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鹏运《玉楼春·好山不入时人眼》感晚清时事词作
玉楼春王鹏运 好山不入时人眼,每向人家稀处见。 浓青一桁拨云来,沉恨万端如雾散。 山灵休笑缘终浅,作计避人今未晚。 十年缁尽素衣尘,雪鬓霜髯尘不染。
生于道光二十八年(1848)的王鹏运,一生中经历了太多的时事风云变幻,从鸦片战争的余绪到八国联军的入侵,无不激荡其心,化而为词,多沉郁慷慨之作,而这首玉楼春词却有别于常体,显示出词人心灵世界的另一个层面。
词的上片写山,以人的目光观照好山,说“好山不入时人眼,每向人家稀处见”,实是说时人因为各自不同的原因,或为名来,或为利往,眼中实在没有容纳好山的空间,以至于好山显现处往往正是人迹鲜至的地方。词作者在发现这好山之前,其实也正是这“有眼不识好山”的时人中之一员,而今天“浓青一桁拨云来,沉恨万端如雾散”,这荡涤心灵的感受顷刻间让词人顿悟,知晓世界万般深恨在这青山白云面前了无意味,于是便有了“觉今是而昨非”的欣慰和怅惘,词的下片也就自然引出。这里“浓青”句由韦庄灞陵道中诗“一桁晴山倒碧峰”化出,而精警更在韦诗之上。
下片四句写人,以拟人笔法与山灵对话,表明自己心迹。“山灵休笑缘终浅”写的是决心,“作计避人今未晚”已经近乎行动了,避人实为避开尘世纷扰,寻求另一种精神依归。末两句“十年缁尽素衣尘,雪鬓霜髯尘不染”,在对比中进一步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十年缁尽素衣尘”化用陆机为顾彦先赠妇“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谢玄酬王晋安“谁能久京洛,缁尘染素衣”,径以“缁”作动词刻意形容,把久居京城、混迹官场的愁闷和厌倦情绪表露无遗,而如雪似霜的鬓髯在岁月风尘的浸染中反而越发纯粹,一尘不染。素衣为身外之物,鬓髯为发肤之一部分,受之父母,两相对照,意在表明虽然身披世俗风尘,但心中尚有纯洁无染的向往,而这正是可以遁隐山林的“缘”。
整首词充满寄情山林的向往,却无一丝摆脱俗事烦忧的洒脱,这种矛盾正是词人生命感受的写照,“沉恨万端”,有人生的不得意,看看词人自题词集为丙、丁、戊而缺甲稿表明生平未登甲科之憾,可见其对命运不顺的耿耿于怀;也有国步艰危之恨,读读词人上呈的奏章和庚子秋词中的作品,可见其对国运不昌的深切哀痛。在沉恨万端的重压下,逃遁的途径莫外乎两条:或为买醉,或为遁隐。可买醉终有醒的时候,遁隐也需有忘世之心,这对词人都是不切实际的解脱方式。于是,即便是退隐山林也只能是词人心中永远无法企及的桃花源。
总览全词,摆脱世俗烦恼和肮脏的追求是词的基调,但这基调上也笼罩着“进亦忧,退亦忧”的郁闷气氛,读之让人不能释怀,这也正是词人生活的时代所打上的心灵烙印。
-
维有宋五年月日〔2〕,湘州刺史吴郡张邵〔3〕,恭承帝命〔4〕,建旟旧楚〔5〕,访怀沙之
-
【原题】:久雨新霁蚤过松竹道院复以雨归因用汪彦章一春略无十日晴之句
-
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与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作品赏析【注释】:这首词是作者被贬海南时所作,是一首咏春词。作者以欢快的笔触描写海南绚丽的春光
-
一父亲猝然离世,生日成了忌日,我们悲恸万分。整理遗物时,发现摆放整齐的书架上,排列着很多小本本。一一翻看,都是父亲的随身笔记。略略
-
这首词是作者与友人吴一鹏分别时的留赠之作。词中写离别的篇章,多叙情侣临歧之缠绵悱恻。本篇抒发友朋间的惜别之情,笔致清遒,又是一种面目。
-
漫漫潮初平,熙熙春日至。空阔远江山,晴明好天气。外有适意物,中无系心事。数篇对竹吟,一杯望云醉。行携杖扶力,卧读书取睡。久养病形骸,深谙闲气味。遥思九城陌,扰扰趋名利。今朝是双日,朝谒多轩骑。宠者防悔
-
这段情节出自原书第33回。写天长县豪杰杜少卿移家南京后,与娘子同游清凉山的故事。少卿夫妇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携手同游,饮酒看花,风流自赏,这在当时无疑是一桩惊世骇俗之举,引起了各种人物的强烈反响。
-
古保祥·成功也是失败之母古保祥14岁的少年詹姆斯看了一部科幻电影,电影的名字叫做《2001太空漫游》,他被片中精彩的画面所感染,下决心要
-
六月襄山道,三星汉水边。求凰应不远,去马剩须鞭。野店愁中雨,江城梦里蝉。襄阳多故事,为我访先贤。
-
赵翼因广州谳狱旧案部议降一级调用,他于是以老母年高为辞,由广西弃官归乡,次年自常德经洞庭湖入长江,经过当年三国鏖战的赤壁,遂写下这首吊古伤今、抒怀遣兴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