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注释】
选自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物色。
以:依。
物:事物。
迁:变化。
发:抒发。
【赏析】
这是南朝梁刘勰关于诗文创作中物、情、文三者关系的见解。他在文心雕龙·物色中说:
“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意思说:不同的岁时,有不同的景物,不同的景物,有不同的面貌;诗人的感情随着景物的不同而变化,语言根据感情的变化而运用。
刘勰认为,在情与物的关系中,物是第一位的,他在诠赋篇中说:“原夫登高之旨,盖睹物兴情。情以物兴,故义必明雅,物以情观,故辞必巧丽。”客观事物的激发,使人产生了喜、怒、哀、乐等各种感情。这里,“物”,既指自然景物,也包括社会生活。刘勰进一步指出,自然景物和社会生活的不同变化,必定会引起人们不同的情感变化,即“情以物迁”。如时序篇中所言:“幽、厉昏而板荡怒,平王微而黍离哀。”意思说,西周末年幽王、历王时期,政治黑暗,因此,诗经中反映这一社会现实的板荡等篇表达出的是愤怒的情感。到周平王东迁,国势衰微,反映这一社会现实的黍离等诗篇表达出来的则是悲哀的情调。所以,诗人心中有了喜怒哀乐之情,产生了创作冲动,并借助文辞来抒发,便产生了诗歌。 刘勰还认为,在情、辞的关系上,一定是情在辞先,作品的内容决定形式。
刘勰肯定客观现实生活引起人的思想感情变化和创作冲动的观点,符合文学创作的规律。
-
古文·与陈伯之书 丘迟迟顿首,陈将军足下(1)
-
已经将近两年了,我的心里埋着这题目,像泥土里埋着草根,时时茁长着钻出地面的欲望。 在芸芸众生之间,我们曾经有过无数聪明善良生物,年轻时心里孕育着一个美丽的梦境,驾了生命之舟,开始向波涛险恶,茫无涯岸的
-
杨修之死 罗贯中 操屯兵日久,欲要进兵,又被马超拒守;欲收兵回,又恐被蜀兵耻笑:心中犹豫不决。适庖官进鸡汤。操见碗中有鸡肋,因而有感于怀。正沉吟间,夏侯惇入帐,禀请夜间口号。操随口曰:鸡肋!鸡肋!惇传
-
古代诗歌之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全译、翻译和译文
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 梅子留酸软齿牙 1 ,芭蕉分绿与窗纱 2 。 日长睡起无情思 3 ,闲看儿童捉柳花 4 。 【注释】 1.留酸:梅子未曾熟透时,食后尚有余酸。软齿牙:俗称“倒牙”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人教版小学六年级必背古诗词,内容包括人教版六年级必背古诗,六年级必背古诗二十首,小学六年级必背古诗词80首。【六年级上册】诗经•采薇(节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春夜喜雨 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元好问 (一) 翠叶轻笼豆颗匀,胭脂浓抹蜡痕新。 殷勤留著花梢露,滴下生红可惜春。 (二)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元好问这两首咏海棠诗,作于隐居故里的晚年
-
(宋)曾巩 虎牙千仞立巉巉①,峻拔遥临济水南。 翠岭嫩岚晴可掇②,金舆陈迹久谁探③? 高标特起青云近, 壮士三周战气酣④。 丑父遗忠无处问, 空余一掬野泉甘⑤。 【题解】 华不注山,简称华山。又名金舆
-
甲第何年置,朱门此地开。山当宾阁出,溪绕妓堂回。覆井桐新长,荫窗竹旧栽。池荒红菡萏,砌老绿莓苔。捐馆梁王去,思人楚客来。西园非盖处,依旧月徘徊。
-
卜算子 严蕊 不是爱风尘, 似被前身误。 花落花开自有时, 总是东君主。 去也终须去。 住也如何住! 若得山花插满头, 莫问奴归处。 【
-
夜饮归常晚,朝眠起更迟。举头中酒后,引手索茶时。拂枕青长袖,欹簪白接蘺。宿酲无兴味,先是肺神知。 作品赏析【注释】:原题:和杨同州寒食乾坑会后,闻杨工部欲到,知予与工部有宿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