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仁裕《题麦积山天堂》原文|赏析|鉴赏|解读|意境
王仁裕题麦积山天堂
王仁裕
蹑尽悬空万仞梯,等闲身共白云齐。
檐前下视群山小,堂上平分落日低。
绝顶路危人少到,古岩松健鹤频栖。
天边为要留姓名,拂石殷勤身自题。
王仁裕所作七律题登积山天堂,是继杜甫山寺之后又一吟咏麦积山的名篇。
诗题“天堂”,据五代人范资玉堂闲话载:“由西阁悬梯而上,有万菩萨堂,并就石凿成。自此室之上,有一龛,谓之天堂,空中倚一独梯。至此万中无一人敢登者,仁裕独登之,乃题诗于天堂西壁。”可见本诗为纪游之作。前六句写山势高险陡峻。首联:“蹑尽悬空万仞梯,等闲身共白云齐。”写登山。“蹑”,踩,踏。“万仞梯”,指架在崖面上的凌空栈道。麦积山又名麦积崖,属西秦岭山脉。孤峰突起,山的一面陡峭如刀削。人们一踩栈道,小心翼翼地向上移动双脚,不敢回顾俯视,也有望而却步者。诗人志在闯险,不畏险峰,故有等闲视之的口气。“身共白云齐”,是说平日高浮的白云就在身边萦绕。颔联:“檐前下视群山小,堂上平分落日低。”从高与低的不同角度展示山势之高峻。“檐前”句,着眼于视角感受。诗人登上顶端,抬眼向下望去,只见群山相形见小,奔腾于脚下。这是写实。杜甫曾在望岳诗中咏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抒写望中感受,骋想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豪情。和此诗相比,一实一虚,各异其趣。“堂上”一句,补足“身共白云齐”,意谓站在山顶,不但白云在身边萦绕,连日头也落到了水平线下。颈联写凌峰情趣。由最高的龛窟攀登顶峰,危径侧足,人少能上。是故古崖巍然宁静,白塔映秀生辉,松林茂密,鹤鸟频栖,一派幽秀景色,奇姿异芳,被作者领略到了。其兴足趣浓的审美激情,聊借挥毫题咏。联末两句,极写舒心惬意之愉悦。登高揽胜,寥天长啸,不禁拂去石壁上的尘土,题诗留念。
综上所述,诗前六句侧重写景,景中含情,后两句侧重抒情,情景相生。无论是景中情还是情中景,诗中所写都出自真切的感受而非虚妄狂语,这是登过麦积山的游人都会身同此感的。全诗境界阔大,洋溢着诗人对乡土名山满腔自豪、热爱的感情。天边拂石题诗,意象灵动,潇洒飘逸,情趣不凡,不但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也富于启迪的韵味: 无限美妙的风光,往往在于险峰之上。
-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出处】唐元
-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
-
唧唧复唧唧 〔2〕 ,木兰当户织 〔3〕 。不闻机杼声 〔4〕 ,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 〔5〕 ,可汗大点兵 〔6〕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
-
王思任:游敬亭山记 王思任“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不道宣城,不知言者之赏心也。姑孰据江之上游,山魁而水怒。从青山讨宛,则曲曲镜
-
对酒临流奈别何,君今已醉我蹉跎。分明记取星星鬓,他日相逢应更多。世间人事有何穷,过后思量尽是空。早晚同归洛阳陌,卜邻须近祝鸡翁。
-
李白--《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二首》 【内容】 其一 何处可为别,长安青绮门。 胡姬招素手,延客醉金樽。 临当上马时,我独与君言。 风吹芳兰折,日没鸟雀喧。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秋天的西湖古诗词,内容包括描写秋天西湖的古诗,秋天的西湖诗句,赞美秋天的西湖古诗词。描写西湖美景的诗句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 孤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苏轼《夜泛
-
马致远 秋思 百岁光阴一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今日春来,明朝花谢。急罚盏夜阑灯灭 ① 。 [乔木查]想秦宫汉阙,都做了衰草牛羊野。不恁么渔樵没话说 ② 。纵荒坟横断碑,不辨龙蛇 ③ 。 [庆宣和]投至
-
小长干,属长干里,遗址在今南京市南,靠近长江边。长干曲,乐府杂曲歌辞名,内容多写长干里一带江边女子的生活和情趣。崔国辅的《小长干曲》内容也如此。 这是一首表现古时江南青年男女对爱情执着追求的小诗。全诗风格清新,语言晓畅,于平淡自然中
-
这是一首积淀着无限深情的悼念亡友的诗作。在中华民国时期,悼亡,对革命者来说是常事,因而,它也就成了鲁迅诗作的一个重要的主题。和一般性的悼亡之作不同的是,鲁迅在此诗中除使用“健儿”一词外,基本上不涉及被悼念者的身世、人品和才学,而主要是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