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词之李纲《苏武令》原文、注释、译文和点评赏析
苏武令
塞上风高,①渔阳秋早,②惆怅翠华音杳。③驿使空驰,④征鸿归尽,不寄双龙音耗。⑤念白衣,⑥金殿除恩,⑦归黄阁,⑧未成图报。谁信我、致主丹衷,⑨伤时多故,⑩未作救民方召。(11)调鼎为霖,(12)登坛作将,(13)燕然即须平扫。(14)拥精兵十万,横行沙漠,奉迎天表。(15)
【注释】 ①塞上:边防线上。②渔阳:古郡名。战国燕置,唐时河北道的蓟州改称渔阳郡,辖地在今北京市东面的地区。此指北方。③翠华:皇帝仪仗队中用翠鸟羽毛作装饰的旗帜,常借指皇帝。此指宋高宗。建炎间(1127—1130),高宗的小朝廷在江浙一带四处奔逃避难、行止不定。一般臣民难知其确信,故有音信杳然的感叹。④驿使:信差,传递公文信件的人员。⑤双龙:指宋徽宗、钦宗。北宋灭亡后,他们被金兵俘虏北去。音耗:音信。⑥白衣:古代称无官的平民为白衣。⑦金殿:皇宫内的金銮殿。除恩:授官加恩。⑧黄阁:汉代丞相听事的门叫黄阁。此指作者官至宰相。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五月即位后,首任李纲为宰相,但李纲为相仅七十五日便被罢职,未能全面施展他的政治、军事才略,故下说“未成图报”。⑨丹衷:丹心、忠心。⑩多故:多挫折。此指宋高宗听信投降派的谗言,把他罢职、贬官。(11)方召:指周朝的方叔、召虎。二人为辅佐周宣王中兴的大臣,后因以方,召称国家的重臣。晋书·王鉴传:“愚谓尊驾宜亲幸江州,然后方召之臣,其力可得而宣。”(12)调鼎:喻宰相治理天下,如鼎之调味。霖:雨。比喻有盖于天下百姓的功德。(13)坛:用土筑的高台,古代盟誓、封拜大将等皆用之。(14)燕然:山名,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杭爱山。后汉书·窦宪传载窦宪出击匈奴,大捷后登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此处借指北方的金兵。平扫:消灭、平定。(15)天表:天生的仪表,用以称帝王。此指宋徽宗、钦宗。
【译文】 北方边塞上秋高风紧,伤感的是至今朝廷和皇上行止不定。传递信件的使臣徒然奔驰,南归的鸿雁都已飞尽,仍不见有徽、钦二帝带回的音信。想从前,我从布衣平民到金銮殿受恩命,官至宰相一品,到如今君恩未报事业未竟。谁能理解我辅佐君王的忠心耿耿,更伤心命运多舛常落陷阱,不能象方叔召虎那样救民危难使国中兴。倘若是我能重宰天下,登上高台拜大将,一定能将北方的战火烟尘都扫清。统帅十万精兵健将,横行沙漠,去迎回被囚的徽钦二圣。(汤俊峰译)
【集评】 宋·赵彦卫:“绍兴初,盛传苏武令词,……云李丞相纲作,未知是否”(云麓漫钞卷十四)。
现代·唐圭璋:“李忠定纲,忠肝义胆,发为诗馀,亦慷慨沉雄。……此词绍兴初盛传。初叙塞上荒凉景象,及国主蒙尘之惨。次叙孤臣报国忠忱及救民宏愿。末叙受知领兵,决心抗敌,必无不胜之理。入则宰辅,出则大将,天下安危,系于一身,观词之吐露,可以识其精忠矣”(词学论丛·读词札记)。
【总案】 此词作于建炎末、绍兴初(1130—1131)。其时李纲遭贬,离开了火热的抗金前线,但他的心仍忧念着民族的生死存亡,他渴望能够再度出将入相,率领精兵,平灭强敌,收复中原,横渡沙漠,迎回二帝。精忠慷慨,堪为岳飞满江红的前奏曲。此词也体现出李纲作为政治家的深沉的气质个性,情绪怨而不怒,不似岳飞词的激清澎湃,“壮怀激烈”。
-
圣择狂夫言,俗信老人语。我有老狂词,听之吾语汝。吾观器用中,剑锐锋多伤。吾观形骸内,骨劲齿先亡。寄言处世者,不可苦刚强。龟性愚且善,鸠心钝无恶。人贱拾支床,鹘欺擒暖脚。寄言立身者,不得全柔弱。彼固罹祸
-
【名句】君子之处世也,甘 ① 恶衣粗食,甘艰苦劳动,斯 ② 可以无失矣。 【注释】①甘:甘心,甘愿。②斯:这样。 【释义】君子的生活方式,是甘愿穿恶劣的衣服,吃简单的饭食,甘愿从事艰苦的劳动,这样可以
-
行露 作者: 孟祥锡 【本书体例】
-
《乡间野趣》之退思补过 被称为江南水乡明珠的水乡小镇同里,到底是怎么个明珠,我也是到后来才明白的。早几年我插队在离同里不远的地方
-
春晚落花余碧草,夜凉低月半枯桐。人随远雁边城暮,雨映疏帘绣阁空。红手素丝千字锦,故人新曲九回肠。风吹絮雪愁萦骨,泪洒缣书恨见郎。羞看一首回文锦,锦似文君别恨深。头白自吟悲赋客,断肠愁是断弦琴。
-
初中生古诗词鉴赏小课题结题报告(如何引导学生写好关于古诗词的研究报告)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初中生古诗词鉴赏小课题结题报告,内容包括如何引导学生写好关于古诗词的研究报告,《如何有效指导初中生背诵古诗文》小课题研究结,如何做好初中语文古典诗歌鉴赏教学。结题报告摘要本课题的研究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通过诗歌鉴赏理论知识做铺垫,加上教师精练做指导,以及
-
垂杨拂绿水,摇艳东风年。花明玉关雪,叶暖金窗烟。美人结长想,对此心凄然。攀条折春色,远寄龙庭前。
-
纳兰性德 天孙翦绮系頳丝,似睡非醒困不支。 晓露冷匀新茜靥,春烟晴晕淡胭脂。 樱桃对面羞酣态,棠棣相窥妒艳姿。 惟有粉垣斜日色,爱扶红影弄参差。 纳兰性德的这首七律,语言绮靡,色彩鲜明,形象动人,是一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语文版中考古诗词主题分类,内容包括中考语文古诗词分类整理,初中语文版诗词按主旨分类,初中语文版诗词按主旨分类。初中教材古诗词专题归类 (一)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
-
回乡偶书其一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1]。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题解] 偶书,偶然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