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名著《唐人选唐诗(十种)》的年代、作者和内容精讲
将唐人所选唐诗选本结集刊行,较早的是明代嘉靖时佚名所辑唐人选唐诗六种,收箧中集、国秀集、河岳英灵集、中兴间气集、搜玉小集和极玄集。后毛晋于明代崇祯时刊行 唐人选唐诗八种,增加了 御览诗、才调集两种。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又增唐写本唐人选唐诗和又玄集两种,编成唐人选唐诗 (十种)。现将这十种分述如下:
1.佚名唐写本唐人选唐诗。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人写本残卷,据罗振玉考证,为唐中叶写本。现存6家74首诗(内两首残),计有李昂(原缺撰人,据全唐诗补)3首,王昌龄17首,邱为6首,陶翰6首,高适2首,李白43首。其中有全唐诗中未收诗歌20多首,所收作品或字句与今本有异,或所署作者姓名不同,因此具有补遗、校勘、考订的价值。
2. 元结箧中集。元结(719—772),字次山,河南洛阳人,天宝进士。此集编成于唐乾元3年(760),收录沈千运、王季友、于逖、孟云卿、张彪、赵微明、元季川等共7人24首,都是五言古诗,“其诗皆淳古淡泊,绝去雕饰” ( 四库全书总目)。“十种”本系据随庵丛书 影刻南宋临安尹家书籍铺本刊行。
3. 殷璠河岳英灵集3卷。殷璠,丹阳人,进士,生平不详。此集原本2卷,后人分成3卷。今本选录开元、天宝间自常建至阎防等24人228首诗,姓名之下,各有品题,总集之有评论,自此书始。殷璠在自序、集论和评语中提出了他的诗歌主张,主要是崇尚风骨,反对绮靡,同时又讲究声律。河岳英灵集具有明确的编选标准,较正确地体现出盛唐诗歌的基本面貌,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和赞扬。“十种”本系用四部丛刊影印明刻本刊行。
4. 芮挺章国秀集3卷。芮挺章,生平不详。此集序文称收录 “凡90人,诗220首”,目录则为88人220首,而实际只选录自李峤至祖咏85人218首。估计流传过程中有脱落混乱现象发生。所收以近体诗为主,多奉和应制之作,李白、杜甫、岑参都未入选。编者不满于当时诗坛“以声折为宏壮,势奔为清逸”的风气,提倡 “风流婉丽”的形式美和“可被管弦”的音乐性,所选作品不能全面反映盛唐诗歌的面貌。“十种”本系据 四部丛刊 影印明初刻本刊行。
5. 令狐楚御览诗。此集又名 唐歌诗、选进集、元和御览。令狐楚,宜州华原(今陕西耀县)人,贞元七年(791)进士。此集是奉宪宗之命编选的,约编定于元和十二年(817)之前。选录大历至元和间刘方平、皇甫冉等30家289首诗(原本应为310首),皆为近体诗。四库全书总目说 “盖中唐以后,世务以声病谐婉相尚,其奋起而追古调者,不过韩愈等数人,楚亦限于风气,不能自异也。”所以 御览诗反映了当时的一种风尚,人们借此可以窥见唐代诗风的递变情形。“十种”本系据汲古阁本刊行。
6.高仲武中兴间气集2卷。高仲武,自称渤海人,生平不详。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解释书名 “中兴间气”时说: “天宝之乱,述作中废,至德中兴,风雅复兴,故以名。”此集选录至德元年(756)至大历末年(779) 钱起、郎士元等26人140首诗,今本缺郑常1人,诗8首。编者以 “体状风雅,理致清新”为选录标准,作者姓名之下,各有评论,并标举警句,体例类河岳英灵集。“十种”本系据 四部丛刊影印秀水沈氏藏明翻宋刻本刊行。
7.姚合极玄集2卷。姚合,陕州峡石(今河南陕县) 人,元和十一年 (816)进士。他是中唐苦吟派诗人的代表。此集选收王维至戴叔伦21人100首诗(今本存99首),主要是中唐诗人的五言律绝。21 人中,除僧灵一、法振、皎然、清江外,皆详载其爵里及登第之年,总集兼具小传,实自此始。姚合在序中自称是 “诗家射雕手”,说他的选本是在众选集中 “更选其极玄者”。所选作品艺术性较高,但境界狭窄。“十种”本系据元代至元刻本刊行。
8. 韦庄 又玄集3卷。韦庄 (约830—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西安市)人。唐乾宁元年(894)进士,后仕蜀,官至宰相。他是著名诗人、词人。因继极玄集之后,“更采其玄者”,故名 又玄集。此集选录杜甫等150人300首诗,今本实为142人297首诗。在他之前的几种唐诗选本都不选杜甫的诗,而他把杜甫列在全书之首,数量也最多(7首),可见其眼力。集中所选,包括五、七律绝和古体歌行,兼有各种风格,还选了20位女诗人的诗。又玄集在国内久已失传,1958年古典文学出版社据日本享和三年 (1803)江户昌平坂学问所官版本影印出版,“十种”本即据此影印本刊行。
9. 韦縠才调集10卷。韦縠,五代前蜀人,生平不详。此集每卷收诗100首,共1000首,是十种选本中篇幅最大的一部。集中收录了从盛唐至唐末的作品,但大多是中晚唐之作,其中尤以李商隐、杜牧、韦庄、温庭筠等人为突出。编者在序中说他的选录标准是“韵高”、“词丽”,结果把杜甫、韩愈等排斥在外,反映了他的片面性。“十种”本系据四部丛刊影印述古堂影宋钞本刊行。
10.佚名 搜玉小集。此集不著编选人姓名。唐书 ·艺文志、崇文总目等著录搜玉集10卷,南宋以后的书目只作1卷,今本大约已经后人删削,故改题 “小集”。此集收录37人61首诗,作者中最早是魏征,最晚是刘幽求,主要是初唐的作品,因此有人认为它是最早的一种唐人选唐诗。此书体例不明确,编得较乱。“十种” 本据明代毛晋汲古阁重刊本刊行。
唐人选唐诗(十种)对于研究唐诗和唐代诗歌理论,具有较大的史料价值。
-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出处】唐杜牧《 赠别二首其一 》。 【意思1】春风中走过扬州的十里长 街,把沿街歌楼舞榭的珠帘卷起来,觉得里面的那些佳丽总不如你漂亮动人。后 用来表达一种对
-
在平日的学习中,我们总免不了跟文言文打交道,文言文能让不同语言使用者“笔谈”,是一种具有固定格式,却不会非常困难的沟通方法。那么问题来了,你还记得曾经背过的文言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必考高中文言
-
改席台能迥,留门月复光。云行遗暑湿,山谷进风凉。老去一杯足,谁怜屡舞长。何须把官烛,似恼鬓毛苍。 作品赏析此与上章同时之作,初宴南楼,后移台上也。改席台能迥①,留门月复光②。云霄遗暑湿,山谷进
-
李清照 两汉本继绍,新室如赘旒。 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 宋代朱熹谓:“本朝妇人能文,只有李易安与魏夫人。李有诗,大略云:‘两汉本继绍,新室如赘旒’云云,中散非汤、武得国,引之以比王莽,如此等语,岂
-
乱峰深处云居路,共踏花行独惜春。胜地本来无定主,大都山属爱山人。
-
松寂风初定,琴清夜欲阑。偶因群动息,试拨一声看。寡鹤当徽怨,秋泉应指寒。惭君此倾听,本不为君弹。
-
词的上片写楼中远眺情景。首句“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描绘大江两岸晴秋景象。江上水浅,是深秋霜降季节现象,以“水痕收”表之。“浅碧”承上句江水,“鳞鳞”是水泛微波,似鱼鳞状:“露远洲”,水位下降,露出江心沙洲,“远”字体现的是登楼
-
前日解侯印,泛舟归山东。平旦发犍为,逍遥信回风。七月江水大,沧波涨秋空。复有峨眉僧,诵经在舟中。夜泊防虎豹,朝行逼鱼龙。一道鸣迅湍,两边走连峰。猿拂岸花落,鸟啼檐树重。烟霭吴楚连,溯沿湖海通。忆昨在西
-
这首词是作者和朋友王实之六首唱和词中的第四首。上片以韩世忠为例,提出在大敌当前时,应放宽尺度,重用人才;下片抚今追昔,指出国势垂危的情况下,不应幻想依靠天险,而应依靠能拯世扶倾的英雄。全词感情丰沛流畅,词句凝练有力,用典精妙自然,意气风
-
百年一俯仰,寒暑相主客。稍增裘褐气,已觉团扇厄。不烦计荣辱,此丧彼有获。我琴终不败,无攫故无AA32。后生不自牧,呻吟空挟策。揠苗不待长,买菜苦求益。此郎独静退,门外无行迹。但恐陶渊明,每为饥所迫。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