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花诗词之《赠岭上梅》全诗原文鉴赏
梅花开尽百花开,过尽行人君不来。
不趁青梅尝煮酒,要看细雨熟黄梅。
苏轼是宋代一位杰出政治家与伟大诗人。他一生关注着国计民生,与新法派们在改革措施上持有不同政见,因而屡遭新法派的打击,先是贬黄州,后又贬惠州与琼州(今海南岛)。宋代徽宗即位遇赦而还,过大庾岭,于村店休息,岭上老翁。来拜。遂题诗一首于壁间,“赠岭上梅”诗一首与老人,借以托志。
苏轼这首赠诗,就是借梅传情达意,既是表白自己心志,更是美誉老人,让老人从所赠的梅花及诗中体会其含意。
苏轼是正月北还至大庾岭,岭上梅花已开遍了,并且已结梅子。故开端一句说,“梅花开尽百花开”,写出岭上的季节特征。冬天已经过去了,霜雪不复存在。梅花已开尽,而迎来的是百花盛开,芬芳吐艳。春光融融,生机勃勃。吐露出苏轼遇赦北归的喜悦心情。正如他赠岭上老人诗中所说:“问翁大庾岭头住,曾见南迁几个回。”而苏轼就是这极少数之一啊! 诗的第二句补叙了事实。“过尽行人君不来”,在百花盛开的岭上,来往行人与迁客骚人,皆已过尽,而你这位老人却不来拜访。这就写出了老人恬淡的心境,不染尘俗,不媚声色,超然世外。然而据独醒杂志记载:“东坡还至庾岭上,少憩村店,有一老翁出,问从者曰:‘官为谁?’曰‘苏尚书,翁曰:‘是苏子瞻欤?’曰‘是也’。乃前揖坡,曰,‘我闻人害公者百端,今日北归,是天祐善人也!’东坡笑而谢之,题一诗於壁间。(即赠岭上老人由此可知这句诗还有另一层含意,独我苏子瞻过岭,你来拜揖送行,是知我苏子瞻者也。老翁的两句话,道出苏轼的满腹委屈,为苏轼鸣不平,使苏轼之心得到了安慰。
诗的三、四两句一气贯下,写花落后结实,由青及黄,在动态中塑造出梅花的完整形象。借以表现岭上老人爱梅与体察梅的入微之情。岭上老人不乘便摘取青梅,用以煮酒,招待贵客,而是要看细雨滴滴滋养着梅果实的成熟,由青梅演化为黄梅。梅花落后结果实,先青后黄,江南一般果熟期在四、五月份,此时正是细雨连绵时期。故人们在细雨中看梅黄成熟,称之谓黄梅雨。梅实性酸,用以调羹或密渍。青梅可煮酒。宋人晏殊诉衷情词句:“青梅煮酒斗时新”。陆游诗句:“青梅荐煮酒”。供人享用,别具风味。又可唤起一种淡雅情趣。南宋末人陆太初说:“人间谁是识梅真,弃实求花后世心。”可见人们对梅花的认识,有个发展演变过程。苏轼正是写岭上之梅的整体形象与价值,既非单取实,又非只求花。更为可贵的是写出岭上之梅、尚得老人之爱,顽强地生长着,完成自己的一年一度的花果贡献。老人的生命与梅的生长繁衍紧密联系在一起,植梅栽松,吐露出老人的松、梅的品格与情操。苏轼知老人之心,老人亦知苏轼之冤,称其北归为“天祐善人也。”可算作是知音相遇,老人寥寥两、三句话,翻了苏轼的整个命案,恢复了苏轼的本来面目。可贵的是出自荒僻岭上的一位鹤骨霜髯的老人之口,于世事已心灰了。尚有此鲜明的爱憎。此时苏轼该是多么激动,思潮起伏,又诗情耀动啊! 后两句正是以这种激情借梅子青与黄,托出老人的精神品格。苏轼也有自喻之意,经受住风刀霜剑的严相逼,不妥协;顽强斗争,终于迎来北归的这一天。这与梅花的抗寒傲霜,迎雪开花的精神何其相似啊!激扬之情,复杂的意蕴,含蓄在结尾的叙事议论的诗句中,兴寄深微。
这首咏梅诗写来如行云流水,浑然一体。借梅托志,言浅意深,有真淳之美。
-
【名句】残雪暗随冰笋滴,新春偷向柳梢归 [注释与译文]随着冰柱的消融,残冬悄悄地离去了;由柳树梢头的新绿,看到春天已偷偷地归来。诗人敏锐地觉察到景物的细微变化,点染出一幅冬尽春来的画图。 参考文献 (
-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出处】唐孟郊《 游子吟 》。 【意思】这首诗以清新淳朴的语言,真 挚深厚的感情,谱写了一首伟大母 爱的颂歌,千百年来
-
普天乐·平沙落雁 鲜于必仁 稻梁收。菰蒲秀。 山光凝暮。江影涵秋。 潮平远水宽。天阔孤帆瘦。 雁阵惊寒埋云岫。下长空飞满沧洲。 西风渡头。斜阳岸口。不尽诗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苏轼古诗词20字,内容包括苏东坡的诗词20首附赏析,苏轼最有名的二十首诗词,苏东坡的诗词20首附赏析。婉约的: 水龙吟 【宋】苏轼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②。萦损柔肠,困酣娇眼,
-
《感遇十二首(其一)》是唐代诗人张九龄创作的诗作之一。以下是该诗的原文、翻译和赏析:
原文: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翻译:
兰花的叶子在春天绽放,充满了鲜艳的颜色;桂花在秋天绽放,洁白如玉。
它们都很高兴,这是它们美好的季节。
谁知道住在树林中的小动物,
-
持身涉世,不可随境而迁。 【注释】 持身:为人,修身。涉世:接触社会,经历世事。 【译文】 一个人的为人和处世,不能随着环境的改变
-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作品赏析[注释](1)谢朓北楼:在安徽省宣城县阳陵山顶。谢朓是南齐诗人,此楼是他任宣城太守时所建。(2
-
温温士君子,令我怀抱荆灵芝冠众芳,安得阙亲近。遭乱意不归,窜身迹非隐。细人尚姑息,吾子色愈谨。高怀见物理,识者安肯哂。卑飞欲何待,捷径应未忍。示我百篇文,诗家一标准。羁离交屈宋,牢落值颜闵。水陆迷畏
-
〔原文〕 菁菁者莪, (韩菁作蓁。) 在彼中阿。 既见君子, 乐且有仪。 (莪、阿、仪,歌部。) 菁菁者莪, 在彼中沚。 既见君子, 我心则喜。 (沚、子、喜,之部。) 菁菁者莪, 在彼中陵。 既见君
-
《左传》 晋侯将伐郑。范文子曰 (1) : “若逞吾愿 (2) ,诸侯皆叛,晋可以逞;若唯郑叛,晋国之忧,可立俟也。”栾武子曰 (3) :“不可以当吾世而失诸侯。必伐郑! ”乃兴师。栾书将中军,士燮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