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 原文、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
苏舜钦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此诗是诗人归隐后之作,因而,与欧阳修对其诗人评价“笔力豪隽”、“超迈横绝”(六一诗话)和宋史说他“时发愤懑于歌诗,其体豪放;往往惊人”的情形不尽相同。此诗清新恬淡,情景如画。当然,在这恬淡的画面里,也透着愤懑不平之气。
前两句:“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同写淮河两岸的景色,但其传达出的气氛却不尽相同,其作用甚至可说是对立互补的。“春阴垂野”,春日的阴云布满了天空,也笼盖了大地,淮河两岸的绿草,呈现出了异样的青色,起句之景,是暗景,色彩黯淡,氛围浓重,而一“垂”字,更把这种感受的强烈程度推进了一步。“时有幽花”句,则是一个转折,写的是黯淡色彩中的明色,是浓重氛围中的清新恬淡。王国维曾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一切景物无不着我之情。西方哲学家也说,一片风景就是一片心情。诗人苏舜钦在淮中晚泊中,无意中看到了自然界的这一个奇景,他立即以诗人的触角捕捉到了这幅画面(是一幅油画,而非水墨画)的审美意义。那“春阴垂野”所挟来的忧郁感,正是诗人不平身世的写照。而那一树幽花正是诗人自我的外化吧!
后两句写的是泊舟看潮,但上述的特点仍在继续。“晚泊”句,诗人用“晚”、“孤”,“古”的字样,勾勒出了苍凉孤寂的背景:一叶扁舟,泊于古祠之下,此时,晚风吹雨、诗人却兴趣盎然,独自观赏着汹涌澎湃的江潮。“满川风雨看潮生”,不仅呼应了起首处的“春阴垂野”,而且将自然界的“阴”与“阳”,人生境界的“悲”与“壮”统一于一体,将诗人忧郁与豪迈的内在矛盾统一于一体,由此而成为了千古名句。
王直方诗话载:“黄山谷最爱此二诗(指此首与夏意),累书之,或真草,或大字。”赵翼亦评论说是“挥洒出之,全不见锤炼之迹”(瓯北诗话)。正可看出这首小诗的地位和影响。
-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白居易的诗句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上一句:春宵苦短日高起
下一句:从此君王不早朝
翻译和意思: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翻译:在春天的夜晚,夜宴很晚,天亮的时候起床。自此之后,君主不再早起。
意思:春天的夜晚短暂,黎明来临得很早,早已床头风景不再,由此君主不再早起处理朝政。
【诗句】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 -
清秋发高兴,凉月复闲宵。光逐露华满,情因水镜遥同时亦所见,异路无相招。美景向空尽,欢言随事销。忽听金华作,诚如玉律调。南宫尚为后,东观何其辽。名数虽云隔,风期幸未遥。今来重馀余论,怀此更终朝。
-
兰菊有生意,微阳回寸根。方忧集暮雪,复喜迎朝暾。忆我故居室,浮光动南轩。松竹半倾泻,未数葵与萱。三径瑶草合,一瓶井花温。至今行吟处,尚余履舄痕。一朝出従仕,永愧李仲元。晚岁益可羞,犯雪方南奔。山城买废
-
李白醉别复几日, 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 重有金樽开?秋波落泗水, 海色明徂徕。
-
风光冉冉东西陌,几日娇魂寻不得。 蜜房羽客类芳心,冶叶倡条遍相识。 暖蔼辉迟桃树西,高鬟立共桃鬟齐。 雄龙雌凤杳何许?絮乱丝繁天亦迷。 醉起微阳若初曙,映帘梦断闻残语。 愁将铁网罥珊瑚,海阔天宽迷处所
-
邀侣以官解,泛然成独游。川光初媚日,山色正矜秋。野竹疏还密,岩泉咽复流。杜村连潏水,晚步见垂钩。
-
【名句】工贵其久,业贵其专 语出宋代陈亮《耘斋铭》。做事贵在持之以恒,对事业贵在用心专一。说明做什么事情都要心恒志专。
-
诸法皆从缘生耳,无别 ① 有真主宰之者,故无我 ② 也。(《维摩诘经·佛国品》) 注释 ①别有:另外有。②无我:梵文Niratman的意译,又译作“非我”、“非身”,是对“我”的否定,佛教根本理念之一
-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作者】:李白【年代】:唐 忆昔洛阳董糟丘,为余天津桥南造酒楼。 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 海内贤豪青云客,就中与君心莫逆。 回山转海不作
-
朱氏是重实践功用的学者,于诗词一道用力稍轻,故其诗仅达意而已。此诗质朴无华但因感情诚挚,亦自有其感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