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民歌《嘲湘乡朱巡检》全文、鉴赏和深度意境解读
横担长扁担,直挂两皮箩。内斫三斤䏾,鸡择一只婆。
封建时代老百姓最痛恨的是直接欺压他们的催租吏,宋诗人潘大临写下“满城风雨近重阳”后,诗思被打断,正是这班人作的恶。“忽催租人至,遂败意。”(见冷斋诗话)本诗所讥讽的,就是一地方官吏贪赃枉法的丑态。巡检,县令属官,多设在偏僻之地或远离县城之处。斫,用刀斧砍。䏾(pang),猪肘, 俗称䏾蹄。诗中的这个巡检官,每年收租时,在正额外还要收贿赂。明璞豁庵谐谈云: “友人邓税益,言清湘乡娄底司朱巡检贪鄙异常,尤嗜好肥母鸡,及猪蹄䏾。每年秋收后,必下乡一次,携稻箩一副,随行农家,有献,悉从纳诸。满载而归,肆其饕餮。时人有诗谑之云云,未免不为留余地也。”诗的确直截明快,入木三分,“不留余地”,尽情嬉骂。如此地方官维持治安,社会秩序哪能清平!
诗意浅显,本不必多言,要说的是官吏贪鄙,必然不顾百姓疾苦。同一时期流传的一首题壁诗,写了官民生活的差距,不妨引来对照:“凄凄田野云昏昏,草木悲鸣砂石奔。三月雨雪人惊魂,马不前兮人声吞。山中桃李冻欲皴,民之菜色安可论?昔年志者今几存,哀哀少者啼空村。故园有吏民之尊,一饮百斛肥鸡豚。”一面是“民之菜色安可论”,一面是“一饮百斛肥鸡豚”,民与官,一苦一乐,何其悬隔乃尔! 尤其是 “肥鸡豚”三字,不能不令人忆起朱巡检搜括的䏾蹄与鸡婆。 扰民之官, 口味又何其相似!
-
杭州是中国六大古都之一,在春秋时代,先属吴,后属越。秦朝在这里设钱唐县,汉晋时代也有人称之 武林。隋文帝杨坚在598年灭了南朝的陈国,把钱唐郡改为杭州,杭州之名在历史上第一次出现。隋炀帝即位后,开凿运
-
(孔)子曰:“举直 ① 措 ② 诸枉 ③ ,能使枉者直。”(《论语·颜渊》二十二) 注释 ①直:正直、善良的。②措:原文为“错”,措置。③枉:弯曲、邪恶。正直的能够校正弯曲的。 【译文】 孔子说:“如
-
野径行无伴,僧房宿有期。涂山来去熟,唯是马蹄知。
-
天净沙·夏朝代:元代作者:白朴原文: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纱厨藤簟,玉人罗扇轻缣。翻译:云收雨霁,流水波添,雨过天晴,楼也显得比平时高,水散发着凉爽的气息,雨后的瓜也似乎显得比平时
-
这是一首描写秋猎的词,词中所描绘的是在北京十三陵地区的行猎。 上片着重写景,景中已透露了凄怆之情。“马首望青山,零落繁华如此。”停马且住,看到眼前一望无垠的青山,连绵成无尽的屏障,在这里的天地间,繁华显得微不足道,这份苍茫深入人心。
-
维天之命 作者: 林家英 【本书体例】
-
荆州古城,即湖北省江陵县城,城墙高近9米,周长9.3公里,有6座城门,墙垣起伏曲折,状若游龙,气势雄伟,相传古城原为三国蜀将关羽所筑之土城,南宋时建砖墙,现有城墙为明清遗址。但荆州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
-
《次经》 《圣经》中属于“第二次正典”的经卷。又称《后成典之经》。天主教于特兰托公会议审定圣经正典后,1566年有人把一些历史上无争议的、为整个教会接受的经卷,称为正经,或“第一正典”经书,亦称“第一
-
雨,悒郁而又固执地倾泻着。那淙淙的细语正编织着一种幻境,使人想起辽阔的江村,小楼一角,雨声正酣,从窗外望去,朦朦胧胧,有如张着纱幕,远山巅水墨画似地逐渐融化,终于跟雨云融合作一处。我又记起故乡的乌篷船
-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