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词之《辛弃疾《临江仙》》原文、鉴赏和赏析
辛弃疾临江仙辛弃疾
辛弃疾
侍者阿钱将行①,赋钱字以赠之。
一自酒情诗兴懒,舞裙歌扇阑珊②。好天良夜月团团。杜陵真好事,留得一钱看。岁晚人欺程不识③,怎教阿堵留连④。杨花榆荚雪漫天⑤。从今花影下,只看绿苔圆⑥。
注释 ①阿钱:书史会要卷六记载,田田、钱钱是辛弃疾的二妾,皆因姓而名之,常代他答尺牍。阿钱即钱钱。②“舞裙”句:苏轼答陈述古二首:“闻道使君归去后,舞衫歌扇总成尘。”③“岁晚”句: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载灌夫骂临汝侯语:“生平毁程不识不值一钱,今日长者为寿,乃肖女儿咕嗫耳语。”④阿堵:典出世说新语规箴。详见本词鉴赏。⑤“杨花”句:韩愈晚春诗:“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榆荚,榆钱。⑥绿苔:古今注草木篇:“空室无人行则生苔藓,或青或紫,名曰圆藓,又曰绿藓,亦曰绿钱。”
鉴赏 这首词作于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乃辛弃疾的又一首借题发挥的“赋”作。稼轩词的一大特点是典故多,信息量大。他凭借一枝健笔从容驾驭众多的典故、成句,句句有来历而又自出机杼。在他的中后期作品中有不少“以赋为词之作”,以赋的铺陈堆叠的手法围绕一物、一事来写。如著名的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一系列与离别相关而又同中见异的事物次递将别恨推向高峰,它以三种“啼鸟”——鹈鴂、鹧鸪、杜鹃开头,但啼鸟的鸣声再苦也不及人间的别离之苦。啼鸟之后,作者安排了一连串历史上著名的离别事件:昭君辞汉,庄姜送戴妫,李陵别苏武,易水送荆轲,将它们高密度地整合到一起,进行富于画面感的描述,从而渲染出弥漫古今的离别氛围,富于艺术独创性。唐人有一种“赋得体”,如李商隐咏“泪”之七律,前面列举古人挥泪六事,到结尾两句才道破送别之意,上述贺新郎利用了“赋得体”的特征,分述前人故事后强化中心思想。另一首永遇乐戏赋辛字,同样是“赋”,手法却不同,它紧紧围绕“辛”字,挑战“同字相犯”的禁忌,连续描述“辛”的特征,上片连用六个“辛”字,令人印象深刻:辛字、艰辛、悲辛、辛酸、辛苦、辛辣,不避重复,打破含蓄不露的成规。此外,以赋法为词的还有贺新郎赋琵琶(凤尾龙香拨)等等。水龙吟题瓢泉这样的则是暗用赋法,题中有“瓢”字,作者便有意用了两个与“瓢”相关的典故:以瓢水、蔬食自奉的颜回和捧水而饮、去瓢不用的许由。
辛弃疾以姓名妾,把姓田、姓钱的侍妾呼作田田、钱钱。钱钱将要离开,他作了这首词来赠别,游戏精神与离别之情混融在一起。他抓住“钱”字大做文章,词的正文直接用“钱”字只有一次,“杜陵真好事,留得一钱看”,但暗中却连续使用了与钱相关的典故以及别名中带“钱”字的事物。起句点出了写作背景,充满别离况味,以舞衫歌扇相伴左右,而且还能帮他答复尺牍的美人一去,诗、酒都失去了趣味,月团圆人不团圆,枉负良辰美景。杜陵能留住一钱,而自己的阿钱已然离去。连续两个对比,言彼不言己,而己之缺憾已在其中。
下片表面只是与钱财相关的典故和一段写景,其实深寓离别之情。稼轩由作为姓氏的“钱”联想到金钱和名字中带“钱”字的东西,在玩了一把文字游戏的同时,巧妙地表达惜别劝留之情,营造出离别和别后的自然意境。“阿堵”与“孔方兄”一样经常被人们用来指称钱。晋朝的王衍(字夷甫)以清谈为天下所宗,以钱财为污秽,口不言钱字,他的妻子令婢女用钱绕床,不料他仍不肯说出钱字,而是说“这些把床堵住的东西”,也就是“阿堵物”。叫“阿堵”留连,其实就是期盼阿钱能在自己身边多作留连。词的最后三句写景,而其中的两种景物都与“钱”有关:榆荚又名榆钱,绿苔也叫绿钱,都因形似钱币而得名。漫天花絮,如雪飞扬,渲染出风花雪月的美丽场景,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离别之后因空室无人而生出的满地苔藓。笔下之景,似信手拈来,巧隐“钱”字,深寄离情。(刘珺珺)
钟馗仕女图 【清】 倪田 北京徐悲鸿纪念馆藏
-
名言: 响必应之于同声,道固从之于同类。 注释: 响: 声响。应: 呼应, 应和。道: 思想主张。固: 本来。从: 相从, 接近。 句意: 声响必定和同样的相呼应, 思想本来就和同类的相接近。 出处:
-
这是一首宫怨作品。此诗短短二十字,展示了一个深帷中寂寞的宫人的内心世界:她整日里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小苑莺歌歇,长门蝶舞多”,她听不到枝头莺歌,只看见蝴蝶纷飞,这里用一个“歇”字,暗示出春光无情,即将远逝,又以一“多”字
-
日出东篱黄雀惊,雪销春动草芽生。土坡平慢陂田阔,横载童儿带犊行。
-
周诗三百篇,雅丽理训诰。曾经圣人手,议论安敢到。五言出汉时,苏李首更号。东都渐瀰漫,派别百川导。建安能者七,卓荦变风操。逶迤抵晋宋,气象日凋耗。中间数鲍谢,比近最清奥。齐梁及陈隋,众作等蝉噪。搜春摘花
-
《先秦散文·晏子春秋·景公夜饮(杂上·十二)》原文鉴赏
-
作者: 黄宝生 【作品简介】巴利文《佛本生故事》是
-
中国有一件事最足以表示合作精神的,就是吃饭。十个或十二个人共一盘菜,共一碗汤。酒席上讲究同时起筷子,同时把菜夹到嘴里去,只差不曾嚼出同一的节奏来。相传有一个笑话。一个外国人问一个中国人说:“听说你们中
-
《明月何皎皎》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
-
嘉谷隐丰草。草深苗且希农夫既不异。孤穗将安归。常恐委畴陇。忽与秋蓬飞。鸟得荐宗庙。为君生光辉。
-
庭下梧桐树,三年三见汝。前年适汝阴,见汝鸣秋雨。去年秋雨时,我自广陵归。今年中山去,白首归无期。客去莫叹息,主人亦是客。对床定悠悠,夜雨空萧瑟。起折梧桐枝,赠汝千里行。重来知健否,莫忘此时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