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者不生,化物者不化”注释、译文和感悟
【注释】 ①生、化:产生,变化。不生者、不化者:不被他物所生、不被他物所化者,指“道”。阴阳:阴阳二气。②疑独:独立永存。穷:尽头。③黄帝书:战国中期阐发老子思想的道家著作。谷:虚空。神:奇妙作用。玄牝:幽深、奥妙的雌性,指动物的雌性生殖器官,是有形的生生之源。勤:费力。
【译文】 有被他物所生的、有不被他物所生的,有被他物所化的、有不被他物所化的。不被他物所生的能使他物产生,不被他物所化的能使他物变化。产生的不得不产生,变化的不得不变化,因此事物经常产生、经常变化。经常产生、经常变化的,时刻在产生、时刻在变化,像阴阳啊,像春、夏、秋、冬四时啊。不被他物所生的就是独立永存的道,不被他物所化的就是循环往复的道的运动。循环往复,它的边际没有终结;独立永存,它的规律不可穷尽。黄帝书说:“虚空的神妙作用是无休无止的,这就是生命之门‘玄牝’。命门‘玄牝’是天地万物的根源。它连绵不断、若有若无,发挥作用却不费力气。所以产生万物的不被他物所生,使万物变化的不为他物所化。”(这就是生生之道。)
【感悟】 列子在这里集中论述了老子的“道”,使“道”更生动、形象了。
-
《夜夜曲》,乐府杂曲歌辞的一种,它的创始人便是沈约。《乐府解题》云:“《夜夜曲》,伤独处也。”沈作有二首,皆写同样的主题。此为第一首,写空房独处的凄凉况味尤为具体而细致。 此诗共八句,可分前后两段,段各四句。每段开头二句均用对偶,结
-
落羽辞金殿,孤鸣咤绣衣。能言终见弃,还向陇西飞。 作品赏析诗题:一作敕放归山留别陆侍御不遇咏鹦鹉吒:一作托西:一作山
-
红烛清樽久延伫,出门入门天欲曙。星稀月落竟不来,烟柳胧胧鹊飞去。
-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王维的诗句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这句王维的诗句描绘了秋日的景象。上一句可能是描写夜晚星光闪耀,下一句可能是描述人们正在享受秋日的凉爽。整首诗通过细腻而富有情感的描写,展现了秋日的美丽与宁静。
-
程 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原诗今译】 秋深了,我在月陂堤上徘徊四望, 北有插天的
-
庆东原·京口夜泊 汤式 故园一千里,孤帆数日程,倚蓬窗自叹飘泊命。 城头鼓声、江心浪声、山顶钟声,三处愁相并。 汤式:字舜民,号菊庄,浙江象山人。生卒年不详。元末曾补
-
此词开头两句中的五柳坊、百花洲皆清江附近。起拍描写了词人隐居地仙境般的环境。先写居处所见:柳绿如烟,葱茏翠碧,景物朗润。此写地面之景。苍穹红云,绚丽而璀璨。此写天上之景。一幅夕阳山村之景的画面,展现眼前。这也是仅举一端,美景当不止此。地
-
君子之性,未必尽照,及学也,骢明无蔽,心智无滞。|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君子之性,未必尽照,及学也,骢明无蔽,心智无滞。》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人生何事心无定?宿昔如今意不同。宿昔愁身不得老,如今恨作白头翁。
-
《 宫词二首其一何满子 》 .[唐].张祜.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注释】 ①故国:故乡。三千里:言路途的遥远。二十年:言时间的久长。②《何满子》:宫中表达极其哀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