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文化杂谈

【宋】王安石《登飞来峰》全诗原文、翻译、注释和赏析 - 诗词注释、鉴赏赏析和解读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宋】王安石《登飞来峰》全诗原文、翻译、注释和赏析 - 诗词注释、鉴赏赏析和解读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有“新学”和“旧学”之争之主要人物。这篇诗登飞来峰描绘了他在明峰山旁的所见所感。以下是该诗的原文、翻译、注释和赏析:

原文: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翻译:

白天把山头照尽,黄河汇入大海流。

要欲看尽千里景色,只需再登高一层楼。

注释:

1. 白日依山尽:白天的阳光从山的顶峰照射到脚下。这句表达了山川的高度和壮丽。

2. 黄河入海流:黄河最后流入大海,形容其流动的壮大和浩荡。

3. 欲穷千里目:想要尽览千里风景。这句表达了登高远望的愿望。

4. 更上一层楼:再登上另外一层楼。这句寓意着作者想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视野和境界。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登高远望之情。诗中的“山”和“河”都是大自然的壮丽景色,而登高远望则成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作者以山川为概念,通过反复使用“白日”和“黄河”来加强景色的形象化描述。结尾的“更上一层楼”则是主题的点睛之笔,说明了作者对于有更大追求和进取心的人的推崇。整首诗充满了豪情壮志,鼓舞人心,给人以力量和勇气。

【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注释】

飞来峰:在今浙江省杭州市灵隐寺前。相传东晋时,古印度僧慧理曾称这座山峰像天竺国的灵鹫山。“不知何以飞来”,因此得名“飞来峰”和“灵鹫峰”。飞来山:即飞来峰。寻:古代一种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缘:表示原因或目的,相当于“因为”或“为了”。

【鉴赏导示】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年号半山。因封荆国公,又称王荆公。抚州临州人。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王安石在诗、词、文方面都有成就。其散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早年的诗歌创作学习杜甫韩愈关心政治、同情人民疾苦的现实主义精神,诗风也取于杜诗沉郁顿挫。飞来峰就是一首语言之外的好诗。

【鉴赏】

登飞来峰这首诗作于宋仁宗皇佑二年(1050)夏天,那时,王安石所任浙江明州(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县知县期满,在离任返回江西临川时途径杭州,游览西湖,登临飞来峰,于是写下了这首七言诗。

王安石是一位政治家,他怀着变法图强的雄心壮志,希望能够改变社会衰败的现状,以施展自己的才华。登飞来峰一诗,正是借登高游览。表现了王安石的这一理想抱负的。

诗的首句扣诗题下笔,交待游览景点,并对景点作了形象的描绘,诗人不仅登临了飞来峰,而且还登上了建筑在峰顶的塔,这峰和塔高约千丈,耸立云端:人在上面,可以居高临下,俯览四周胜景。这一开笔描写创造出一种高远的意境,使人感到心旷神怡。次句紧承首句而来,写登高可以看到日出景象。诗人不写别的,而选择了鸡鸣“见日出”这一景象,一是突出飞来峰上“千寻塔”之高,二是显然蕴含着他的向往与寄托。诗的一、二句都是为后两句作铺垫。三、四两句,是诗的精华,蕴含的哲理极其深刻。“浮云”,本指天空中飘浮着的云层,在诗中人们常用来比喻奸佞小人。唐代大诗人李白在登金陵凤凰台一诗中写道:“总为浮云能遮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诗的情调显得低沉。王安石则豪迈地宣称:我一点也不怕浮云遮挡住我的视线,因为我是站在最高的地方!意思是说:我有崇高的政治家理想和洞穿事物的哲人眼光,何惧小人当道!这两句诗,借写景抒情,借咏物来言志,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其立意与杜甫的望岳有异曲同工之妙。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豪言壮语。

总之,这首诗立意高远、感情奔放、充满哲理,因此,有人曾评此诗是哲理的诗化,诗化的哲理。

【鉴赏要点】

[1]名句: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2]立意高远,感情奔放。[3]借写景抒发豪情。[4]充满哲理。

猜你喜欢
  • “浪子回头金不换”的意思,出处,故事

    浪子: 指不务正业的浪荡子弟。语出《宋史·李邦彦传》:“拜少宰,无所建明,惟阿顺趋谄充位而已,都人目为‘浪子宰相’。”意为李邦彦担任宰相时,在事业上没有什么作为,只是阿谀顺从,巴结谄媚,占个官位而已,

  • 杜甫《瞿唐怀古(以下草堂逸诗拾遗)》全诗赏析

    西南万壑注,勍敌两崖开。地与山根裂,江从月窟来。削成当白帝,空曲隐阳台。疏凿功虽美,陶钧力大哉。

  • 《卜算子·凉挂晓云轻赏析》

    《卜算子》,据说借用骆宾王的绰号命名(骆写诗好用数名,人称“卜算子”)。北宋时盛行此曲。万树《词律》以为取义于“卖卜算命之人”。调始见苏轼《东坡词》又名《百尺楼》、《眉峰碧》、《缺月挂疏桐》、《黄鹤洞中仙》、《楚天遥》。双调,四十四字,

  • 李白《鸣皋歌奉饯从翁清归五崖山居》全诗赏析

    忆昨鸣皋梦里还,手弄素月清潭间。觉时枕席非碧山,侧身西望阻秦关。麒麟阁上春还早,著书却忆伊阳好。青松来风吹古道,绿萝飞花覆烟草。我家仙翁爱清真,才雄草圣凌古人,欲卧鸣皋绝世尘。鸣皋微茫在何处,五崖峡水

  • 晏殊《闰九月九日》全诗鉴赏

    闰秋重九再佳辰,犹见黄花裛露新。更作登高亦何害,恨无彭泽苦吟人。

  • 《偶题·[唐]郑遨》原文与赏析

    [唐]郑遨似鹤如云一个身,不忧家国不忧贫。拟将枕上日高睡,卖与世间荣贵人。帆力劈开沧

  • “骄兵必败”的意思,出处,故事

    骄傲轻敌的军队必定打败仗。源自《汉书·魏相传》:“恃国家之大,矜民人之众,欲见威于敌者,谓之骄兵。兵骄者灭。” 魏相是济阴定陶(今山东菏泽市定陶区)人,汉宣帝时为大司农、御史大夫。元康年间(前65年)

  • 《蝶恋花·暮春别李公择赏析》

    这首词题记为“暮春别李公择”,李公择是东坡老友,两人都因反对新法遭贬,交情更笃。这是一首送别词。“簌簌无风花自堕”,写暮春花谢,点送公择的时节。暮春落花是古诗词常写之景,但东坡却又翻出新意:花落声籁籁却不是被风所吹,而是悠悠然自己坠落地,

  • 《汉魏六朝散文·范晔·儒林传序论》原文鉴赏

    《汉魏六朝散文·范晔·儒林传序论》原文鉴赏

  • 《大年三月书来许访敝庐继闻阻雨已归近闻复有赏析》

    【原题】:大年三月书来许访敝庐继闻阻雨已归近闻复有来意以诗温之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