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五月的江城武昌,霏霏细雨,纷纷落英。唐肃宗乾元元年 (758) ,迎着习习的江风,大诗人李白流放夜郎途中到了武昌。老朋友史郎中在这里特意陪他游览了当地名胜黄鹤楼。黄鹤楼头,那悠悠笛声给凭栏远眺的诗人平添了无限思绪,兴会之余,诗人写下了这首诗,抒发了满腔的迁谪之怨和去国之情。

在诗中,诗人是以西汉贾谊自比的。贾谊是汉文帝时的一位颇具才华而却得不到发挥的著名青年政治家,曾任太中大夫,因忧虑汉室安危,上疏陈述己见。言辞激切受到朝中权臣的谗毁,被贬为长沙王太傅。李白的才能、抱负,与贾谊颇为相似,他在安史之乱中,为了报国杀敌,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结果因此获罪,被流放夜郎,其遭遇,比贾谊还要惨。此时,诗人登上黄鹤楼,想到当年贾谊被贬长沙不是也经过此地吗?莫说古来精英都难逃被淘汰的噩运?感慨不禁油然而生。“一为迁客去长沙”,“迁客”即贬谪到外地的官员。这时期,李白常以贾谊自况:“独弃长沙国,三年未许回。”(放后遇恩不沾) “君登凤池去,勿弃贾生材。”(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圣朝恩贾谊,应降紫泥书。”(送别)诗人引贾谊为同调,流露出了怀才不遇、无辜受害的愤懑之情,也含有自我辨白之意。

政治上的严重打击,并未冷却诗人那颗热切的忧国忧民之心。他仍然关心着国事,在坎坷不平的贬谪路上,依然频频回首,望着渐去渐远的长安方向。此时,黄鹤楼虽高,长安仍是遥遥而不可见,尤其是对于迁谪之人,更是重重阻隔,分外遥远。望而不见,该是多么的怅惘!怀有神圣的社会使命感,这是几千年来中国知识分子的一贯传统。与西方社会权力多元整合的格局不同,中国社会的封建一统制,使知识分子将“弘道”的希望紧紧维系在君主身上。因此,他们常常希望在朝廷做官,以便于发挥经纶之才。李白也是这样,早在天宝初年,他曾一度被召入长安,供奉翰林,不久即被谗离去。此后一段时间,他仍是恋恋不忘长安:“遥望长安日,不见长安人。长安宫阙九天上,此地曾经为近臣。一朝复一朝,发白心不改。”(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沈之秦)于此可看出李白 “西望长安不见家”的深层意。他西望长安并不是思念妻儿老小,而是眷恋朝廷,关心国运。

长安不见,正使人无限忧愁之时,忽然听到了黄鹤楼上吹奏落梅花的笛声。这充满凄凉离情的笛声,更增添了诗人的满腔愁绪,仿佛感到五月的江城凛然生寒,漫天梅花飘然而来。落梅花 即汉横吹曲 梅花落 的别名,此曲又称落梅、大梅花、小梅花,初唐时卢照邻、沈佺期等开始以此题咏梅花。江城五月,当然是没有梅花的,但是由于 梅花落笛曲吹奏得非常动听,使人闻曲而生情,由情而及景,仿佛看到了梅花漫天飞舞的景象。又因梅花落 曲名多在笛中,诗人们便想象其声可以感物,遂认为笛怨惊梅,而使之落。宋人曾为之考辩,认为不是这么回事,吴曾 能改斋漫录卷三“落梅花折杨柳”条云:

乐府杂录载:“笛者,羌乐也。古曲有落梅花,折杨柳,非谓吹之则梅落耳。故陈贺彻长笛云:“柳折城边树,梅舒岭外林。”张正见柳诗亦云:“不分梅花落,还同横笛吹。”李峤笛诗:“逐吹梅花落,含春柳色惊。”意谓笛有梅、柳二曲也。然后世皆以吹笛则梅花落。如戎昱闻笛诗云:“平明独惆怅,飞尽一庭梅。”崔橹梅诗:“初开已入雕梁画,未落先愁玉笛吹。”青琐集诗:“凭杖高楼莫吹笛,大家留取倚栏看。”皆不悟其失耳。

吴曾的这番迂腐之论,实也是宋人作诗爱讲道理、爱发议论,缺乏形象思维的通病。诗人在诗中是由乐声而联想到音乐形象,这便是“通感”中的以形喻乐。先秦的礼记· 乐记 中说歌者“累累乎端如贯珠”,孔颖达疏:“声音感动于人,令人想形状如此。”这种“听声类形”(马融长笛赋)的“通感”手法在诗中是随处可见的,尤其是在描写音乐的诗中。如韩愈在听颖师弹琴 中是这样描写琴声的: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战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用战士出征的形象和场面来形容音乐的雄壮轩昂;用浮云柳絮在空中飘飏的情状来比喻琴声的轻柔悠扬。写笛声的如高适的 塞上听吹笛: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戎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听到四处飘扬的笛声,仿佛看到一夜之间满山都飘起了梅花。李白自己在另一首诗中也描写过这种情境:“胡人吹玉笛,一半是秦声。十月吴山晓,梅花落敬亭。”(观胡人吹笛)黄鹤楼头的五月不是梅花飘落的季节,而敬亭山的十月也不是梅花飘落的季节,但在诗人的笔下,这种景象却在五月的武昌和十月的敬亭山都出现了。是音乐的魅力将听者带进到艺术世界中去了。这种以形喻乐的手法,是以人对景物故实的感受来形容人对音乐的音声节奏的感受。这种通感是由听觉通于视觉,而后由视觉来表现听觉。诗人凭楼一览大江景象,本是一种赏心悦目之事,但听到动人的梅花落 的笛声,眼前便幻化出了一片梅花飞舞的景象。然而,声音、画面虽美,但终不免给人一种寒冷袭人之感,这正是诗人凄凉落寞心境的写照,同前两句的身世之感相互照应,就使这种飘零之思、迟暮之悲有力地烘托了诗人去国怀乡的悲愁之情。正如唐宋诗醇所说:“凄切之情,见于言外,有含蓄不尽之致。”

这首诗描写听笛之感受,但在结构上却并未按闻笛生情的顺序去写,而是先写自身的愤懑之情,后写闻笛的所感之景。而“江城五月落梅花”的苍凉之景又恰到好处地衬托了“西望”之情,前后两载,情景相生。诗中最后一句的“落梅花”三字既是写大自然中梅花飘落的生态之景,又是乐府横吹曲 梅花落 的别名,亦彼亦此,意趣横生。

李白的一曲黄鹤楼上吹笛,从此开了黄鹤楼头吹笛咏梅之先河。后世诗人墨客在数不尽的咏黄鹤楼诗中,便争说起“玉笛”、“梅花”来。请看:中唐武元衡:“江上梅花无数落,送君南浦不胜情!”(鄂渚送友)南宋周弼:“一声玉笛起何处?燕扑阑干花影长。”(黄鹤楼歌)明代管讷:“舟系城边官柳发,笛吹江上野梅开。”(黄鹤楼)张居正:“九天槎影横清汉,一笛梅花落远天。”(舟泊汉江望黄鹤楼)吴国伦:“当时玉笛今寥落,独有梅花照客杯。”(登黄鹤楼)清代彭崧毓:“捉月何曾江上见!落梅争忍笛中听。”(和干臣军门辩搁笔字)鲁杰:“玉笛仙吹黄鹤楼,梅花落也否?”(同治己巳新成黄鹤楼歌)……等等,不一而足。于此可看出李白这首诗对后代诗人的影响,也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心理传统中历史积淀的审美情趣与趋向。

猜你喜欢
  • 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

    《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 衔:马嚼子。志向不确立,就如同没有舵的船,没有马嚼子的马。明·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立志》:“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飘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例】学习动

  • 清·樊增祥《八月六日过灞桥口占》送别诗

    樊增祥诗多达万余首,在古今诗人中也是少有的。他有集五十六卷,几 乎每到一地,即有一卷诗,可是,至今犹为人传诵的就只有这一首他青年时 代兴到随意之作《八月六日过灞桥口占》。

  • 古代文学作品《两都赋》作者、内容解读和评价

    《两都赋》 赋篇名。又分为《西都赋》、《东都赋》两篇。东汉班固作。关于其主旨,班固《两都赋序》说:“臣窃见海内清平,朝廷无事,京师修宫室,浚城隍,起苑囿,以备制度。西土耆老,咸怀怨思,冀上之眷顾,而盛

  • 感天动地窦娥冤第三折 鉴赏、赏析和解读

    关汉卿 第三折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元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

  • 柳宗元《再至界围岩水帘遂宿岩下》全诗赏析

    发春念长违,中夏欣再睹。是时植物秀,杳若临悬圃。歊阳讶垂冰,白日惊雷雨。笙簧潭际起,鹳鹤云间舞。古苔凝青枝,阴草湿翠羽。蔽空素彩列,激浪寒光聚。的皪沉珠渊,锵鸣捐佩浦。幽岩画屏倚,新月玉钩吐。夜凉星满

  • 《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全诗|鉴赏|赏析|意境解读

    李白 峨眉高出西极天,罗浮直与南溟连。 名工绎思挥彩笔,驱山走海置眼前。 满堂空翠如可扫,赤城霞气苍梧烟。 洞庭潇湘意渺绵,三江七泽情洄沿。 惊涛汹涌向何处?孤舟一去迷归年。 征帆不动亦不旋,飘如随风

  • 《核舟记》鉴赏、赏析和阅读理解答案

    明有奇巧人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②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

  • 欧阳修《鹊踏枝/蝶恋花》全诗鉴赏

    一曲尊前开画扇。暂近还遥,不语仍低面。直至情多缘少见。千金不直双回眄。苦恨行云容易散。过尽佳期,争向年芳晚。百种寻思千万遍。愁肠不似情难断。

  • 《登泰山记》 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姚鼐 泰山之阳 (1) ,汶水西流 (2) ; 其阴,济水东流 (3)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4)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5) 。最高日观峰 (6) ,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

  •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一)阮籍)原文、鉴赏和赏析

    木槿荣丘墓,煌煌有光色。 白日颓林中,翩翩零路侧。 蟋蟀吟户牖,蟪蛄鸣荆棘。 蜉蝣玩三朝,采采修羽翼。 衣裳为谁施?俯仰自收拭。 生命几何时?慷慨各努力! 曾国藩说:“此首有冉冉将老,修名不立之感。”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