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文名篇之阮籍诗《咏怀诗·独坐空堂上》原文、鉴赏和解读
阮籍诗咏怀诗·独坐空堂上
独坐空堂上,谁可与欢者? 出门临永路,不见行车马。登高望九州,悠悠分旷野。孤鸟西北飞,离兽东南下。日暮思亲友,晤言用自写。
本篇原列咏怀诗第十七,是写作者孤寂的心情。
阮籍是魏晋之间少有的才子,他博览群书,才藻艳逸。少年时也曾怀有“济世志”,想有一番作为: “昔年十四五,志尚好书诗。被褐怀珠玉,颜闵相与期。”可见其少年时是以孔门弟子颜回、闵子骞作为立身楷模的。然而,社会的动乱使阮籍的思想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笃信孔孟转向崇尚老庄。他表面上嗜酒荒放、“疏狂绝谷”,内心实是非常矛盾痛苦,他之所以由儒学“入世”转向老庄“出世”,乃是险巇的世情所至。在他的放诞傲世的背后,实际深藏着孤独、忧戚的悲感。晋书本传说他“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他又时常登山长啸,“综忧乐而横歌哭”,本诗即是一篇发自作者肺腑的“歌哭”。
诗的前四句描绘作者心绪不宁进出蹙蹙的貌相。“居则忽若有亡,出则无所与适”,无言的孤独如影随身般地始终紧撄住了诗人的心,使他感受到深沉的压抑。“谁可与欢者”?这是一句反诘,寥寥空宇,块然一身,茫茫大千,谁为胜友?道出了诗人的万千感慨。“登高”以下六句,承上文进一步阐发作者的孤独感。他登高远望,环顾九州四野,所见只有“孤鸟西北飞,离兽东南下”,在诗人的心目中不仅人踪全无,而且连鸟兽都是离群索居,孑然无靠,各自东西南北飞,这世道真是枯索凄凉之极,最后二句“日暮思亲友,晤言用自写”,更以黄昏暮霭增添愁苦的气氛思念亲友聊慰孤寂的心绪。古人常以暮色和孤独互相衬映,如“已是黄昏独自愁”、“斜阳孤影叹伶仃”等。此处的弦外之音乃是冀求友人的帮助来解脱落寞的惆怅。
这首诗虽然短小,其状写“孤寂”可谓曲尽人意。吴淇曰:“‘独坐空堂上’,无人焉;‘出门临永路’,无人焉;‘登高望九州’,无人焉; 所见唯鸟飞兽下耳。其写无人处可谓尽情。”(黄节阮籍咏怀诗注引)诗篇极力摹写天地的空旷,天地愈见空旷无物,就愈益反衬出诗人的“孤寂”。诚如何焯所说:“天地愈旷,而我心愈悲,广武之叹,穷途之哭,都是此意。”(于光华文选评注引)这首诗是作者的真情的流露。在诗人身上,疏狂和孤独、傲世和至慎等看来似乎互相矛盾的东西却奇怪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他复杂的性格。这首诗正是写出了“疏狂绝俗”的诗人性格的另一面。
-
鲁迅《老调子已经唱完——二月十九日在香港青年会讲》全文、注释和赏析
今天我所讲的题目是“老调子已经唱完”:初看似乎有些离奇,其实是并不奇怪的。 凡老的,旧的,都已经完了!这也应该如此。虽然这一句话实在对不起一般老前辈,可是我也没有别的法子。 中国人有一种矛盾思想,即是
-
师道类名言赏析《但开风气不为师。》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三晋古文化是山西古代文化发展的成熟形态,是我国古代最富有特色的地域文化之一,它内涵丰富,个性突出,渊源古老,遗风久远,在伟大的中华古文化中占据着特殊而重要的地位。我们沿流而溯源,把三晋古文化的发展区分
-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出处】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译注】抽刀要斩断水流,水更加奔 流不止;举起酒杯想借酒解愁,却是愁 上加愁。销:解除。 【用法例释】用以形容想阻止
-
“海客乘天风,将船远行役”通过铺叙的手法来描绘出一幅商人随风漂流、驾船远行经商的远景。此诗主要反映了人们纷纷从事商业活动和商业的发展情况,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唐朝商业贸易活跃、一些商人为追逐利润而远离家乡的景象,说明商人低贱的社会地位在唐朝
-
高楼贺监昔曾登,壁上笔踪龙虎腾。中国书流尚皇象,北朝文士重徐陵。偶因独见空惊目,恨不同时便伏膺。唯恐尘埃转磨灭,再三珍重嘱山僧。
-
【注释】:1945年8月30日
-
【3659】战争、枪炮与选票(〔英〕保罗•科利尔著,吴遥译,南京大学出版社,17 2万字,2018年1月第1版,59元)△共3部分(10章):①否认
-
随着网络社交蓬勃发展,越来越多人习惯于在线上发布文案,文案对人们的思维是有一定的感性作用的。那么什么样的文案才是好的文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秋分唯美文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秋分唯美文案1
-
日本幕府时代,曾大杀基督教徒,刑罚很凶,但不准发表,世无知者。到近几年,乃出版当时的文献不少。曾见《切利支丹殉教记》,其中记有拷问教徒的情形,或牵到温泉旁边,用热汤浇身;或周围生火,慢慢的烤炙,这本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