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出处】 唐·李白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译注】诗人与斛斯 山人相携至田舍,童儿打开柴门。曲折的小径通入绿竹丛中,寄生在树 上的青萝长丝,拂荡着衣衫。这里描述了恬静、清幽的田家庭院,反映 了作者对“世外”宁静生活的称羡。 注: 斛斯,一姓斛斯的隐士。李白月夜访问了他。青萝,即松萝, 地衣类植物,寄生在树枝上,常至树梢悬垂,如丝状,呈淡 绿或灰白色。 【原诗】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唐] 李白,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赏析】 唐代李白的五言古诗。天宝三年 (744) 写于长安。终南山,又称 南山,在今陕西西安市南,为秦岭 主峰之一。斛(hú胡)斯山人,姓斛 斯的隐士。标题是说,李白下终南 山经过斛斯山人家,主人留宿并设 酒款待。诗是这样:“暮从碧山 下,山月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 苍横翠微。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 扉。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欢 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长歌呤松 风,曲尽河星稀。我醉君复乐,陶 然共忘机。”苍苍,深青色。翠 微,指青翠掩映的山腰。荆扉 (fēi 非) ,用柴做的门。青萝,即松 萝,地衣门松萝科植物,常大批悬 垂于高山针叶林枝干间,少数生于 石上。憩(qì气),休息。挥,饮酒的 意思。松风,可能指琴曲松入风。 忘机,指消极无为、淡泊宁静的心 境。诗的大意是:傍晚从碧绿的终 南山下来,山顶的月亮随人而归。 回头看我走过的道路,山腰掩映在 深青的山岚里。主人与我携手到他 住处,有小孩出来打开柴扉。绿竹 间有条僻静的小路,两边的青萝擦 过我旅行的外衣。在欢声笑语中得 到了我休息的地方,面对好酒我们 杯杯见底。放声吟唱松风之曲,曲 子唱完已经夜深星稀。我喝醉了你 也快乐,我们畅快地沉浸在淡泊的 心境里。诗中写了作者与斛斯饮酒 高歌的情景,也描绘了终南山傍晚 的景色,反映了作者当时的心境。
猜你喜欢
  • 名画《明皇幸蜀图》赏析

    明皇幸蜀图 唐· (传) 李昭道作 绢本青绿设色 纵五五.九厘米 横八一厘米 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现存的唐代金碧山水有《明皇幸蜀图》(横幅)和《春山行旅图》(直幅,也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两图题材内容和章

  • 白居易《别草堂三绝句》全诗赏析

    正听山鸟向阳眠,黄纸除书落枕前。为感君恩须暂起,炉峰不拟住多年。久眠褐被为居士,忽挂绯袍作使君。身出草堂心不出,庐山未要勒《移文》。三间茅舍向山开,一带山泉绕舍回。山色泉声莫惆怅,三年官满却归来。

  • 《重游小兰亭口占赏析》

    【注释】:原题注:重游小兰亭,风景依稀,心绪殊恶,口占二十八字题壁,时九月望一日也。

  • 类推法作品分析

    象征派诗歌的表现方法。既不按事理,也不按感情,而是用一个形象唤起或暗示另一个形象的方法,铺展诗意,使诗的形象间距拉开,作大幅度跳跃

  • 古诗词《村居》高鼎隶书书法作品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村居》高鼎隶书书法作品,内容包括村居高鼎古诗画,清平乐村居的隶书怎么写急急急,清平乐村居的隶书怎么写急急急。村居⑴ 【清】 高 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作者】 高鼎,字象拙吾,浙江仁和(今浙

  • 《式微》

    式微,天要晚啦, 式微,天快黑啦, 胡不归? 为啥不回家? 微君之故 ① ,要不是官家事儿多, 胡为乎中露 ② ! 咱哪会顶风冒露呀! 式微,天要晚啦, 式微,天快黑啦, 胡不归? 为啥不回家? 微君

  • 高中古诗词四十首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高中古诗词四十首,内容包括高中新课标必备古诗词40首有什么,中学生必背古诗40首,高中必背古诗文40篇。书店有卖一本叫《高中必背古诗词》的小册子,2.4元一本的那个 我背书用的就是那个册子 必修(一) 1.沁园春 长沙 毛泽东 P3 2.兰

  • 咏花诗词之《李花二首》全诗原文鉴赏

    韩愈 平旦入西园,梨花数株若矜夸。 旁有一株李,颜色惨惨似含嗟。 问之不肯道所以,独绕百币至日斜。 忽忆前时经此树,正见芳意初萌芽。 奈何趁酒不省録, 不见玉枝攒霜葩。 泫然为汝下雨泪, 无由反旆羲和

  • 苏轼《送柳宜归?此诗为黄庭坚作?》全诗鉴赏

    折脚铛边煨淡粥,曲枝桑下饮离杯。书生不是南迁客,魑魅惊人须早回。

  • 左传全集《晋楚邲之战》原文赏析与注解

    晋楚邲之战 (宣公十二年) 【题解】 晋、楚为争夺郑国大战于邲。晋军将帅对和战问题争论不休,步调不一,迟疑不进,在楚军突然进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