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掣肘》全文和鉴赏
至于亶父, 邑吏皆朝。宓子贱令吏二人书。吏方将书,宓子贱从旁时掣摇其肘。吏书之不善,则宓子贱为之怒。吏甚患之,辞而请归。宓子贱曰:“子之书甚不善,子勉归矣。”
二吏归报于君, 曰:“宓子不得为书。”君曰:“何故?”吏对曰:“宓子使臣书,而时掣摇臣之肘,书恶而有甚怒。吏皆笑宓子。此臣所以辞而去也。”
鲁君太息而叹曰:“宓子以此谏寡人之不肖也。寡人之乱宓子而令宓子不得行其术,必数有之矣。微二人,寡人几过。”遂发所爱而令之亶父,告宓子曰:“自今以来,亶父非寡人之有也,子之有也。有便于亶父者,子决为之矣。 五岁而言其要。”
宓子敬诺,乃得行其术于亶父。
——吕氏春秋·具备
寓言的主要形象是孔子弟子宓子贱。他将要去治理亶父(春秋时的鲁邑,位于今山东省单县),担心鲁国君听信谗言而不能实行自己的主张,便请求鲁君派二位近吏(君主身边的人)与他同去。到了亶父召见下属时,宓子贱叫二位近吏书写记录,他们写字时,宓子贱故意从旁边摇动他们的胳膊肘。
由于掣摇其肘,字当然写不好,而宓子贱却为此发怒,两个近吏只好请求告辞回京。他们回京后向鲁君禀告了此事。鲁君顿时醒悟到:宓子贱是想用掣肘来劝谏自己不要于扰他治理亶父。于是另外派亲近的人去亶父转告宓子贱:“从今以后亶父这地方就全托给你了,有利于亶父的事,你只管决断实行。五年以后再报告施政要点。”从此宓子贱得以在亶父实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并取得了成绩。
寓言摘自吕氏春秋·具备篇,篇名“具备”的意义就是:“凡立功名,虽贤,必有其具,然后可成。”(凡是要建立功名, 即使贤德,也必须要具备条件,然后才可以成功。)宓子贱要治理好亶父,使自己的方略在治所实行,必须具备不受鲁国君主干扰这个重要条件。否则,如果君主横加干扰,即使宓子贱本领再大,也不能成功。所以宓子贱用掣肘的迁回方式讽谕鲁君,使他明白:就象写字不能让别人摇动胳膊肘一样,治理地方也不能受人干扰。必子贱得到君主的理解之后,便为自己争取和创造了治好亶父的一个重要条件。
强调办事必须有条件,必须积极创造条件,便是本则寓言的基本寓意。当然,寓言并未坚持唯条件论。因为,要治理好亶父,还要有坚定正确的主张和措施(“术”),君王不横加干扰只是行其术的外部条件。
另一个形象是鲁君。寓言赞扬了他能容贤纳谏,任人专一,及时醒悟改过。他说:“自今以来,亶父非寡人之有也,子之有也。有便于亶父者,子决为之矣。”这几句话铮铮有声,揭示出寓言另一层重要寓意: 只有任人专一,不横加牵制干涉,才能使被任用者发挥才能,做出成绩。
寓言采用了欲擒故纵的手法。先写宓子贱故意刁难鲁君的两位亲信,掣摇其肘,使他们书写不好,又对他们大发脾气,把他们气走,叫他们向国君告状。这便设下悬念,使人对宓子贱的行为不得其解。尔后才通过鲁君之口,揭示掣肘之意(“以此谏寡人之不肖也”)和最终目的(“得行其术于亶父”)。先纵后收,给人印象鲜明,并显示出严密的内在逻辑。
“掣肘”已成为一个语典,比喻从旁牵制或阻挠别人做事。
-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名句】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出处】唐李白《将进酒》 【译注】主人你说什么钱不钱呀,只管沽来饮它一个底朝天。 【原文】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唐明镜悲白发,朝如青
-
江度寒山阁,城高绝塞楼。翠屏宜晚对,白谷会深游。急急能鸣雁,轻轻不下鸥。彝陵春色起,渐拟放扁舟。
-
【名句】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注释与译文]自古以来圣贤都是贫贱的,何况我们这些出身寒微、性格耿直的人呢?诗句意在抨击现实,讽刺权贵,意思是说:现在享有荣华富贵的人都决不是圣贤,出身低贱而又
-
二三十岁的时候,觉得五十岁很遥远。觉得人到五十了,就成老头儿了。可不是吗?村里头常常看到白发苍苍,满脸皱褶,穿着挽裆裤,坐在北墙根
-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 ① 。其先曰李信,秦时为将,逐得燕太 子丹者也。故槐里,徙成纪。广家世世受射 ② 。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 入萧关,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 ③ ,用善骑射 ④ ,杀首虏多 ⑤ ,为
-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 ① ,两涘渚崖之间 ② ,不辩牛马 ③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④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⑤ ,望洋向若而叹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初中三年古诗词考点汇总,内容包括初中3年所有古诗词,求初一至初三语文所有古诗的考点,初中三年重点考点,文言文,古诗,重点字词。人教版初中语文古诗词背诵全集 初中语文古诗词背诵全集 七年级上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
但见岩前砧,谁闻月下杵。金文与铁色,璨璨知千古。试问捣衣仙,何如补天女。
-
昔者有明之世,山东有公子,富而好逸,不习于劳,闾里之近,非马不往。一日之京师,择良马、选健仆以从。执鞚 ① 而升,执鞚而下,执鞚而过险。马良仆健,日行二百里而后舍,浩浩乎其足乐哉!前途遇寇,失其马,又
-
成都历来是出产诗人和聚集诗人的地方,“文宗自古出巴蜀”“自古诗人例到蜀”所说的“蜀”都是指成都。文翁、司马相如、扬雄、陈子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