责骂。9徐:慢慢地。10百僚:百官。
【析点】 冯道要拿和凝寻开心,抓住了他气量狭隘、性急暴躁的特点,抬起左脚说靴值“九百”后,便无下文,有意“引君入彀”。果然,和凝情急中忙责问小吏:“吾靴何得用一千八百?”众目睽睽之下,还将小吏骂了个狗血喷头。冯道这才慢吞吞地抬起右脚:“此亦九百。”“包袱”一抖,“哄堂大笑”。
这场玩笑,若是发生在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倒也着实有趣,令人捧腹。可堂堂宰相在府衙办公时竟如此这般,不也太有失身份,太无聊了吗?和凝为了区区九百钱,竟大动肝火,不是又太悭吝、太没气量了吗? 冯道出了和凝的丑,实际上也出了自己的丑,只是“当局者迷”罢了。
篇中结尾一句,虽亦是记述“故老”所言,实乃直书作者态度,而非一般的论趣事,其中寄托着欧阳修对五代时事深沉的慨叹:“宰相如此,何以镇服百僚!”
这只是一段未被录入正史的轶事,欧阳修新五代史的和凝传对和相多褒辞,这则轶事正是对正史的补充
-
作品内容 如果把发生的事情都印在石头上,那么,你就可以在我的每一个台阶上读到许多昔日的故事。你如果想听过去的故事,那就请你坐到我的台阶上来;只要你侧耳细听这潺潺的流水,你就可以听到过去无数动人的故事。
-
李洞生活的晚唐时代社会危机日益深重,国势处于风雨飘摇的危机之中,而僖宗荒淫嬉戏,贪残昏朽,更甚于玄宗;这首诗表面是写唐玄宗的荒政误国,实是针对时政而发的。《唐才子传》说李洞写诗“逼真于岛(贾岛),新奇或过之”。此诗的新颖在于:诗人写李唐
-
盛德初融後,潜阴未姤时。侍臣占易象,明两作重离。
-
《桃花·二色桃花诗》咏桃花诗鉴赏 邵雍施朱施
-
《浪淘沙·曹溪驿折桃花一枝数日零落裹花片投之涪江歌此送之赏析》
潇洒有余致。词人似乎想说明,对于美好的事物,只要留有回忆,就已足够。然而文学作品毕竟不是说理文,此词动人之处并不在这种旷达的心情,而是词人所用的艺术手段。经过作者的渲染,这枝随手折得的桃花,仿佛是有了灵魂,也就拥有了新的所指。
-
首联写诗人与袁枚不期而遇。“不曾识面早相知,良会真诚意外奇。”诗人与袁枚知交已久,这次相遇正是出乎意料之外的奇迹,而自己的欢快之情溢于言表。 颔联赞叹袁枚卓越的才华,必将流传永久,因而自己有幸于晚年得见这位名高一代的诗人也并不嫌太
-
远别舟中蒋山暮,君行举首燕城路。蓟门秋月隐黄云,期向金陵醉江树。
-
巨积水中央,江寒出水长。沈牛答云雨,如马戒舟航。天意存倾覆,神功接混茫。干戈连解缆,行止忆垂堂。 作品赏析【鹤注】此当是大历元年作,时崔旰未宁,故云干戈解缆。《寰宇记》:滟澦堆,在夔州之西,蜀江中
-
《满江红》 《满江红》旧调用仄韵,多不协律。如末句云“无心扑”三字,歌者将“心”字融入去声,方谐音律。予欲以平韵为之,久不能成。因泛巢湖,闻远岸箫鼓声。问之舟师,云:“居人为此湖神姥寿也。”予因祝曰;
-
戴叔纶的《塞上曲》共两首,为七言绝句。这两首诗少有被同选的,多是选了第二首。至于为什么,不妨将这两首统一说完后再做分析。(一)中提到了个娄敬。这娄敬是汉初时人。他最早一个劝说后来的高帝刘邦建都长安,占得地利之优,因此被赐以刘姓,且封为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