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之袁枚《渡江大风》全译、翻译和译文
袁枚渡江大风
水怒如山立,孤篷我独行。
身疑龙背坐,帆与浪花平。
缆系地无所1,鼍鸣窗有声2。
金焦知客到3,出郭远相迎。
【注释】
1.无所:即无处。
2.鼍(音tuo):也称“扬子鳄”。其皮坚牢,可作鼓面,称鼍鼓。又,鼍能鸣,声如鼓。晋安海物记:“鼍者,鸣如桴鼓。”此处形容风涛相激之声。
3.金焦,金指金山,在江苏省镇江市西北大江边;焦指焦山,在镇江市东北江心,两山遥相对峙。
今译
怒涛涌起如山峰,
山峰里我独自而行。
乘着一顶孤篷,
只疑坐在龙背上,
浪花已与船帆齐平。
欲系船缆,已无地可系,
巨大的鳄鱼在窗外鼓浪雷鸣。
金山、焦山知有客到,
遥相对峙,远远出郭来将客迎。
-
器量要宏,识见要精,趣味要清。|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器量要宏,识见要精,趣味要清。》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明代董其昌云: “右军如龙,北海如象。”(《跋李北海缙云三帖》,见《评旧帖》)清代冯班云:“王右军如凤,李北海如俊鹰。”(见《钝吟书要》)从“象”和“俊鹰”之比喻,可知李北海的书法成就及其风格。以李邕
-
海涯牢落若为怀,惟子相过未忍回。劲覃不随风偃去,孤桐何意凤飞来。樽藏金醴迟迟进,匣锁云和特特开。万古功名有天命,浩然携手上春台。
-
庄子之楚,见空髑髅, 然有形;撽以马捶,因而问之曰:“夫子贪生失理而为此乎? 将子有亡国之事、斧钺之诛而为此乎?将子有不善之行,愧遗父母、妻、子之丑而为此乎? 将子有冻馁之患而为此乎?将子之春秋故及此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杜甫的诗句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泪水不由自主地流淌,悲伤到极致;心中对别离的悔恨之情如同被惊扰的鸟儿一般痛苦。
上一句:感时花溅泪。
下一句:恨别鸟惊心。
【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出处】唐·杜甫《春望》。【译注1】感伤时事,看到花开时泪水 溅到花上;怨恨离别,听到鸟叫也使我 心惊不安。感时花溅泪:这两句有人认 为是拟人写法,即 -
“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出处】唐白居易《 卖炭翁 》 【意思】忽然,一阵嘚嘚的马蹄声传 来,商贩们慌慌张张地四散奔逃,热闹的集市顿时一片混乱。那两
-
王褒的《渡河北》是一首充满诗意的诗歌作品。读了这首诗后,我感到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诗人描绘的美丽河北地区。诗中描绘的渡河场景,给人一种宁静和安详的感觉。同时,王褒还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家乡的眷恋之情。通过诗人的笔触,我们可以感受到浩渺的大自然和纯朴的乡村风情。《渡河北》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是对家乡乡愁的表达。这首诗让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自己的故乡,心中涌起了一股浓浓的思乡之情。这种温馨、深情的情感,正是王褒诗歌魅力所在。
-
【名句】波斯老贾度流沙,夜听驼铃识路赊 语出元代马祖常《河湟书事》诗。波斯商人通过浩瀚的沙漠到中国来做买卖,商队夜间行走,听着单调的驼铃声,他们知道路途还是遥远的。两句诗反映了波斯商人经过“丝绸之路”
-
《望江亭》全名《望江亭中秋切鲙》。写的是改嫁寡妇谭记儿,在权豪势要杨衙内为夺她作妾,带着皇帝的势剑金牌、逮人文书捉杀其夫白士中时,巧扮渔妇,于中秋节晚到望江亭上为杨衙内献新切鲙 (鲙鱼,即“鳓鱼”)
-
[北周]王褒 萧萧易水生波,燕赵佳人自多。倾杯覆碗漼漼,垂手奋袖娑娑。不惜黄金散尽,只畏白日蹉跎。 《高句丽》为乐府旧题,属“杂曲歌辞”。王褒此诗慨叹光阴流逝,表达了壮志未酬的苦闷心情。 首句“萧萧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