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鉴赏、赏析和解读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鉴赏、赏析和解读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南园十三首是李贺辞官后在故园家居时拉杂书写的组诗,或写景,或咏怀,漫无次序,也没有统一构思,连格式也不一致。本篇为第五首,系咏志抒怀之作。

诗只有短短四句,但上下二句各提出一个问题,以自己心中的设问引发读者的思索,大大加深了诗中的意蕴。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前二句是正面设问,意谓作为一个男子汉,难道不应当投笔从戎,实现匡济天下的雄心吗?“何不”,为什么不,似问实答,强调肯定的立意。“吴钩”,弯刀,梦溪笔谈 载:“吴钩,刀名也,刃弯。” “带吴钩”,佩带刀剑,代指入幕从军。“五十州”,指当时唐朝中央政府无法控制的藩镇割据之地,据资治通鉴,元和六年,李绛曰:“今法令不能制者,河南北五十余州。”以 “收取关山五十州”作为从军的志向,实有为国分忧的胸怀。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后二句是反面设问,意谓倘使不去从军,单靠文才怎么能够建功立业?“凌烟阁”,悬挂功臣图像的楼阁,大唐新语 载:“贞观十七年,太宗图画太原倡义及秦府功臣赵公、长孙无忌等二十四人于凌烟阁。”此后,人们遂将图像入凌烟阁作为建功立业的代称。“若个”,哪一个,也是似问实答,不过强调的是否定的立意。“万户侯”,汉代爵位名。“若个书生万户侯”,意谓立功封侯者中根本就没有一个书生。此句暗用一个典故,是说建功封侯不能仅凭自身才干,也要有机缘才行。史记·李将军列传 载,汉文帝见到李广的勇武,曾为其生不逢时叹惋:“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总之,此诗先说应该从军,后说不从军没出路。单从字面看,诗人是在对今后的出路作思考,似乎有意弃文习武,另谋晋身之路。不只本诗有此意念,南园中另有几首诗也表达了相近的立意。前此的第四首云:“桥头长老相哀念,因遗戎韬一卷书。”意谓邻里劝他改学兵书战策。诗中暗用张良得黄石公相助的典故,慨然以追步张良为念。后此的第六首云:“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意谓时局动乱,连年征战,即使有再高的文才也毫无用处,又愀然以仅做文人为耻。看来,诗人的从军念头,的确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其来有自。

联系诗人生平际遇,产生从军意念完全可以理解。诗人虽然身为李唐皇朝宗室,但已是疏亲弱支,不仅毫无援手,而且饥寒困顿,尽管诗名满天下,却只能做从九品的奉礼官。他本想从进士入仕途,却因父名晋肃,为避讳而不得与试,这对诗人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凭文才已无出路,想借从军改变处境,未始不是一种现实的选择,其中既有报效邦国的志向,也有希图晋身的考虑。有人认为此诗主旨是建功立业的热切,似未必允当。诗人决意从军的抉择,有慷慷豪迈的激情,更有深沉压抑的忧愤;是关心国事的请战表,更是怀才不遇的牢骚语。

事实上,与其把本诗看作对今后出路的惨淡思索,不如把它看作对坎坷生涯的悲凉小结;与其看作打算弃文习武的决绝表白,不如看作甘当文人的不平之鸣。在组诗的另几篇诗作中,诗人还倾吐了愿作农人、钓翁的意向,恐怕也同样不能看得太认真。组诗第七首慨叹古代的贤达之士也未能扬眉吐气,不得不自贬身价,“长卿牢落悲空舍,曼倩诙谐取自容”,以此为自身的偃骞不遇解嘲,这大概才是诗人的真实心绪。“若个书生万户侯”,当作书生的郁怒哀怨来解,岂不更近情理?

即使把诗人的从军志愿认真看待,其中也缺少了那种顾盼生风的豪气,与唐初乃至盛唐中期文人从军的表白相比,情味已大不相同。初唐四杰之一杨炯的 从军行 云:“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慷慨激越,出于至诚。李白的 侠客行 云:“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调侃书生,豪气逼人。本诗虽然也慨叹书生无用,却带有衰飒之气,实际已没有投笔从戌的雄心,只剩下功业难成的愤懑。对于几乎要呕出心来作诗的宗室文士来说,不能凭自身的才华显达,该是何等的痛苦,怎能相信他真的想弃文习武呢?

李贺诗作的思想感情,往往表现得十分曲折隐晦,真真幻幻,虚虚实实,反反复复,明明灭灭,不认真抽绎,很难准确把握。前人评其诗“愈推愈远,愈入愈曲,愈微愈减,藏哀愤孤激之思于片章短什”(姚文燮 昌谷诗注序),本诗正有这样的特色。

猜你喜欢
  • 苏轼《城南县尉水亭得长字》全诗鉴赏

    两慰郁相望,东南百步常挥旗蒲柳市,伐鼓水云乡。已作观鱼槛,仍开射鸭堂。全家依画舫,极目乱红妆。潋潋波头细,疏疏雨脚长。我来闲濯足,溪涨欲浮床。泽国山围里,孤城水影傍。欲知归路处,苇外听风樯。

  • 古籍名著《论语正义》的年代、作者和内容精讲

    《论语》注释本。二十四卷。清刘宝楠撰。成书于清同治四年(1865年)。 刘宝楠,字楚桢,号念楼。生于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卒于清咸丰五年(1855年)。江苏宝应人。少孤,由母抚养教育。为诸生时

  • 一念过差,足丧生平之善;终身检饬,难盖一事之愆。

    名言: 一念过差,足丧生平之善;终身检饬,难盖一事之愆。 注释: 检饬(chi): 检点谨慎。愆(qian): 罪过, 过失。 句意: 一个念头有了差错, 足以失去一生所做的好事; 终生检点自己,谨慎

  • 《古文观止·左传·宫之奇谏假道》鉴赏

    古文观止·左传·宫之奇谏假道 晋侯复假道于虞

  • 白居易《答州民》全诗赏析

    宦情斗擞随尘去,乡思销磨逐日无。唯拟腾腾作闲事,遮渠不道使君愚。 作品赏析斗擞:一作抖擞

  • 古典文学作品《离骚》原文|注释|精注|赏析

    帝高阳之苗裔兮 〔2〕 ,朕皇考曰伯庸 〔3〕 。摄提贞于孟陬兮 〔4〕 ,惟庚寅吾以降 〔5〕 。 皇览揆余初度兮 〔6〕 ,肇锡余以嘉名 〔7〕 。名余曰正则兮 〔8〕 ,字余曰灵均 〔9〕 。

  • 《送柴侍御》《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送柴侍御》《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送柴侍御》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两首诗都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尽管主题不同,但却都表现出了诗人独特的情感和才华。在《送柴侍御》中,李白表达了对别离之情的伤感和不舍之情;而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他则以恬淡的心境送别好友,并流露出对友情的深情厚谊。虽然两首诗的风格和语言有所不同,但都展现了李白浪漫而豪放的诗歌表达方式。这两首诗相互呼应,共同展示了李白富有情感、洒脱奔放的诗人形象。

  • 《甘露寺多景楼赏析》

    首联总写多景楼的形胜,提挈全篇。多景楼屹立北固山上,凭高远眺,水色山光,风月胜景,无不尽收眼底。诗人这两句意谓欲于此楼周览胜景,只消徘徊倚阑,凭高四望,万千景象,便可豁然在目。这正抓住了多景楼居高临下,境界开阔的特点。   中间两联是写

  • 李白《陌上桑》全诗赏析

    美女渭桥东,春还事蚕作。五马如飞龙,青丝结金络。不知谁家子,调笑来相谑。妾本秦罗敷,玉颜艳名都。绿条映素手,采桑向城隅。使君且不顾,况复论秋胡。寒螀爱碧草,鸣凤栖青梧。托心自有处,但怪傍人愚。徒令白日

  • 范仲淹《送丁司理赴明州》全诗鉴赏

    仙家枝叶令威孙,南去司刑庇越民。金阙道书微旨在,狱多阴德是真人。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