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干《杜鹃花》咏杜鹃花诗赏析
杜鹃花·杜鹃花咏杜鹃花诗鉴赏
方干
未向移栽日,先愁落地时。
疏中从间叶,密处莫烧枝。
郢客教谁探,胡蜂是自知。
周回两三步,常有醉乡期。
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篇说:“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能触景而生情是人类的一种自然属性。在大自然中最能引起人类感情共呜的莫过于花了。人们为了更生动形象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赋予各种花以各种不同的情感。如桃花喻青春,牡丹喻富贵,荷花喻清白,菊花喻气节。而杜鹃花则常喻悲思之情,故人每咏之必抒感慨思归之情。李白有绝句:“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月三月忆三巴。”思乡而至见花落泪,闻鸟惊心,实在感人至深。文天祥金陵驿有句:“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表达了对故国山河深切怀念的赤子之情。红楼梦 ·葬花诗:“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忽闻窗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人与花鸟同心,至干魂缠魄绕,深现了黛玉寄人篱下的凄苦心境。
方干的这首诗也是表达上述心情的。“未向移栽日,先愁落地时。”开篇就大出常规之外,花未栽而先愁落,好象是一种病态心理,但如果知道这里咏叹的是杜鹃花,联想那些泣血滴泪的传说,就会感到人同此情,心同此理了。这与唐李咸用“未醉已知醒后忆,欲开先为落时愁”可互相印证。此诗以两句议论破题,借咏花而抒情,意向鲜明,用语直朴平直。元杨载在诗法家数中说:“诗要鍊字,字者眼也。”一个“愁”字,正是全诗之眼。上扣诗题,下启全篇。方干曾以“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言自己作诗之苦。这不事雕琢的五字句,确要大费诗人一番苦心。“疏中从间叶,密处莫烧枝”。因同情杜鹃花,所以叶子稀疏就任其稀疏,枝条茂密就任其茂密。不加修剪,听其自然。这看似冷落了杜鹃花,其实包含着诗人深深的怜香惜玉之心。修枝剪叶,刀创火焚,加之常花可也,加之杜鹃则不行。这血泪之花,哪堪旧伤未愈再添新伤呢? 未栽先愁落,任其自生自灭,使人难以产生观赏雅兴的花会是一种什么处境呢? 诗的五、六句回答:“郢客教谁探,胡蜂是自知。”歌手不会来到杜鹃花前歌唱,只有蜜蜂才算是它的知音。“郢客”指善歌之人。唐姚合咏雪诗:“飞随郢客歌声远,散逐宫娥舞袖回。”“胡蜂”,蜂的一种,体呈黑褐色,以花蜜为食。“周回两三步,常有醉乡期”。尾联二句是诗人自状之语。花前徘徊,思绪万千的人是谁呢?当然是诗人自己。不言而喻,真正了解、同情杜鹃花的知己不是那贪恋花蜜的胡蜂,而是与它同命相怜的诗人。全诗以“愁”字领起,以“醉”字收结。愁花之未开先落,愁花之冷落孤单,愁花之遭遇凄惨,愁思绵绵,情真意笃。诗贵意在言外,全诗看似花愁,实则人愁。愁人生艰难,愁年华易逝,愁思百结,难遣难排。虽然明知“借酒浇愁愁更愁”,但也只能于醉乡取乐,求片刻超脱了。
唐代吴融称方干为人“不识朝,不识市,旷逍遥,闲徙倚;一杯酒,无万事,一叶舟,无千里;衣裳白云,坐卧流水。”(唐才子传)这首杜鹃花所流露出来的苦闷心情,虽与方干一向的雅士形象迥异,但却是他难得一吐的真情实感。隐士们虽欲超凡脱俗,但在现实社会里,毕竟难觅仙境,士隐桃源与望帝归蜀一样,都是不能实现的。那么借题发挥就是他们排遣愁思和感喟人生的最佳方式了。这首以杜鹃花为题的抒情诗就借花而生情,写得含蓄隽永,如泣如诉。
-
此诗写北斋雨后的景色和作者的闲适心情,同时勾起作者对过去山居生活的回忆。起联先总写北斋环境的幽静。颔联上承首句,扣住诗题,写北斋雨后之景。诗中虽然只写了景,可是这景中还有一个人,就是站在庭中欣赏这美景的作者,因而又同次句紧紧关合。末句则
-
名言: 藜口苋肠者多冰清玉洁,衮衣玉食者甘婢膝奴颜。 注释: 藜(li离)苋(xian现): 指野菜。衮(gun滚)衣: 古代王公贵族穿的绣龙的礼服。婢膝奴颜: 形容卑躬屈节地向人拍马讨好。 句意:
-
古文观止·彭绩·亡妻龚氏圹铭 乾隆四十三年九
-
【释评】 该句出自陶铸诗歌《赠曾志》。 附原诗: 重上战场我亦难,感君情厚逼云端。 无情白发催寒暑,蒙垢余生抑苦酸。 病马也知嘶枥晚,枯葵更觉怯霜残。 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第一句是说:
-
风竹散清韵,烟槐凝绿姿。日高人吏去,闲坐在茅茨。葛衣御时暑,蔬饭疗朝饥。持此聊自足,心力少营为。亭上独吟罢,眼前无事时。数峰太白雪,一卷陶潜诗。人心各自是,我是良在兹。回谢争名客,甘从君所嗤。
-
《海棠·浣溪沙烛下海棠》咏海棠诗鉴赏 范成大
-
《古代兵法散文·清代兵法·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原文鉴赏
-
终南山 王维 太乙①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注解】 ①太乙:即“太一rd
-
西方文学·马赛尔 法国哲学家,戏剧家,散文家
-
于德北特别会讲故事,他的小小说强项就是叙述,细微的描写较少。他的叙述技能显得训练有素,从容,大气,收放皆备于我,可以看出他对叙述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