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香》鉴赏、赏析和解读
阿妈娘,无商量,
三岁卖我出去做梅香。
做梅香,苦难当:
吃末吃个薄粥汤,
著末著个破衣裳,
困末困个无脚床,
走末走个里弄堂,
打末打个蛮巴掌。
——中国歌谣资料第1集
这是一首婢女哀叹自己不幸命运的悲歌,用吴语方言记载,地方色彩浓厚。梅香,旧时对婢女的通称。
作者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自己三岁起就被卖出,充当婢女,开始了她“做梅香,苦难当”的艰难人生历程。紧接着,用一连串的排比句,从衣食住行几方面,铺叙了她困苦的生活境况:喝(吴方言意谓“吃”。下同)的是薄粥汤,穿(“著”)的是破衣裳,睡(“困”,应写作“目睏”)的是地铺,串(“走”)的是小巷子;不仅生活条件如此艰苦,而且还要动辄遭到主人蛮不讲理的毒打。这就是旧社会丫环使女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
全诗句句押韵(量、香、当、汤、裳、床、堂、掌,ang韵),连贯上口。连动式的排比句使全诗显得格外紧凑,第一人称方式口述,更增添了实感,读来一气呵成,真实感人。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歌者矛头所向,是指向造成她不幸命运的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的。对卖她出去的母亲仍保有着亲切的感情,诗的开头以“阿妈娘”相称,就是明证。因为吴语方言中以“阿”字冠在亲属称谓前面,有亲昵、尊敬的意思。在旧社会,劳动人民如果不是贫困受逼,哪个母亲会舍得将亲生女儿卖出去“做梅香”呢? “无商量”,就是因为迫不得已啊!
-
唼藻沧江远,衔芦紫塞长。雾深迷晓景,风急断秋行。阵照通宵月,书封几夜霜。无复能鸣分,空知愧稻粱。
-
别业埇城北,抛来二十春。改移新径路,变换旧村邻。有税田畴薄,无官弟侄贫。田园何用问,强半属他人。
-
清·潘荣陛2元夕妇女群游3,祈免災咎4。前一人持香辟人5,曰“走百病”。凡有桥处,三五
-
庠序制犹阙,乡闾教不行。古於经学政,今也艺虚名。来者益可鄙,待之因愈轻。无徒诮其陋,讲劝在公卿。
-
《熙德》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法国作家高乃依(1606—1684)的代表剧作。《熙德》的故事情节直接取材于西班牙剧作家吉伦·卡斯特罗的剧本《熙德的青年时代》。主人公唐·罗狄克是西班牙卡斯第王国战功显赫的老
-
门近寒溪窗近山,枕山流水日潺潺。长嫌世上浮云客,老向尘中不解颜。
-
身慵难勉强,性拙易迟回。布被辰时起,柴门午后开。忙驱能者去,闲逐钝人来。自喜谁能会,无才胜有才。
-
朱熹昨夜江边春水生, 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这首诗写艨
-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荆庄王并国二十六 ① ,开地三千里;庄王之氓社稷也 ② ,而荆以亡。齐桓公并国三十 ③ ,启地三千里;桓公之氓社稷也,而齐以亡。燕襄王以河为境 ④
-
清渊逢乡人南还君整南归棹,予随北上船。他乡一相见,故里色依然。只觉还家好,都忘失意怜。平安仗传语,早晚下江天。①清渊,故城在今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