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名著《论语正义》的年代、作者和内容精讲
刘宝楠,字楚桢,号念楼。生于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卒于清咸丰五年(1855年)。江苏宝应人。少孤,由母抚养教育。为诸生时,与刘文淇齐名,时称扬州二刘。清道光二十年进士,曾任知县。于经学初治毛诗和东汉郑玄礼,后专治论语,撰论语正义,全书未成而卒,由其子刘恭冕续成。另著有汉石例、释穀、愈愚录、念楼集等。
论语正义按照论语的编排体例进行注疏,论语共二十卷,其中八佾、乡党两篇多言礼乐制度,刘氏详疏,分八佾为两卷,分乡党为三卷,书后又疏何晏论语序一卷,所以多出四卷,一共二十四卷。刘氏父子认为南朝梁皇侃、北宋邢昺疏解论语,颇多芜陋,刘恭冕在论语正义·后序中说皇侃所载魏晋诸儒讲义,“多涉清玄,于宫室衣服诸礼,阙而不言”而“邢昺又本皇氏,别为之疏,依文衍义,益无足取”。道光八年(1828年)刘宝楠开始编撰自己的论语注本,他依焦循作孟子正义之法,先作长篇,然后进行比较折衷。刘宝楠打破汉学宋学的门户之见,不专己之学,不守一家之言,广泛征引,择善而从。在凡例上,经文注文都依从北宋邢昺疏本,注文讹错处多依从南朝梁皇侃论语义疏本及后人校改。刘宝楠详采以往各家之说,列汉唐石经、皇疏及经典释文名本异文于疏中,又用何晏论语集解注,以存魏晋人著录之旧。并把清代对论语的考订训释加以汇编。在疏解体例上,刘宝楠也不墨守所谓“疏不破注”的积习,在论语正义·凡例上其子恭冕说:“故于注义之备者,则据注以释经;略者,则依经以补疏;有违失未可从者,则先疏经文,次及注义;若说义二三,于义得合,悉为录之。”刘宝楠不空谈篇指章指,解说经义,证明典礼,期于实事求是,折衷大体得当。
论语正义博取众家之长,考释详备,是当时注论语的最佳注本,也是公认的研究论语的必读参考书。
论语正义有清同治五年(1866年)金陵存古书社刻本、皇清经解续编本,一九五四年诸子集成本,一九五七年中华书局铅印本,最近的有河北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六年本。
-
归熙甫长兴县令题名记 长兴为县,始于晋太康三年。初名长城,唐武德四年、五年,为绥
-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1 。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释】 1.更深:旧时夜间计时单位称“更”,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更深指夜半三更以后。北斗、南斗:皆为星宿名。阑干:横斜
-
傲吏非凡吏,名流即道流。隐居不可见,高论莫能酬。水接仙源近,山藏鬼谷幽。再来迷处所,花下问渔舟。
-
欲将同异较锱铢,肝胆犹能楚越如。若信万殊归一理,子今知我我知鱼。
-
东郊向晓星杓亚。报帝里、春来也。柳抬烟眼,花匀露脸,渐岘绿娇红姹。妆点层台芳榭。运神功、丹青无价。别有尧阶试罢。新郎君、成行如画。杏园风细,桃花浪暖,竞喜羽迁鳞化。遍九陌、相将游冶。骤香尘、宝鞍骄马。
-
夫清风动驾,谒阮籍于山阳〔2〕;素雪乘舟,访戴逵于江路〔3〕,犹名高好事,迹标良史。
-
【4240】次第花开(希阿荣博著,海南出版社,20万字,2011年3月第1版,39 8元)5部:[1]珍宝人生;[2]佛门;[3]走出修行的误区;[4]冬日札
-
【4010】传奇再续:特鲁多自传(〔加〕贾斯廷·特鲁多著,诗观译,译林出版社,18 1万字,2016年10月第1版,48元)△共9章:[1]萨塞克斯路2
-
谁收春色将归去,慢绿妖红半不存。榆荚只能随柳絮,等闲撩乱走空园。 作品赏析【注释】:1、慢绿妖红:指红红绿绿绝丽的花草2、等闲:寻常,随便。走:疾趋曰走。此处是说被风吹跑。
-
【5424】行政国家:美国公共行政的政治理论研究(〔美〕德怀特·沃尔多著,颜昌武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5 3万字,2017年5月第1版)△3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