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古代民歌《其二》全文、鉴赏和深度意境解读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古代民歌《其二》全文、鉴赏和深度意境解读

妾有罗衣裳,秦王在时作。为舞春风多,秋来不堪著。


这是一首通过音乐歌舞写闺怨的诗作,以春秋舞衣的寂寞表现不尽的愁思。
“妾有罗衣裳,秦王在时作。”两句的意思是:妾有用华美的绫罗制作的衣裳,曾穿着它踏着小秦王音乐的节奏跳过舞。这里交代了华美衣裳的来历与音乐的关系,暗示出相互之间的爱恋并在充满希望的乐声中作别。“秦王”本指唐太宗李世民,他曾被封为秦王。这里特指音乐。小秦王或曰 秦王破阵乐,最早起于民间。唐·杜佑 通典: “破阵乐,大唐所造也。……太宗谓侍臣曰: ‘朕昔在藩邸,屡有征伐,人间遂有此歌。岂意今日登于雅乐!然其发扬蹈厉,虽异文容,功业由之,致有今日。所以被于乐章, 示不忘本也。’”唐·刘��隋唐嘉话云: “太宗之平刘武周,河东士庶歌舞于道,军人相与为 ‘秦王破阵曲’。后编乐府,又曰破阵乐。”这两段引文印证了小秦王或秦王破阵乐起自于民间,是表现军民同欢的心情的舞曲。“秦王在时作”并非言指秦王李世民,而是以歌颂秦王武功的音乐起兴,其主旨在于表达抒情主人公向往美满幸福以及当时军民同乐的欢快与期待。这两句是对当时情事的追怀,回忆的笔调同样唤起了人们对当时的雄壮音乐与优美舞姿的观照,场面是激动人心的。然而,局部的欢乐场面并不意味战争的结束,在这里很可能是誓师的行动。因为 秦王破阵乐后来作为军乐、国乐,它是胜利的象征,那么此时的“秦王”就具有一种迷惑感染力。使人们淡化了对战争残酷性的认识,充满了胜利的幻想。从这个意义上讲,“秦王曲”就是对久战不胜、久戍不归的现实的讽刺。
“为舞春风多,秋来不堪著。”两句的意思是:心上的人远去了,而今穿着绫罗衣裳跳舞,只有春风习习。秋来满目萧瑟,哪有心思着衣起舞呢?这里反映了盛况之后的寂寞。写春天的寂寞,是以不甘寂寞来表现寂寞之情,在这里我们仿佛看见身着盛装的女子打扮得像春一般的动人,在阵阵暖风的吹拂下翩翩起舞。然而这种妖娆舞姿竟无人欣赏,这是抒情女主人公春心荡漾情不自禁的姿态展示,春的美好感发了这位女性的自我审美意识与自我价值的实现。这里有由孤芳自赏到顾影自怜的情感变化的展示,入微地揭示了这位女性不甘寂寞的情怀。写秋天的寂寞则是以议论的笔调直抒其入秋的难堪,这里有感于时序的变化和自然景物的萧条,由自然的秋意引起了人们的秋意之感。议论是超越情感的理性思索,它显示出一种思辨的逻辑力量,因此理智的抒情往往显得更为凝重,有不可超越的悲哀,由于介于情感与理性之间,就有情与理的碰撞,抒情往往有回环吞吐之妙。“秋来不堪著”写形是静态传神,与上句鲜明对照,表现出女主人公沉思默想的情态。这两句写形写情各具特色,“为舞春风多”是以激烈的动作传达激烈之情;“秋来不堪著”则是以静的画面表现动的情感。
全诗以叙述兼议论的口气进行铺写,语言平易如话家常,信笔写来,一气贯注。立意深邃,含蓄婉转,富有讽刺意味。作者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秦王乐”象征战争并为之而麻木,然后突写抒情女主人公的闺中独守,诅咒战争,婉转曲折,极富春秋笔法。

猜你喜欢
  • 张翼之《顺宗实录》中国名著简介

    作者: 张翼之 实录,是我国中古时期出现的、以封建帝

  • “风云龙虎(风云会)”的出处、释义和例句

    《风云龙虎(风云会)》出处、释义和例句 【出典】《易经·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释义】本意为“同声相

  • 《朝中措·平山阑槛倚晴空赏析》

    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与欧阳修过从甚密的刘敞(字原甫)知制诰;嘉祐元年(1056),因避亲出守扬州,欧公便作此词送给他。欧公曾于仁宗庆历八年(1048)知扬州,此词借酬赠友人之机,追忆自己扬州的生活,塑造了一个风流儒雅、豪放达观的

  • 白居易《清调吟》全诗赏析

    索索风戒寒,沉沉日藏耀。劝君饮浊醪,听我吟清调。芳节变穷阴,朝光成夕照。与君生此世,不合长年少。今晨从此过,明日安能料?若不结跏禅,即须开口笑。

  • 《水调歌头 过岳阳楼作》(张孝祥)原文|鉴赏|赏析|意境解读

    张孝祥 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西风千里,送我今夜岳阳楼。日落君山云气,春到沅湘草木,远思渺难收。徒倚栏杆久,缺月挂帘钩。雄三楚,吞七泽,隘九州。人间好处,何处更似此楼头?欲吊沉累无所,但有渔儿樵子,

  • 苏轼《和邵同年戏赠贾收秀才三首》全诗鉴赏

    倾盖相欢一笑中,従来未省马牛风。卜邻尚可容三径,投社终当作两翁。古意已将兰缉佩,招词闲咏桂生丛。此身自断天休问,白发年来渐不公。朝见新荑出旧槎,骚人孤愤苦思家。五噫处士太穷约,三赋先生多诞夸。帐外鹤鸣

  • 讥与誉

    讥与誉讥就是骂,誉就是赞。两者相较,骂容易受,赞反难受。这是我个人的意见,想他人未必皆然。我个人的意见,非再细细说明不可,请诸君看

  • 苏轼《叶公秉王仲至见和次韵答之》全诗鉴赏

    AA33絺方暑亦堪朝,岁晚凄风忆皂貂。共喜鹓鸾归禁御,心知日月在重霄。君如老骥初遭络,我似枯桑不受条。强镊霜须簪彩胜,苍颜得酒尚能韶。

  • 辛弃疾《鹊桥仙 席上和赵晋臣敷文》全诗鉴赏

    少年风月,少年歌舞,老去方知堪羡。叹折腰、五斗赋归来,问走了、羊肠几遍。高车驷马,金章紫绶,传语渠侬稳便。问东湖、带得几多春,且看凌云笔剑 作品赏析【注释】①作期同上。语多切肤之慨,又间涉讥

  •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出处】唐王维《竹里馆》。 【译注】幽篁(hung),幽静的竹林。独 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逍遥自在 地又弹琴,又舒缓长吟。 用以形容一个人在完全 属于自己的天地里安闲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