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家虽率意,而造语亦难。若意新语工,得前人所未道者,斯为善也
【注释】
选自宋·欧阳修六一诗话。六一诗话是作者新开创的一种论诗体裁,内容共有28则。
率意:顺着自己的思路写,自然而不做作。
造语:指字句锤炼。
意新:指内容新,立意新颖,能道前人之所未道。
语工:指语言精工,无论状物、写景,力求穷形尽相,含蓄有味。
斯:这。
【赏析】
欧阳修晚年自号“六一居士”,六一者,按作者的说法:就是藏书一万卷,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再加上作者本人“一翁”。 欧阳修说,之所以以此为号,是因为想“聊以志我之乐尔”。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欧阳修写作诗话,并以“六一”命名,是为六一诗话。这是我国最早的诗话,它采用“随事生说”的新体裁,开了后代诗歌理论著作的新形式。原序云:“居士退居汝阴而集,以资闲谈也。”书中引用诗友梅尧臣的话,来表达诗歌内容与形式之间辩证关系的观点:
“诗家虽率意,而造语亦难。若意新语工,得前人所未道者,斯为善也。”
意思是:诗人虽然顺着自己思路写作,但字句的锤炼仍不容易。如果立意新颖,语言工巧,能够道出前人没有说过的话,才称得上是佳作。
梅尧臣认为,诗歌创作中,诗人虽然可以顺着自己的心意创作,不受拘束,但要锤炼出好的词句却不容易。只有立意新颖,语言工巧,道出前人没有说过的话,塑造出前人没有创造过的意境,才称得上是佳作。所以,在梅尧臣眼里,佳作的标准,是要“意新语工”,它要求诗歌须有创造性,构思要新,意境要新,写景抒情也要新,并用生动含蓄的语言将之表达出来,使读者有“如在目前”的感受,能引起深广的想象和联想。实际上,它对诗歌的创作和鉴赏,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意新语工”,立意要新颖,语言要锤炼;二是“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即描写要逼真传神;三是“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即讲究含蓄,能引起广泛的联想。当然,三者是相互统一,相互融合,不可分割的。欧阳修认为,梅尧臣本人的诗作就达到了这样的要求,称他人到老年,而“文词愈精新”,读之“又如食橄榄,其味久愈在”。
欧阳修的六一诗话开创了“诗话”这一种新的论诗体裁,继之者群起效仿,宋代有司马光的续诗话、刘攽的中山诗话、陈师道的后山诗话、严羽的沧浪诗话等数十种,明清时代更不胜枚举。即以宋代阮阅编的诗话总龟、胡仔编的苕溪渔隐丛话计,就收集了数十家之多。“诗话”体制灵活,诗人轶事,诗体源流,声韵对偶,乃至一字一句之工,无所不谈,而且作者多为诗人学者,深知做诗甘苦,常有精辟见解,所以能给读者阅读和欣赏古代诗歌以很多启发。
-
口中剿匪,就是把牙齿拔光。为什么要这样说法呢?因为我口中所剩十七颗牙齿,不但毫无用处,而且常常作祟,使我受苦不浅。现在索性把它们拔光,犹如把盘踞要害的群匪剿尽,肃清,从此可以天下太平,安居乐业。这比喻
-
鸣泉鸣泉,经云而潺湲。拔为毛骨者修竹,蒸为云气者霏烟。山夔莫能隐其怪,野翟讵敢藏其奸。茅庐肃肃,昔有人焉。其高如山,其清如泉。其心金与玉,其道砥与弦。执德没世,落月入地,英名皎然,阳曦丽天。旧隐寂寂,
-
【原文】 今年粳稻熟苦迟,庶见霜风来几时。 霜风来时雨如泻,杷头出菌镰生衣。 眼枯泪尽雨不尽,忍见黄穗卧青泥! 茅苫一月陇上宿,天晴获稻随车归。 汗流肩赪 ① 载入市,价贱乞与如糠粞 ② 。 卖牛纳税
-
【原题】:黄蘖归途以碧潭清皎洁为韵分得碧字真歇泛舟先归
-
旄头彗紫微,无复俎豆事。金甲相排荡,青衿一憔悴。呜呼已十年,儒服弊于地。征夫不遑息,学者沦素志。我行洞庭野,欻得文翁肆。侁侁胄子行,若舞风雩至。周室宜中兴,孔门未应弃。是以资雅才,涣然立新意。衡山虽小
-
凡言先生,谓年德俱高,又教道于幼者。|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凡言先生,谓年德俱高,又教道于幼者。》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明]兰陵笑笑生善恶从来毕有因,吉凶祸福并肩行。平生不作亏心事,夜半敲门不吃惊。这首
-
白日每不归。青阳时暮矣。茫茫吾何思。林卧观无始。众芳委时晦。鶗鴂鸣悲耳。鸿荒古已颓。谁识巢居子。
-
山豁何时断,江平不肯流。稍知花改岸,始验鸟随舟。结束多红粉,欢娱恨白头。非君爱人客,晦日更添愁。有径金沙软,无人碧草芳。野畦连蛱蝶,江槛俯鸳鸯。日晚烟花乱,风生锦绣香。不须吹急管,衰老易悲伤。 作品赏
-
苏 轼 世传桃花源事多过其实。考渊明所记,止言 “先世避秦乱来此”,则渔人所见,似是其子孙,非秦人不死者也。又云“杀鸡作食”,岂有仙而杀者乎?旧说南阳有菊水,水甘而芳,民居三十余家,饮其水,皆寿,或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