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山西应县木塔的诗词大全
应县木塔,在山西省应县,原名佛宫寺释迦塔,是国内外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木结构塔,历来享有盛名。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年),至今已有900多年历史,历经风雨侵蚀,但木塔安然无恙。塔总高67.31米,底层直径30米,呈八角形,共9层,其中4层是暗层,它比西安的大雁塔还高出3.21米。据 “县志” 记载,辽、金以来,当地历经7次大地震,其中最历害的是元代顺帝时的大地震,地震连续七天,木塔巍然屹立不动,足见塔身构件安装合理,制作精细,质地坚固。木塔全身没有一个铁钉,全靠斗拱梁架把所有木构件结合成一个完整的、稳固的整体,这在我国建筑史上也可谓奇迹。木塔内,明层原来都有塑像,因年久失修,现仅存几尊。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底层高达11米的释迦牟尼坐像。这尊佛像形体丰盈饱满,神态端庄慈祥,保持辽塑风格。攀登木塔最高处,凭栏眺望,远处翠微山、雁门山,云天与大地汇于一处,莽莽苍苍,使人胸襟顿开。
矗矗栏杆面面迎,盘空万木费支撑。
山川一览云中胜,烽火遥连塞上兵。
岁纪辽金留往迹,郡经秦汉有威名。
云梯踏遍穹窿顶,蜂蚁纷纷下界行。
[诗名]题应县木塔
[作者]乔宇,字希大,山西乐平(今山西昔阳)人,明成化年间进士,武宗当政时,任南京兵部尚书。世宗即位后,任吏部尚书。后被罢官。
[注释]●云中:云中郡,大同一带古时为云州、云中郡,应县属云中郡。●烽火句:辽金以后,历代戍边将士常把木塔作为边防了望台。●岁纪:若干朝代。●云梯二句:说循梯登木塔最高处的穹窿顶,犹如登云上天,向下俯视,人如蜂蚁在下面走动,极言木塔高耸,巍峨壮丽。
崛耸木威冠古今,扶摇直透万重云。
震劫七日身犹壮,豪气化融天地魂。
[诗名]应县木塔
[作者]王树远
[注释]●震劫七日:指元顺帝时,地震7天。
-
往见泰山乔岳,以立身四语甚爱之,疑有未尽,因推广为男儿八景,云:“泰山乔岳之身,海阔天空之腹,和风甘雨之色,日照月临之目,旋乾转坤之手,磐石砥柱之足,临深履薄之心,玉洁冰清之骨。”此八景予甚愧之,当与
【名句】往见泰山乔岳 ① ,以立身四语甚爱之,疑有未尽,因推广为男儿八景,云:“泰山乔岳之身,海阔天空之腹,和风甘雨之色,日照月临之目,旋乾转坤之手,磐石砥柱之足,临深履薄之心,玉洁冰清之骨。”此八景
-
龙枝已逐风雷变,减却虚窗半日凉。天爱禅心圆且洁,故添明月伴清光。
-
翩翩白马称金羁,领缀银花尾曳丝。毛色鲜明人尽爱,性灵驯善主偏知。免将妾换惭来处,试使奴牵欲上时。不蹶不惊行步稳,最宜山简醉中骑。
-
总览全词,摆脱世俗烦恼和肮脏的追求是词的基调,但这基调上也笼罩着“进亦忧,退亦忧”的郁闷气氛,读之让人不能释怀,这也正是词人生活的时代所打上的心灵烙印。
-
《吁嗟篇》乃曹植拟乐府旧题《苦寒行》之作,取句首“吁嗟”二字命篇,实际上是一首歌咏“转蓬”的咏物诗。“转蓬”属菊科植物,秋日花朵干枯,“遇风辄拔而旋(转)”(《埤雅》),与人们离乡漂泊的景况很相像,因此常被诗人所歌咏。曹操《却东西门行》
-
【宋】王安石《登飞来峰》全诗原文、翻译、注释和赏析 - 诗词注释、鉴赏赏析和解读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有“新学”和“旧学”之争之主要人物。这篇诗《登飞来峰》描绘了他在明峰山旁的所见所感。以下是该诗的原文、翻译、注释和赏析:
原文: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翻译:
白天把山头照尽,黄河汇入大海流。
要欲看尽千里景色,只需再登高
-
醉太平·无题 无名氏 堂堂大元,奸佞专权。 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 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 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 贼做官,官做贼,混愚贤,哀哉
-
《抱朴子内篇》是集战国和秦汉神仙思想和方术之大成,为魏晋神仙道教奠定理论基础的道教典籍。晋代葛洪著,成书于公元317年。《隋书·经籍志》道家著录《内篇》21卷,《旧唐书·经籍志》录为《内篇》20卷,《
-
“人生结交在终始,莫以升沉中路分”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人生结交在终始,莫以升沉中路分”是关于描写“谕理警世·人际关系·交友”类的诗句。
-
《梅花·满庭芳探梅》咏梅花诗鉴赏 葛立方狂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