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诗《海燕之歌》翻译|译文|赏析|解读
海燕之歌
高尔基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 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中的战斗的欢乐: 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
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雷声轰隆,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吼。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将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海燕在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
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
狂风吼叫……雷声轰隆……
一堆堆乌云,像蓝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暴风雨! 暴风雨就要来了!
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
高傲地飞翔; 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戈宝权 译)
【赏析】 1901年3月,高尔基参加了彼得堡学生的游行示威活动,目睹了沙皇军警镇压革命的血腥暴行,心情异常激愤,当即创作了短篇小说春天的旋律。在这篇小说里,许多鸟儿聚集在一块议论自由,黄雀则给同伴们唱起它在别处听来的海燕之歌。沙皇书报检查机关不准发表这篇小说,只有小说的结尾部分海燕之歌由于象征意义更为隐蔽,才被允许在杂志上发表。
这首散文诗表面上描写的虽是暴风雨来临之前海边的自然景色,但实际上却包含着丰富深刻的社会内容,反映了1905年俄国第一次大革命前夕的政治形势,是一首洋溢着革命激情的浪漫主义作品。当时,世界革命的中心已经转移到了俄国。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号召和领导下,工人运动如火如荼,由经济罢工转为政治斗争。在工人运动的影响下,农民和学生也纷纷起来,工人运动和农民斗争、学生罢课汇合成了汹涌澎湃的怒潮。这一切预示着革命高潮正在到来。高尔基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创作的海燕之歌,可以说既是俄国人民解放运动日益高涨的产物,又是更大革命风暴即将到来的预报。
“海燕”一词,在俄语中是由“暴风雨”和“信使”两个词缀合而成的,所以海燕这个词便含有“暴风雨的信使”之意。在诗歌中,海燕是作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化身来加以描写的。在乌云密布,电闪雷鸣,海浪滔天,暴风雨就要来临之际,“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带着勇敢的叫喊声,高傲地在乌云和大海之间展翅飞翔。它确信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呼唤着“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同海燕相反,那些胆怯蠢笨的海鸥、海鸭和企鹅,则被暴风雨和轰隆隆的雷声吓破了胆,呻吟着、躲藏着。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当时资产阶级市侩和机会主义者害怕革命的嘴脸。与此同时,风、云、雷、电与泛着白沫的大海展开了激烈的搏斗。乌云压下来,海浪迎着雷声;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将它们甩到悬崖上。很明显,这些描写既象征着作垂死挣扎、疯狂镇压革命的反动势力,又是蓬勃发展的革命运动的写照。
这篇作品不但包含着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而且还具有惊人的艺术魅力和鲜明的艺术特色。全诗洋溢着火山爆发似的激情和排山倒海般的气势,充分体现了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作者运用高超的艺术构思,以象征的艺术手法为基本的表现手段,兼取对比、拟人、比喻、烘托诸种艺术手法,以正面描写为主,侧面描写为辅,最大限度地调动读者的想象力,使作品产生了巨大的艺术效果。诗中的语言生动形象,绚丽多彩,感情色彩浓烈,具有很强的音乐感和画面感。
海燕之歌的问世,不仅成为当时俄国人民反对沙皇专制的有力武器,而且对世界各国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元会千官集,新春万物同。测圭知日永,占岁时时丰。
-
古文观止·左传·介之推不言禄 晋侯赏从亡者,
-
“宁汉合流”是1927年9月蒋介石集团同汪精卫集团在反共的基础上实行的反革命合流。“宁”指国民党南京政府,“汉”指国民党武汉政府。1927年7月以后,国民党内形成了宁、汉、沪3个集团:在南京,有蒋介石
-
苒苒渭滨族,萧萧尘外姿。如能乐封殖,何必醉中移。
-
中山孺子妾,特以色见珍。虽然不如延年妹,亦是当时绝世人。桃李出深井,花艳惊上春。一贵复一贱,关天岂由身。芙蓉老秋霜,团扇羞网尘。戚姬髡发入舂市,万古共悲辛。 作品赏析【注释】:发:指剪。
-
言近而旨远,辞浅而义深,虽发语已殚,而含意未尽。使夫读者,望表而知里,扪毛而辨骨,睹一事于句中,反三隅于字外。
名言: 言近而旨远,辞浅而义深,虽发语已殚,而含意未
-
故交吾未测,薄宦空年岁。晚节踪曩贤,雄词冠当世。堂中皆食客,门外多酒债。产业曾未言,衣裘与人敝。飘飖戎幕下,出入关山际。转战轻壮心,立谈有边计。云沙自回合,天海空迢递。星空汉将骄,月盛胡兵锐。沙深冷陉
-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黄生《唐诗摘抄》云:“杜诗强半言愁,其言喜者,唯寄弟数首及
-
乐往必悲生,泰来犹否极。谁言此数然?吾道何终塞。尝求詹尹卜,拂龟竟默默。亦曾仰问天,天但苍苍色。自兹唯委命,名利心双息。近日转安闲,乡园亦休忆。回看世间苦,苦在求不得。我今无所求,庶离忧悲域。
-
“记得当年草上飞,铁衣著尽著僧衣”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 “记得当年草上飞,铁衣著尽著僧衣”是关于描写“人物摹写·人物举止”类的诗句。 记得当年自己率领起义大军在广袤的大地上纵横驰骋,一往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