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陈生赏菊》原文、注释和解析
清·王韬1
斋中艺菊数本2,秋后饱霜,花叶不萎。陶征君爱菊有病3,亦取其节耳。窃闻花有三品,曰神品、逸品、艳品,菊其兼者也。高尚其志,淡然不厌,傲霜有劲心,近竹无俗态,复如处女幽人抱贞含素。菊乎,菊乎,宜于东篱之畔4,独殿秋芳也5。足下高雅绝尘6,于菊最宜;夕来劣有杯盘,以此君一结世外交如何7?
1王韬(1928-1897):字紫诠,号仲弢。清末政论家,有弢园尺牍等。2艺:种植。3陶征君:即陶渊明。4东篱:陶渊明饮酒诗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句。5殿:指开在最后。6足下:敬称。7此君:指菊。
【析点】 招友赏菊,不免得说一番菊的好处,此小简却妙在避开菊之色、之香、之态,而就其神韵。小简先以一“节”字统领全篇,接下来笔势微宕,写菊兼“神品”、“逸品”、“艳品”于一身,“神”则“高尚其志,淡然不厌”,“逸”则“傲霜有劲心,近竹无俗态”,“艳”则“如处女幽人抱贞含素”。数丛寒菊,劲挺如竹,凌霜不凋,如君子之怀清操;冰清玉洁,风姿绰约,如处女幽人之怀贞素,谁个不爱? “菊乎,菊乎,宜于东篱之畔,独殿秋芳也”,作者的一腔喜爱之情早已在“菊乎,菊乎”的回环复沓中表露无遗了,正所谓“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有了以上对菊韵的层层渲染,作者笔锋一转,紧扣“招”宇,巧思独运,由花及人,“足下高雅绝尘,于菊最宜”,妙在虚实相生,花与人相映成趣。想来陈生定会欣然而往,与作者重温昔日陶公“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汎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的那份悠然,与菊花一结世外之交。
文中以“神”、“逸”、“艳”三字状菊之幽韵,又以花比君子,有独得之妙。同时,清雅宜人、傲霜绽放的菊花,亦是作者志趣情怀的真实写照。
-
邓牧《雪窦游志》 岁癸已春暮 1 ,余游甬东 2 ,闻雪窦游胜最诸山 3 ,往观焉。 甘四日,由石湖登舟,二十五里下北□堰达江 4 。江行九折,达江口。转之西,大桥横绝溪上,覆以栋宇 5 。自桥下入溪
-
《知足者,不可以势利诱也。》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说明】 《通鉴》 卷五记载了长平之战。 秦赵长平之战发生于战国后期。 秦自商鞅变法之后,因奖励耕战,日益强盛起来,不断蚕食四邻,扩张势力范围,南占巴、蜀,东至“三河”,到战国后期,秦已是战国“七雄”
-
作者: 李谋 【作家简介】加尼觉·玛玛礼(1917—198
-
六五行顺逆,相生相克 【原文】 五行有合(1)法,木合火,水合木,此顺而合。顺者多富,即贵亦在浮沉之间。金与火仇(2),有时合火,
-
《诚信忠厚,加于百姓。》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倪瓒 临池学书王右军 ① ,澄怀观道宗少文 ② 。 王侯笔力能扛鼎 ③ ,五百年中无此君。 【注释】 ①临池:学习书法。东汉张芝学习书法非常用功,卫恒《四体书势》:“凡家之衣帛必书面后练之,临池学书,
-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汉·无名氏《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乐观少愁类名言句子
-
张籍 铜柱南边毒草春,行人几日到金潾? 玉环穿耳谁家女,自抱琵琶迎海神。 前面一首《蛮州》从地域风貌、住宅形式着笔,不见人的姿影;这首《蛮中》,从人物着笔,写出当地居民的风尚习俗的一个片断。二诗描写内
-
欲掩香帏论缱绻。先敛双蛾愁夜短。催促少年郎,先去睡、鸳衾图暖。须臾放了残针线。脱罗裳、恣情无限。留取帐前灯,时时待、看伊娇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