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作品《木兰诗》原文|注释|精注|赏析
唧唧复唧唧〔2〕,木兰当户织〔3〕。不闻机杼声〔4〕,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5〕,可汗大点兵〔6〕,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7〕,从此替爷征〔8〕。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9〕,南市买辔头〔10〕,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11〕。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12〕。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13〕。
万里赴戎机〔14〕,关山度若飞〔15〕。朔气传金柝〔16〕,寒光照铁衣〔17〕。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18〕,天子坐明堂〔19〕。策勋十二转〔20〕,赏赐百千强〔21〕。可汗问所欲〔22〕,“木兰不用尚书郎〔23〕,愿借明驼千里足〔24〕,送儿还故乡〔25〕。”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26〕。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27〕。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28〕。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29〕,对镜帖花黄〔30〕。出门看火伴〔31〕,火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32〕,雌兔眼迷离〔33〕。双兔傍地走〔34〕,安能辨我是雄雌!
〔1〕木兰诗又称木兰辞,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在中国诗史上,与焦仲卿妻并称民歌中的“双璧”。木兰诗原本民间创作,在后来的长期流传过程中曾经不断加工。诗的内容是叙述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据近人考证,木兰故事和此诗大约产生于北魏后期。木兰其人是民间传说人物,或民间有其原型,但在此诗中,她已是一个成功的艺术形象。
北朝民歌在乐府诗集中的梁鼓角横吹曲里存有六十余首,另外杂曲歌辞和杂歌谣辞中也收有若干。这些民歌表现的内容比较广泛,有的反映当时连年不断的战争,有的反映边塞民族生活及草原牧歌,有的反映阶级矛盾和民生疾苦,有的是坦露直率的情歌。北朝民歌风格刚健豪放,语言质朴,感情直露。形式上除五绝体外,还有七绝体、七言古诗和杂言体,对唐代近体诗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2〕唧唧:叹息声。
〔3〕当户:对着门。
〔4〕机杼(zhu):织布机上的梭子。
〔5〕军帖:征兵文书。
〔6〕可汗(kehan):古代西域和北方各国对君主的称呼。大点兵:大规模征兵。
〔7〕市:买。西魏府兵制规定,从军者要自备武器、战马、服装。
〔8〕征:出征。
〔9〕鞯(jian):马鞍下的垫子。
〔10〕辔头:马笼头。
〔11〕溅溅:急水流动声。
〔12〕黑山:今北京昌平境内的天寿山。一说为今内蒙呼和浩特东南的杀虎山。黑山,一作“黑水”。
〔13〕燕山:即今燕山山脉。一说为燕然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杭爱山。啾啾:马叫声。
〔14〕戎机:战事。
〔15〕关山:边关山隘。度:越过。
〔16〕朔气:北方寒气。金柝(tuo):又称刁斗,铜制,白天用来做饭,晚上用来打更。
〔17〕寒光:寒冷的月光。铁衣:铁甲战袍。
〔18〕天子:即上文的“可汗”。
〔19〕明堂:古时天子祭祀、朝会、教学、选士的地方。
〔20〕策勋:记功。转:勋位分若干等,每升一等叫一转。十二转,是说因功勋卓著,屡次升迁。
〔21〕强:多、余。
〔22〕欲:要求、愿望。
〔23〕用:做。尚书郎:尚书省官员。西汉末年以后,尚书省内各部官员通称尚书郎。
〔24〕明驼:一种走得很快的骆驼。“明”,一本作“驰”。
〔25〕儿:木兰自称。
〔26〕郭:外城。扶将:扶持。
〔27〕红妆:妙龄女子的妆饰。
〔28〕霍霍:磨刀声。
〔29〕云鬓:乌黑柔美如云的头发。
〔30〕帖:同“贴”。花黄:当时妇女中流行的一种面饰。北魏时禁止民间妇女施粉黛,只许用金黄色纸剪成星、月、花等图案贴在脸上,或在额上点以黄色。
〔31〕火伴:即伙伴。
〔32〕扑朔:扑腾、跳跃。
〔33〕迷离:两眼眯缝的样子。
〔34〕傍:并排。
本篇是一首优秀的叙事诗,通过叙事、抒情、写景、对话、议论,通过人物的行动和思想活动,成功地塑造了女英雄木兰的形象。在艺术处理上,全诗剪裁精当,叙述跳跃,语言朴素自然,多用民歌传统表现手法,如设问、比喻、排比、对偶、复叠等修辞手段塑造人物、表现主题,显示了民歌生动活泼的韵致。诗本身经过文人加工,其中还有格律严谨、对仗精工的句子,但仍不失杰出民歌的风味。木兰诗对唐代歌行产生了很大影响。
-
诗从多种角度用夸张的手法描绘总持阁的高大以及登临后感受到的超脱境界。
-
《剔银灯》·范仲淹 范仲淹 昨夜因看蜀志,笑曹操孙权刘备。用尽机关,徒劳心力,只得三分天地。屈指细寻思,争如共,刘伶一醉? 人世都无百岁。少痴騃,老成尪悴。只有中间,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牵系?一品与千金
-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作品赏析[注释](1)山郭:山城。酒旗:古代酒店外面挂的幌子。[译文]:千里江南,到处莺莺歌燕舞,桃红柳绿,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临水
-
苏辙 臣闻困急而呼天,疾痛而呼父母者,人之至情也。臣虽草芥之微,而有危迫之恳,惟天地父母哀而怜之! 臣早失怙恃,惟兄轼一人相须为命。今者窃闻其得罪,逮捕赴狱,举家惊号,忧在不测。臣窃思念,轼居家在官,
-
【4432】政治动物:落后思维如何阻碍了明智决策(〔美〕里克·申克曼著,陈桂芳译,中信出版社,31 3万字,2019年1月第1版,65元)四部分(
-
元君后辈先零落,崔相同年不少留。华屋坐来能几日,夜台归去便千秋。背时犹自居三品,得老终须卜一丘。若使吾徒还早达,亦应箫鼓入松楸。
-
咏物诗贵在能寓微婉的兴寄于生动的物象描绘之中。寄托的深浅有时不在词意的显晦,而在诗歌概括容量的大小,邹浩的《咏路》即是一例。诗中没有具体描写从京城到岭南一路上的观感,而是以不知几千丈长的龙蛇来比喻漫长的旅途和在千山万水之间盘旋上下的贬谪
-
燕子秋去春来,巢于檐下,民间视为吉祥物。“寻常百姓家”即借鉴刘禹锡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正因为燕子不嫌贫爱富、趋炎附势,主人也“不下旧帘遮”,热情的迎接燕子的归来。“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两句,更是把燕子看成生活的一部
-
唐·张九龄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 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 披衣觉
-
曹组 梅 洗妆真态,不作铅华御。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黄昏院落,无处著清香,风细细,雪垂垂,何况江头路。 月边疏影,梦到消魂处。结子欲黄时,又须作廉纤细雨。孤芳一世,供断有情愁,消瘦损,东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