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诒》
[宋]陆游
愈老愈知生有涯,此时一念不容差。
身如病鹤长停料,心似山僧已弃家。
高枕时时闻解箨,卷帘片片数飞花。
饭余解带摩便腹,自取风炉煮晚茶。
自诒是陆游晚年之作。“诒”通“贻”,遗留、送给。这里有作者自勉之意。
古往今来,一个人的意志、志向往往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所变化,尤其是在境遇不佳、年迈力衰之时,很容易接受道家思想的影响而产生消极无为的情绪。然而有志之士不忘晚节,愈是晚年,愈是谨慎从事,唯恐晚节不忠以贻笑于后人。陆游就是如此。他在人生的最后的旅途上,深知生之有涯,时时告诫自己“此时一念不容差”,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警惕,以保全晚节。诗人晚年多病,嘉定二年的病况更加复杂,时好时坏,反复了好多次。他在病榻上写就的梦中作,关心的是宋金双方的作战和关中的收复,尤其感人肺腑的是临终前的示儿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是他留给千千万万中国人民的一份宝贵精神财富,也是他终身“一念不容差”的见证。
上了年纪的人都有这样的一种感觉,愈老愈知生之有涯,死将来临。人固有一死,这不足畏惧,更无法逃避,重要的是如何自始至终、一念不差,以皓皓之身而赴黄泉,这倒是老之将至的人必须认真思考的重大课题。终身光明磊落、一尘不染,为国为民,造福子孙,这之中如有一念之差,到头来难全晚节,将遗恨于后人。
“愈老愈知生有涯,此时一念不容差。”它告诫人们:活到老,谨慎到老,一念之差,不容发生,晚节永存。如是,人生几十年如一日,一贯有益于人民,一贯有益于国家,那不是一件“难于上青天”的事了。
-
【注释】 选自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物色》。 以:依。 物:事物。 迁:变化。 发:抒发。 【赏析】 这是南朝梁刘勰关于诗文创作中物、情、文三者关系的见解。他在《文心雕龙·物色》中说: “岁有其物,
-
【名句】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注释与译文]郴(chēn)江,在湖南郴州,流入潇湘(即湘江)。幸自,本自。这两句意思是:郴江本当绕郴山而奔流,为什么老远地流向湘江?秦观当时被朝廷贬谪,流放到
-
一、二两句言世间盛衰变化本甚迅捷,而我半生沦落;今隐于丘园行将四年,于仕途甚感渺茫。三、四两句言丘园中虽不乏花晨月夕,然家贫无酒可以消忧,又无知己可以相慰藉。三年在京守丧,四年杨弁平后移家永乐,仍为秘省正字,官职没有升迁,况且遇到丁忧,
-
哀公 ① 问于有若 ② 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 ③ ?”有若对曰:“何不彻乎 ④ ?”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 ⑤ 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论语·颜渊》九
-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 阴之五官, 伤在五味, 是故味过于酸, 肝气以津, 脾气乃绝。味过于咸, 大骨气劳, 短肌, 心气抑。味过于甘, 心气喘满, 色黑, 肾气不衡。味过于苦, 脾气不濡, 胃气乃厚。
名言: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 阴之五官, 伤在五味, 是故味过于酸, 肝气以津, 脾气乃绝。味过于咸, 大骨气劳, 短肌, 心气抑。味过于甘, 心气喘满, 色黑, 肾气不衡。味过于苦, 脾气不濡, 胃
-
城西千叶岂不好,笑舞春风醉脸丹。何似后堂冰玉洁,游蜂非意不相干。(孔颇有声伎,而客无见者。)
-
【题 解】两汉之际,谶纬盛行,社会上层和民间流行各种神秘主义,社会生活充满了迷信色
-
这首清新隽永的《采莲子》,为读者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风物人情画,富有民歌风味。 “船动湖光滟滟秋。”水波映出秋色,一湖清澈透明的秋水可以想见。短短一句话,便勾勒出一幅极富诗情画意的秋景图,用船动时“湖光滟滟”来显现秋色,足见作者构
-
唐顺之 余尝游于京师侯家富人之园 (1) ,见其所蓄 (2) ,自绝徼海外奇花石无所不致 (3) ,而所不能致者惟竹。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 (4) 。其为园 (5) ,必购求海外奇花石,或千钱买一石 (
-
梅花漏泄春消息柳丝长草芽碧不觉星霜鬓边白念时光堪惜兰堂把酒留嘉客对离筵驻行色千里音尘便疏隔合有人相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