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羽《从军行》诗词原文、赏析、解读
陈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枯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从军行,乐府歌曲(相和歌辞之平调曲),一般都用以记述军旅征战之事。这首诗所写,也就是军旅征战中的一个场面。
首二句写环境。海畔,即湖畔。古时称塞外大水泽亦曰海,如青海、蒲类海、居延海等(参见千首唐人绝句)。二句谓:湖边的冻泥被寒风吹裂,梧桐树的枯叶已经落尽,枝梢也被寒风吹折。二句将环境表现得异常恶劣。这是这次征战的大背景,地点在天山脚下。诗篇描绘此背景,乃从小处入手,只说湖畔冻泥以及梧桐的枯叶与枯枝,虽然如此,却将此恶劣环境写得十分严酷。
次二句写士气。只闻笛声不见人,只见红旗直上天山雪,同样也是从小处入手。横笛,指军中吹笛。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有“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句,即此指。二句谓:在这“北风卷地百草折”的恶劣环境中,绝无人迹,却听得到高亢嘹亮的笛声,而且,寻声望去,在白雪映衬下,尚可见一行红旗正向天山顶上移动。二句有声有色,构成一幅壮丽的风雪行军图,其中虽不见人,却从与人相关的“横笛”及“红旗”二物,显示人的精神面貌,尤其是“直上”二字,更是突出地体现出军中高昂士气。
诗篇所写环境越恶劣,越能显示从军将士的战斗精神,因而也更加鼓舞人心。
-
小圃阴阴遍洒尘,方塘潋潋欲生纹。已烦仙袂来行雨,莫遣歌声便驻云。肯对绮罗辞白酒,试将文字恼红裙。今宵记取醒时节,点滴空阶独自闻。五纪归来鬓未霜,十眉环列坐生光。唤船渡口迎秋女,驻马桥边问泰娘。曾把四弦
-
都城日荒废,往事不可还。惟余故苑石,漂散向人间。公来始购蓄,不惮道里艰。尽従尘埃中,来对冰雪颜。瘦骨拔凛凛,苍根漱潺潺。唐人惟奇章,好石古莫攀。尽令属牛氏,刻凿纷班班。嗟此本何常,聚散实循环。人失亦人
-
【4659】国家论(王鹏编著,中国艺术出版社,22 8万字,2019年1月第1版,46元)△34节:什么是国家;国家起源、本质、定义、类型、形式、机
-
起句化用《九歌·湘君》“袅袅兮秋风”句。“山河举目虽异”二句,是用《世说新语·言语》中典故。东晋时南渡士大夫常到新亭聚游饮宴,周侯中坐而叹,说:“风景不殊,正自有河山之异”。皆相视流泪。作者登秋风亭时与东晋士大夫有同感,看到风景依旧,山
-
《水仙·花犯郭希道送水仙索赋》咏水仙诗鉴赏
-
孔稚珪 钟山之英,草堂之灵 (1) 。驰烟驿路,勒移山庭 (2) 。 夫以耿介拔俗之标 (3) ,潇洒出尘之想,度白雪以方絜 (4) ,干青云而直上 (5) ,吾方知之矣。若其亭亭物表 (6) ,皎皎
-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 ① ,厉王使玉人 ② 相之, 玉人曰: “石也。”王以和为诳, 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 ③ 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 又曰:“石也。”王又以
-
合己者善待之,不合己者不能忍见,士亦以此不附焉 [2] 。然好学,游侠 [3] ,任气节,内行修洁 [4] ,好直谏,数犯主之颜色 [5] ,常慕傅柏、袁盎之为人也 [6] 。善灌夫、郑当时及宗正刘弃
-
李白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足著远游履,首戴方山巾。缓步从
-
蝉韵极清切,始闻何处悲。人含不平意,景值欲秋时。此岁方晼晚,谁家无别离。君言催我老,已是去年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