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术》全文和鉴赏
·蒲松龄·
黄生,故家子。才情颇瞻,夙志高骞。村外兰若,有居僧某,素与分深。既而僧云游,去十余年复归。见黄,叹曰:“谓君腾达已久,今尚白紵耶?想福命固薄耳。请为君贿冥中主者,能置十千否?”答言:“不能。”僧曰:“请勉办其半,余当代假之。三日为约。”黄诺之,竭力典质如数。三日,僧果以五千来付黄。黄家旧有汲水井,深不竭,云通河海。僧命束置井边,戒曰:“约我到寺,即推堕井中。候半炊时,有一钱泛起,当拜之。”乃去。黄不解何术,转念效否未定,而十千可惜,乃匿其九,而以一千投之。少间巨泡起,铿然而破,即有一钱浮出,大如车轮。黄大骇,既拜,又取四千投焉。落下,击触有声,为大钱所隔,不得沉。日暮,僧至,谯让之曰:“胡不尽投?”黄云:“已尽投矣。”僧曰:“冥间使者的将一千去,何乃妄言。”黄实告之,僧叹曰:“鄙吝者必非大器。此子之命以明经终,不然,甲科之致矣。”黄大悔,求再禳之。僧固辞而去。黄视井中钱犹浮,以绠钓上,大钱乃沉。是岁,黄以副榜准贡,卒如僧言。
[选自聊斋志异]
●●蒲松龄在僧术中,运用了人物性格缺陷法来达到引起稍带鄙薄的遗憾情绪。
黄生,才情丰富,夙志又高,按理说,科举应该得志。然而,一直蹭蹬。他与村外庙里的一个和尚交情甚好。和尚认为他是福命浅薄,故不得科场得意。为此,和尚答应替他拜求冥间主管人世禄命的神明,但得十千钱的贿赂费。黄生自筹五千,和尚代他借五千。当和尚在庙中施法祈求时,让黄生将钱推入井中,这样,冥间使者收取后,就能改变黄生的禄命。两人约定后,分头行事。可是,在推钱入井时,黄生犹豫了:因为不了解和尚的办法灵不灵,如果将十千钱扔入井中,实为可惜,临时改变主意,只扔一千。少间,井中起巨泡,裂后现出一钱,大如车轮,黄生拜后,又投四千。但新投的钱被浮起的大钱阻隔,落不到水中。最后,因只投一千,仅够买个“明经”,如投十千,便能中进士。最后,果然以明经终生。
这是遗憾的。所以如此,完全是由人物的性格缺陷造成的:鄙吝者必非大器。
这篇小说写了阴间也有贿赂之风,并主旨不是揭露贿赂;写了宿命论的观点,但主旨不是宣传宿命论。其主旨是批评“鄙吝”。鄙吝是黄生性格上的最根本的缺陷。既然与僧约好,临时却将钱“匿其九”。这时所以“匿其九”,还是因为对僧的“术”不了解,不信任。当见大钱浮起,僧术已灵,他再投,也仅四千。这是鄙吝性格的第二次深化。作品通过对人物性格的缺陷的描写,使人产生对黄生的鄙薄之情,又为他的失策感到遗憾。
这种通过人物性格缺陷的描写来达到激起读者情绪的方法,是一条特别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
-
上之回李白【原文】三十六离宫[1],楼台与天通。阁道[2]步行月,美人愁烟空。恩疏宠不及,桃李伤春风。淫乐意何极,金舆向回中[3]。万乘出
-
有一班住在南京稍久的人,看见这里变成日见繁荣的都市,心上很觉得不安,谁都在心坎上留着一个昔日荒凉的古城的影子,像怀念一个老友似的,看见一切都在渐渐变更了,心里就起了一股怨气,真像对一个老朋友说:你“不
-
郊外谁相送,夫君道术亲。书生邹鲁客,才子洛阳人。祖席依寒草,行车起暮尘。山川何寂寞,长望泪沾巾。
-
《皇览》是三国魏文帝曹丕诏令编纂的我国第一部类书。《三国志·魏志·文帝纪》说:“初,帝好学,以著述为务,使诸儒撰集纪传,随类相从,凡千余篇,号曰《皇览》。”命名之意,据《史记·五帝本纪》的司马贞《索隐
-
南伐旋师太华东,天书夜到册元功。将军旧压三司贵,相国新兼五等崇。鹓鹭欲归仙仗里,熊罴还入禁营中。长惭典午非材职,得就闲官即至公。
-
张晓风《春之怀古》原文 每一片绿叶,都在叙述着春天的故事。有多少片绿叶,就有多少个春天的故事。而在作者的笔下,春天的故事又是如此地不同凡响。如果说,太阳与人的光合作用,孕育出了一片又一片天地间的绿叶,
-
白首余杭白太守,落魄抛名来已久。一辞渭北故园春,再把江南新岁酒。杯前笑歌徒勉强,镜里形容渐衰朽。领郡惭当潦倒年,邻州喜得平生友。长洲草接松江岸,曲水花连镜湖口。老去还能痛饮无,春来曾作闲游否。凭莺传语
-
历来观潮之作,大都写得气势磅礴、慷慨淋漓。这是因为大自然的神奇伟力能使人浮想联翩、心潮激荡;更何况诗人骚客自己别具怀抱,最易引发胸中的无限感慨。
-
宋·苏轼 壬戌 ① 之秋,七月既望 ② ,苏子 ③ 与客泛 ④ 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⑤ 。举酒属 ⑥ 客,诵明月之诗 ⑦ ,歌窈窕之章 ⑧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 ⑨ 之间
-
小亭送别 〔1〕 后数日,生行,夫人及莺莺送于道,法聪与焉。经于蒲西十里小亭置酒。悲欢离合一尊酒,南北东西十里程。 【大石调】 〔玉翼蝉〕 〔2〕 蟾宫客 〔3〕 ,赴帝阙 〔4〕 ,相送临郊野。恰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