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小说之《红楼梦·湘云醉眠》内容解读与赏析
“憨湘云醉卧芍药裀”这段充满诗情画意的文字从小丫头来告知湘云醉眠于山子后头青石凳上到湘云醒来“吃了两盏酽茶”,又“喝了一些酸汤,方才觉得好些”,总共不到五百字,其中正面描绘她醉卧的不到二百字,可是作者却绘出了一幅情趣盎然的芍药春睡图。席上湘云多罚了两杯酒,脸红身热,独自走到山石后纳凉避静,不觉在青板石凳上睡着了。在四面芍药花枝的拥抱中,空气里弥漫着芍药花淡淡的清香,她睡得那么舒适,那么惬意,浑欲在宁静中忘却了尘世。她的身上头上皆是落英缤纷,连掉在地上的扇子也被落花掩盖,蜂蝶嗡嗡,围绕其旁,砌下落花如红雨,拂了一身还满;蜂吟蝶唱绕美人,飞来飞去难离!这光景已是令人心醉,更何况那醉颜微酡的湘云,唧唧哝哝念着她那一连串“唠叨”的古文、旧诗、骨牌名、曲牌名加上时宪书上话的酒令。综观这二百个字的描绘,有声有色,有前因有后果,不仅场景如有声画,意境如抒情诗,而且渲染烘托出史湘云豪爽热情,不拘小节的独特性格。
史湘云的个性气质之美,在于她那不随流俗不拘礼节的魏晋风度。史湘云醉眠芍药,正是她这魏晋风度的自然流露。魏晋风度本以酣醉为美,在醉酒中展现一种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所特有的超逸、爽朗、飘洒之神韵。湘云醉后,以青石为床,落花为枕,香梦沉酣,蜂蝶齐至,口内唧唧哝哝犹说酒令,憨态豪情集于一身。以女性身份而现魏晋风度,在古典小说中唯有史湘云才是最成功的人物。
-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宋山水诗鉴赏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是《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 一首。这首诗再现和赞颂了西湖的自然美,写得清新明丽,而又耐人寻
-
小马哥:
-
冻云黯淡天气,扁舟一叶,乘兴离江渚。渡万壑千岩,越溪深处。怒涛渐息,樵风乍起,更闻商旅相呼,片帆高举。泛画鹢、翩翩过南浦。望中洒旆闪闪,一簇烟村,数行霜树。残日下、渔人鸣榔归去。败荷零落,衰杨掩映,岸
-
断桥隔胜践,脱屦欣小憩。瘴花已繁红,官柳犹疏细。斜川二三子,悼叹吾年逝。凄凉罗浮馆,风壁颓雨砌,黄冠常苦饥,迎客羞破袂。仙山在何许,归鹤时堕毳。崎岖拾松黄,欲救齿发弊。坐令禅客笑,一梦等千岁。栖禅晚置
-
【名句】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 [注释与译文]丹青,指史籍。古代以丹册记勋,青史记事。这两句说:国家形势艰难的时候才能显出英雄的气节,他们一个个被载入史册,永垂英名。诗句强调逆境中只要有“正气”作为精
-
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荣光休气纷五彩,千年一清圣人在。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箭射东海。三峰却立如欲摧,翠崖丹谷高掌开。白帝金精运元气,石作莲花云作台。云台阁道
-
清·王韬 1 斋中艺菊数本 2 ,秋后饱霜,花叶不萎。陶征君爱菊有病 3 ,亦取其节耳。窃闻花有三品,曰神品、逸品、艳品,菊其兼者也。高尚其志,淡然不厌,傲霜有劲心,近竹无俗态,复如处女幽人抱贞含素。
-
从《西江月》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
-
从小积累古诗词和现代文(以古诗文和现代生活为题写一篇600字作文)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从小积累古诗词和现代文,内容包括以“古诗文和现代生活”为题写一篇600字作文,含有古诗词的开头与结尾现代文摘抄,在小学阶段,积累了很多古诗,请以现代生活为基础,展开丰富的想。有人说,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此话不假. 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人墨客思想感情与文学素养的积淀, 是我国千年文明的历史画卷. 然而二十一世
-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