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贿》原文|翻译|赏析
宋·欧阳修
吕文穆公蒙正以宽厚为宰相2,太宗尤所眷遇3。有一朝士4,家藏古鉴5,自言能照二百里,欲因公弟献以求知6。其弟伺间从容言之7。公笑曰:“吾面不过碟子大,安用照二百里?”其弟遂不敢复言。闻者叹服,以为贤于李卫公远矣8。盖寡好而不为物累者9,昔贤之所难也。
1贿:贿赂。2吕文穆公蒙正:吕蒙正,谥号文穆,宋太宗时为宰相。3太宗:宋太宗赵光义。眷遇:看重。4朝士:在朝廷做官的人。5鉴:镜。6因:借着。求知:求得赏识。7伺间(jian):找机会。从容:意为随便、自然。8李卫公:李靖,曾被封为卫国公,唐代贤臣,但史书记载,他死后身边留有不少精巧珍奇的玩物。9寡好(hao):少有嗜好。累(lei):牵涉。
【析点】 行贿受贿是旧日官场所习见,何况行贿的“朝士”所献并非赤裸裸的金银财物,而是堪称雅玩的古镜,贿赂行为已掩藏于风雅的外衣之下;何况接受者更非一般人,而是身居“万人之上”又深受皇帝“眷遇”的宰相? 但是吕蒙正不为奇物所动,拒绝为“求知”而行的贿赂,确是十分难得的。所以欧阳修赞叹他“寡好”,“不为物累”,即使“昔贤”也难以做到。
欧阳修的赞叹溢于言表,但更不可忽略他在字里行间及人物行动细节中所蓄含的更为深厚的赞颂之意:朝士不敢当面行贿,可见吕公素有清廉的名声;其弟也不敢直言贿赂,看出吕公一向疾贿如仇;吕公笑说幽默的话拒绝古镜,显示了一个“宽厚”长者的可亲形象,正与开篇处的介绍相呼应,又显示了他风趣的性格;他的弟弟不敢再说,正是吕公清廉正直品格的震慑力量。通过行动细节不动声色地写人物性格,寓褒贬之意,这是我国文学刻画人物的传统手法,欧公记前辈轶事,深得此法之妙。“寡好而不为物累”,“昔贤之所难”,以昔贤与吕公作比,是赞,更是叹。赞吕公之高尚、难能,又叹昔、叹今、叹人、叹世,意味深长。
-
生死论交地,何由见一人。悲君随燕雀,薄宦走风尘。绵谷元通汉,沱江不向秦。五陵花满眼,传语故乡春。 作品赏析【鹤注】宝应元年,公送严武至绵州,其别何邕,当在此时。诗云“绵谷元通汉”,何盖为绵谷尉也。
-
裴回轻雪意,似惜艳阳时。不悟风花冷,翻令梅柳迟。
-
忧悲欲作煎心火,荣利先为翳眼尘。 作品赏析【注释】:原题:辱牛仆射相公一札兼寄三篇寄怀雅意多兴味亦以三长句各各继来意次而和之
-
天地有常运,日月无闲时。孰居无事中,作止推行之。细察我与汝,相因以成兹。忽然乘物化,岂与生灭期。梦时我方寂,偃然无所思。胡为有哀乐,辄复随涟洏。我舞汝凌乱,相应不少疑。还将醉时语,答我梦中辞。
-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出处】唐王维《西施咏》。 【译注】昔日一起在越溪浣纱的女伴,再不能与她同车去来同车归。 【全诗】 《西施咏》 [唐].王维.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朝为越溪女,
-
王子思归日,长安已乱兵。沾衣问行在,走马向承明。暮景巴蜀僻,春风江汉清。晋山虽自弃,魏阙尚含情。 作品赏析【鹤注】此当是广德二年初春作。时代宗已还京,而巴西尚未闻也。《唐书·李岘传》:肃宗诏刑部侍
-
管急丝繁拍渐稠,绿腰宛转曲终头。诚知乐世声声乐,老病人听未免愁。
-
占雨又得雪,龟宁欺我哉。似知吾辈喜,故及醉中来。童子愁冰砚,佳人苦胶杯。那堪李常侍,入蔡夜衔枚。
-
《木瓜花·木瓜花》咏木瓜花诗鉴赏 王令簇簇红
-
作为一篇议论文,本文风格是简劲有力,深入浅出。文首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此二者必然之势,古今之通义,流俗所共知耳”,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得明确坚定,不枝蔓,不拖泥带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