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官御史》原文|翻译|赏析
宋·罗大经2
太学3——古语云“有发头陀寺4,无官御史台5”,言其清苦而鲠亮也6。嘉定间7,余在太学,闻长上同舍言8:“乾、淳间9,斋舍质素,饮器只陶瓦,栋宇无设饰。近时诸斋,亭榭帘幕,竞为靡丽,每一会饮,黄白错落10,非头陀寺比矣。国有大事,鲠论间发,言侍从之所不敢言11,攻台谏之所不敢攻12。由昔迄今,伟节相望13。近世以来,非无直言,或阳为矫激14,或阴有附丽15,然亦未能纯然如古之真御史矣。”余谓必甘清苦如老头陀,乃能摅鲠亮如真御史16。
1本文选自鹤林玉露。题目为后人所加。2罗大经(生卒年不详):南宋人,有鹤林玉露。3太学:中国封建社会的最高学府。4头陀:苦行僧。5御史台:朝廷掌管监察弹劾的机构,官员称为御史。6鲠亮:正直、明察。7嘉定:宋宁宗赵扩的年号(1208-1224)。8长上同舍:年长的同学。9乾、淳间:指宋孝宗乾道至淳熙年间(1165-1189)。10黄白:指金银器具。11侍从:官名,伴皇帝左右,以备顾问。12台谏:指御史和谏议大夫等谏官。攻:提尖锐意见。13伟节:指太学生的刚正不阿。14矫激:偏激。15附丽:依附权贵。16摅(shu):发表言论。
【析点】 太学,乃封建社会培养“经世济民”人才的最高学府。自汉代设立以来,素有甘于生活清苦和“不在其位而谋其政”的优良传统,国有大事,则“鲠论间发”,“言侍从之所不敢言,攻台谏之所不敢攻”,故而有“有发头陀寺,无官御史台”的美誉。可到了作者著此文时,太学生不但在生活上“竞为靡丽”,而且议政、问政的传统在渐渐失去,偶有直言,亦“或阳为矫激”,“或阴有附丽”。作者有感于此,谓“必甘清苦如老头陀,乃能摅鲠亮如真御史”。
今天看来,作者之所以将生活清苦方能品格鲠亮说得那样绝对,是有难言之隐,有现实针对性的。当时,奸相贾似道当权,收买拉拢太学生,太学生们“啖其利而畏其威”(癸辛杂识后集卷11),或大发空论,或粉饰太平,“未能纯然如古之真御史也”。作者深感痛心,又有所顾忌,只能借鄙薄太学生生活上的奢华影射贾似道者流。所以说,“清苦如老头陀”只是作者发议论的最佳实破口,其真正推重的乃是“鲠亮如真御史”,所谓“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此篇由一古语展开议论,又通过今昔事实对比得出结论,逻辑严密,结构紧凑。“必甘清苦如老头陀,乃能摅鲠亮如真御史”与篇首遥相呼应,又语调铿锵,掷地有金石声
-
【4404】宋明理学十五讲(杨立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4万字,2015年10月第1版,40元)15讲:[1]韩愈与儒学复兴运动;[2]北宋士大夫精神与
-
大雪天地闭,群山夜来晴。居家犹苦寒,子有千里行。行行安得辞,荷此蒲璧荣。贤豪争追攀,饮饯出西京。樽酒岂不欢,暮春自有程。离人起视日,仆御促前征。逶迟岁已穷,当造巴子城。和风被草木,江水日夜清。从来知善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原文】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1]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2]。空里
-
小星 作者: 赵德福 【本书体例】
-
第四章 恋爱的悲剧 有人说:有些胜利者,愿意敌手如虎,如鹰,他才感得胜利的欢喜;假使如羊、如小鸡,他便反觉得胜利的无聊。又有些胜利者,当克服一切之后,看见死的死了,降的降了,臣诚惶诚恐死罪死罪,他于是
-
山水名胜诗之《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之二》全诗、题解、注释和作者
(唐)李白 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 草树云山如锦绣,秦川得及此间无①? 【题解】 此诗题中的“南京”指成都,“上皇”则指唐玄宗。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安禄山兵破潼关,玄宗李隆基仓皇出逃,
-
秋天里的一棵树 今年的秋天,来的很是突兀。不期而至的秋天一下就和我撞了个满怀。我是因为一棵树,田野里的一棵孤独的柳树,撞到秋天的。
-
川上女,晚妆鲜。日落青渚试轻楫,汀长花满正回船。暮来浪起风转紧,自言此去横塘近。绿江无伴夜独行,独行心绪愁无荆
-
【名句】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语出《孟子·公孙丑下》。每过五百年就一定会出现一位圣君,并且还必会有贤臣辅佐他。此言圣君贤臣不可多得,也反映孟子渴望着圣君贤臣的出现。
-
非阁复非船,可居兼可过。君欲问方桥,方桥如此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