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第三十三章》原文|翻译|赏析
春秋·老子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2。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3。不失其所者久4,死而不亡者寿5。
1老子共七十八章,道家主要经典,相传春秋时期思想家老聃(dan)著。2自胜:自己战胜自己,可理解为今所谓“超越自我”。3强行:做事坚持到底。4不失其所:不失掉自己的本位。5死而不亡:肉体毁灭而精神不死。
【析点】 四组八句格言式的短语组成了这篇短文。它从对人对己、主观客观等对立的方面析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对己,首要“自知”,继而“自胜”、“强行”,这才能从“明者”进而为“强者”;对人,首要“知人”,继而“胜人”,这才能从“智者”进而为“有力者”:此中蕴含了不懈的进取精神、朴素的辩证观点与思辨力量。精神永存才算得长寿的观点,更超越了世俗的生死观念,闪烁着不熄的人生真谛的光辉。
老子以“知足”为富有,则境遇难以改变;以“不失其所”保持长久,则缺乏开创与拓进,这是老子思想偏于保守的一面。这在今天固然不足取,但它却是两千余年前生产力极为低下的一种自然的思想反映。不过,如若换个角度来考虑,对于物质享受,不可一味贪求;立身行事,要扎扎实实脚踏实地,力戒虚夸飘浮,那么“知足”与“不失其所”也还是有它的积极一面。
本章用语凝炼精粹;每句说明一个道理而句与句之间又有内在联系,使通篇浑然一体;句式整齐又略有变化,极富节奏感;这些艺术特色使人获得一种哲理诗的美感。这种哲理诗式的散文在我国古代散文史上并不多见。
-
我的母亲胡适作者简介胡适(1891~1962),安徽绩溪人。原名胡洪骍,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
-
【4324】复原力(〔日〕久世浩司著,程亮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10万字,2018年8月第1版,45元)3章:(序章:理解不安);[1]基础篇:避免
-
老去怕寻年少伴。画栋珠帘,风月无人管。公子看花朱碧乱。新词搅断香思怨。凉夜愁肠千百转。一雁西风,锦字何时遣。毕竟啼乌才思短。唤回晓梦天涯远。
-
清·彭绩2乾隆四十三年九月朔3,彭绩秋士,具舟载其妻龚氏之柩,之吴县九龙坞彭氏墓4
-
伤感美文摘抄,人生残酷的地方就在于年轻只能一次,有些事现在不做,以后真的就没机会做,以下的伤感美文摘抄范文,很值得阅读哦。 伤感美文摘抄1 1、心,被一串串的记忆落寞;爱,在一段段的回忆中缠绵;心事如尘,亦可如花。深知,有些美丽,在心,便是温暖;有些过往,恬静,便是最佳。习惯于悄然把一些念想,绚烂成温馨,指过处,淡描晓月;回眸里,绕指成香;不去想对与错,是与非,让往事随风,让思念沉香。 2、时光转瞬,斜卧窗前,聆听这一季风,感受秋
-
晋安帝时,侯官人谢端,少丧父母,无有亲属,为邻人所养。至年十七八,恭谨自守,不履非法,始出居。未有妻。邻人共愍念之,规为娶妇,未得。端夜卧早起,躬耕力作,不舍昼夜。后于邑下得一大螺,如三升壶。以为异物
-
燕山外史 1913年上海大成书局石印本《燕山外史》扉页书影 1913年上海大成书局石印本《燕山外史》正文书影 清代文言长篇才子佳人小说。八卷。题“秀水陈球蕴斋氏著,永嘉若騃子辑注”。陈球,字蕴斋,浙江
-
诗的全篇以情真意切胜场,又以人物的心理描写为最突出。它通过对送行和别后的女子心理情态的细微刻画,表达了她对情人的一往深情以及别后的孤独无依。
-
象服盛簪珥,岂是邢夫人。敝衣破冠履,可怜范叔贫。君看崔员外,晚就观国宾。当年颇赫赫,翁媪争为姻。?事见退之《赠崔员外诗》。?蹭蹬阻风水,横斜挂边垠。青衫映白发,今似梅子真。道存百无害,甘守吴市闉。自言
-
燕子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诗如杜甫,词如晏殊等,然古典诗词中全篇咏燕的妙词,则要首推史达祖的这首《双双燕》了。 这首词对燕子的描写是极为精彩的。通篇不出“燕”字,而句句写燕,极妍尽态,神形毕肖。而又不觉繁复。“过春社了”,“春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