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地震》原文、注释和解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地震》原文、注释和解析

清·蒲松龄2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3,地大震。余适客稷下4,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骇异,不解其故。俄而几案摆簸5,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相顾失色。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6。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河水倾波丈余,鸡鸣犬吠满城中。逾一时许7,始稍定。视街上,则男女裸聚,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后闻某处井倾仄8,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向9;栖霞山裂10;沂水陷穴11,广数亩。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1本文选自聊斋志异。2蒲松龄(1640-1715):号柳泉居士,清代著名短篇小说家。有聊斋志异、聊斋文集等。3康熙七年:即公元1668年。康熙,清世宗年号。戌刻:晚七八点钟。4适:适逢。客:客居,寄居。稷(ji)下:地名,在今山东临淄以北。5俄而:片刻。6鼎沸:水开了锅。7逾(yu):过。8仄:通“侧”。9易向:变换方向。10栖(qi)霞:县名,在山东东部。11沂(yi)水:河名,在山东南部。

【析点】 清代此次大地震,其发生的时间、地点及其预震、强震、震后的情景,文章中都作了具体而详尽的记述。本文,作为一份地震史料,其珍贵价值不必赘言。以文章而论,其涉笔之广泛,文路之清晰,状物之生动,也不能不令人叹服。

小至酒杯、鸡犬,大至建筑、山河;微至一街一舍,广至一个地域,纷纭万象,作者绘声绘色地极写其“非常之变”。物象千变万化一反常规,而文章行笔却有“规”。作者以一己为基点,以预震、强震、震后这样一个时间程序,由近及远地将一己之所见所闻所感,一一记述,读来错落有致。此文记述,显然采用的是顺叙方式。这种记述方式,层次清楚,然而容易使文章形成流水账,不易感染人。本文由于文笔形象生动,诸物象皆从“变”字着墨,读来使人惊心动魄而不生絮絮之感。

作者写“变”,又运用了“暗喻”艺术手段。其所记述的是一种自然现象,但是,文章涉墨,从预震、强震乃至震后的情景,却令人感受到似一个巨大的无形怪物纵横来去的境况。为此,在读者心理上产生了一种恐惧感,有如“志怪小说”,怪异而又真切,这是蒲松龄“聊斋志异”的笔法之妙。

猜你喜欢
  • 《书李世南所画秋景赏析》

    诗题名其画为“秋景”,有的记载称这幅画为“秋景平远”,或作“秋山林木平远”。综合各种称谓来看,“秋景”是对这幅画的内容总的概括,而具体呈现秋景的则是山水及林木,所谓“平远”即是指画中辽阔的水面景象。   第一首题咏诗的着眼处在于水面及其

  • 白居易《和集贤刘学士早朝作》全诗赏析

    吟君昨日早朝诗,金御炉前唤仗时。烟吐白龙头宛转,扇开青雉尾参差。暂留春殿多称屈,合入纶闱即可知。从此摩霄去非晚,鬓边未有一茎丝。

  • 《姚家峧观社火记》安秋生散文赏析

    每年正月,都是武安各乡村最热闹的时候,各种民俗和文化活动竞相上演。戊戌正月十四,我带领神钲书院的文友们走进太行,去一个叫做姚家峧的

  • 方干《杜鹃花》咏杜鹃花诗赏析

    《杜鹃花·杜鹃花》咏杜鹃花诗鉴赏 方干未向移

  • 左思《招隐》

    左思《招隐》魏晋南北朝山水诗鉴赏 左思 杖策招隐士,荒途横古今。 岩穴无结构,丘中有鸣琴。 白云停阴冈,丹葩曜阳林。 石泉漱琼瑶,纤鳞或浮沉。 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何事待啸歌?灌木自悲吟。 秋菊

  • 苏轼《芙蓉》全诗鉴赏

    清飙已拂林,积水渐收潦。溪边野芙蓉,花水相媚好。坐看池莲尽,独伴霜菊槁。幽姿强一笑,暮景迫摧倒。凄凉似贫女,嫁晚惊衰早。谁写少年容,樵人剑南老。

  • 《隆兴改元初余为永嘉监仓时登忠义堂睹颜鲁公赏析》

    【原题】:隆兴改元初余为永嘉监仓时登忠义堂睹颜鲁公像知其裔家是邦今阅一纪沿檄莆中遇军事判官邵即其人也因请观常山平原二像并大历颢会昌嗣二诰为赋长句

  • 《满江红·代王夫人作赏析》

    上片写宋亡后,王夫人被掠出宋宫,辗转北上,在驿舍听到夜雨淋铃,愁恨无法消解。词人用沉重的笔调,紧扣“最苦”两字,反复陈述了亡国的痛烈心情。起首“问琵琶,胡沙外怎生风色。”两句以昭君比喻王清惠,她在北行途中,常向琵琶自语叹息:在塞外,除了

  • 贾谊《治安策(一)》原文|注释|译文|鉴赏

    夫树国固,必相疑之势,下数被其殃,上数爽其忧,甚非所以安上而全下也。今或亲弟谋为东帝,亲兄之子西乡而击 ① ,今吴又见告矣。天子春秋鼎盛,行义未过,德泽有加焉,犹尚如是,况莫大诸侯,权力且十此者乎!

  • 《题落霞孤鹜图》全诗|鉴赏|赏析|意境解读

    唐寅 画栋珠帘烟水中,落霞孤鹜渺无踪。 千年想见王南海 ① ,曾借龙王一阵风 ② 。 【注释】 ①王南海:即唐代诗人王勃,他的父亲王福畤左迁交趾令,王勃前往省视,渡南海,溺水死,后人因称“王南海”。②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