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遗山妹“补天”诗》原文|翻译|赏析
元·蒋子正2
元遗山好问裕之,北方文雄也。其妹为女冠3,文而艳4。张平章当揆5,欲娶之,使人嘱裕之。辞以可否在妹,妹以为可则可。张喜,自往访,觇其所向6。至则方自手补天花板,辍而迎之7。张询近日所作,应声答曰:“补天手段暂施张8,不许纤尘落画堂。寄语新来双燕子,移巢别处觅雕梁。”张悚然而出9。
1本文为山房随笔中的一则,标题为后人所加。元遗山:即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金代文学家。元遗山妹:即元严,金代女诗人。2蒋子正(生卒年不详):宋末元初,著有山房随笔。3女冠:女道士。4文而艳:貌美而有文才。5平章:元代中书省平章,为宰相副职。当揆(kui):当政。6觇(chan):观察。7辍:放下。8施张:施展,施行。9悚然:恐惧的样子。
【析点】 元遗山妹元严以一个女道士的身份拒绝权贵的求婚,态度既须坚决又不能过分强硬,她从自己手中的活计说起,吟了一道“补天”诗,妙用典故、比喻、双关等手法,将自己、对方及求婚事融入诗中。那凛然不可侵犯的造物神——女蜗的形象,便是诗人自己形象的写照,“纤尘”比喻双关凡尘俗事,“新来”暗指张平章,“双燕子”比喻双关求婚事,“移巢别处”则是委婉拒婚。全诗构思巧妙,含蓄有力,前两句表明自己要洁身修道,不涉世俗;后两句是委婉而坚决地拒婚,在这么一个冷艳的才女面前,张平章自然要“悚然而出”了。这首补天诗也表达了女诗人不慕权贵,洁身自好的品格,正是她的风竹图赞诗所谓:“可屈者气.不屈者节。故人之来,尽扫秋月。”在中国封建社会,妇女的婚姻无外”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身为兄长的元好问在妹妹的婚姻问题上能“妹以为可则可”,实在值得称道。就是张平章其人,求婚不成,却也未以权势压人也算得个开明人士。
-
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
-
(下离上坎) 《既济》 :亨,小,利贞;初吉终乱。 《彖》曰:“《既济》,‘亨’,小者亨也。‘利贞’,刚柔正而位当也。‘初吉’,柔得中也;终止则乱,其道穷也。” 《象》曰:“水在火上,《既济》。君子以
-
古文·山居斗鸡记 袁宏道余向在山居,南邻一姓
-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出处】唐岑参《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 【意思】拥带节旄的上将领兵出征,天色刚亮就吹响了西行的笛声。军旗 招展,鼓声四
-
庭晚初辨色,林秋微有声。槿衰犹强笑,莲迥却多情。檐燕归心动,鞲鹰俊气生。闲人占闲景,酒熟且同倾。
-
吊屈原 作者: 高安文君 【本书体例】
-
穷处幽人乐,徂年烈士悲。归田曾有志,责子且无诗。旧恨王夷甫,新交蔡克儿。渊明去我久,此意有谁知。 作品赏析【注释】①此诗旨在抒发归隐之思,却时时流露矛盾心态,此种鄙视现实而又难忘现实、壮志不酬惟有
-
唐·李肇王锷累任大镇2,财货山积。有旧客诫锷积而能散之义。后数日,客复见锷。锷曰:
-
华堂今日绮筵开,谁唤分司御史来?偶发狂言惊满坐,三重粉面一时回。 作品赏析[《古今诗话》:牧为御史,分务洛阳。时:李司徒愿罢镇闲居,声伎豪侈,洛中名士:咸谒之。李高会朝客,以杜持宪,不敢邀:致
-
夫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大行。蹄申膝折,尾湛肤溃,漉汁洒地, 白汗交流, 中阪迁延,负辕不能上。 伯乐遭之,下车,攀而哭之,解紵衣以幂之。骥于是俯而喷,仰而鸣,声达于天,若出金石声者,何也?彼见伯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