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口送友人》(李频)原文|鉴赏|赏析
李频
中流欲暮见湘烟,岸苇无穷接楚田。
去雁远冲云梦雪,离人独上洞庭船。
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霄向水悬。
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
王国维人间词话云: “世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李频的湖口送友人堪称“一切景语皆情语”的杰作。
首、颔两联点明送别的时间和地点:寒冬日暮之时,湘江洞庭湖交汇之处。同时描绘了送别的寥廓背景:湖、江之上,暮霭沉沉;岸苇楚田,展延无边;从湖北云梦压过来的大雪纷纷扬扬,鸿雁冲着漫天大雪远远飞去。就在此时,离人孤独地登上洞庭船,踏上艰辛孤寂的旅途。
罗大经鹤林玉露云: “作诗要健字撑柱,活字斡旋。” “撑柱如屋之有柱,斡旋如车之有轴,文亦然。诗以字,文以句。”实际上,诗以句为“屋柱”,为“车轴”的情况也所在多有; “离人独上洞庭船”一句,孤立地看是句大白话,但在整首诗中却既是“屋柱”,又是“车轴”,无此一句,则其余七句均属无的放矢;有此一句,则所有景语皆成情语。“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离人独上洞庭船”一出,则沉沉暮霭,岸苇楚田,岁暮大雪,冲雪去雁都有了使人“黯然销魂”的艺术感染力。
颈联展现了八百里洞庭的壮阔景象。这种壮阔景象是由离人孤舟与寥廓湖天相衬托而显现的:风波激荡,孤舟飘摇;船行终日,好象老在同一山旁转悠;到晚上,更觉天上的银河与洞庭湖水似乎上下相连,离人旅途无有尽头。这两句诗,令人感到旅途之艰辛孤寂,同时作者对友人关怀悬念之情也饱含其中。
尾联首句是景语,也仍是情语,不过是另一番景致,另一番情绪。腊月将尽,梅花零落,是岁末之景,也是诗人自怜之情;此句又作“回首羡君偏有我”,其羡人自伤之情更加明显,或许因为过于直白而改掉的吧。诗人的自伤自怜,也是对友人的思念眷恋。因为这种孤独凄凉之感正是因佳节在即而挚友远去所引起的。“故园归去又新年”是对友人的良好祝愿,再次表达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李频以描写自然景物见长,这首送别诗是其代表作。全诗以“离人独上洞庭船”为“轴”,为“柱”,把诸多景物缀连一体,使之饱涵深情,充分体现了艺术创作中“象”(形象)、“意”(思想)、“情”(感情)三者相互渗透融合的特点。
前解写未上洞庭船以前,后解写既上洞庭船以后也。(前解)一句是面前湘江,二句是江之隔岸,三句是极望前途,由面前,而隔岸,而极望,盖先默忖别事,悄窥船势,一递一递,转远转远。然则此间斗地分手,便是杳不相见,而如之何可以放离人独上船也。看他一解,先次第写一、二、三句,下独接第四一句,又一斩新章法。(后解)“风波尽日”是写洞庭船昼行,“星汉通霄”,是写洞庭船夜行。七、八言如此昼夜兼行,则冬春之交必得到家,然而独奈我何哉! (金圣叹选批唐诗)
-
“天苍苍,野茫茫”,仍然以浑浑浩浩的笔调写景,但这已经是为下一句作背景了。“风吹草低见牛羊”是画龙点睛的一笔。
-
草阁临无地,柴扉永不关。鱼龙回夜水,星月动秋山。久露清初湿,高云薄未还。泛舟惭小妇,飘泊损红颜。 作品赏析朱氏编在大历元年。《杜臆》:公在夔别构草阁,故云“草阁柴扉星散居”,而“沙上草阁”诗又可证
-
终南太白横翠微,自我不见心南飞。行穿古县并山麓,野水清滑溪鱼肥。须臾渡溪踏乱石,山光渐近行人希穷探愈好去愈锐,意未满足枵如饥。忽闻奔泉响巨碓,隐隐百步摇窗扉。跳波溅沫不可响,散为白雾纷霏霏。醉中相与
-
名言: 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无闻矣。 注释: 审: 详察细究。 句意: 听说一件事就要详察细究, 这样才算得上是有福; 如果听说了而不作详察细究, 那还不如不去听。 出处: 《吕氏春秋·察传
-
〔一作送别〕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既至君(一作金)门远。孰云吾道非。江淮度寒食。京洛(一作兆)缝春衣。置酒临长道(一作长安道。一作长亭送)。同心与我违。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
水调歌头 【宋】黄庭坚 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红露显人衣。 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微。谪仙何处,无人
-
中丞问俗画熊频,爱弟传书彩鹢新。迁转五州防御使,起居八座太夫人。楚宫腊送荆门水,白帝云偷碧海春。报与惠连诗不惜,知吾斑鬓总如银。
-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 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 唯酒无量,不及乱。 沽酒市脯不食。 不撤姜食,
名言: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 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 唯酒无量,不及乱。 沽酒市脯不食。 不
-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 ① ,东得百里奚 ② 于宛,迎蹇叔于宋 ③ ,求丕豹、公孙支 ④ 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 ⑤ ,移
-
苏小小歌 【原诗】:我乘油壁车(1),郎骑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