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丈人》原文|翻译|赏析
晋·皇甫谧2
江上丈人者,楚人也3。楚平王以费无忌之谗杀伍奢4,奢子员亡5,将奔吴6。至江上,欲渡无舟,而楚人购员甚急7,自恐不脱。见丈人,得渡,因解所佩剑以与丈人,曰:“此千金之剑也,愿献之。”丈人不受,曰:“楚国之法,得伍员者爵执珪8,金千镒9,吾尚不取,何用剑为?”不受而别,莫知其谁。
员至吴,为相,求丈人,不能得,每食辄祭之曰:“名可得闻而不可得见,其唯江上丈人乎?”
1本文是高士传中的江上丈人传。标题为后人所加。丈人:对老年男子的敬称。2皇甫谧(mi)(215-282):字子安,魏晋时人,著有帝王世纪、高士传等。3楚:指春秋时楚国。4费无忌;楚国大夫。伍奢:楚太子太傅。5员(yun):伍员,字子胥,伍奢之子。亡:逃亡。6吴:指春秋时吴国。7购:悬赏捉拿。8爵执珪(gui):封给“执珪”的爵位,此为楚最高爵位。9镒(yi):二十四两。
【析点】 为人立传,一般主要记传主的言与行,此文却很别致。全文一百三十七字,事件单纯而事关重大,作者直接状写“丈人”的笔墨仅二十六个字,即丈人拒绝伍员千金剑时的一言一行,其余似都在写伍员。尽管这二十六个字足以现出丈人重义弃利,但乍看似不免喧宾夺主之嫌。然而细品,写伍员的每一笔无不是在写丈人:从写伍员生命之危,亡途之恶,托出丈人救助伍员风险之大;写伍员“得渡”后献“千金之剑”、到吴为相后“求丈人不能得”而每饭祭之的报恩之举,托出丈人高洁无私的情操。伍员的境遇与言行突出了丈人一言一行的分量、光彩,从而使丈人见义勇为豪爽高洁的品行更加丰满,恰如一轮明月高照人间。从写作手法上说,这正是作者高妙的“烘云托月”的艺术功力
-
此词作于《花间集》结集之后,所以不见于《花间集》。作品描绘的是成都的的风光和生活。词中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描写的物象有机地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 此词发端以淡淡的笔墨点明时令:“天初暖,日初长
-
这篇散文充实的内容、深刻的思想价值、谨严浑融的结构、真挚热切的情感、流畅有致的行文风格,又给人赏心悦目的独特美感,被茅坤誉为“典刑之文”,实非过誉。
-
宋词典故·苍梧 【出典】 《山海经·海内经》:“南方苍梧之丘,苍梧之渊,其中有九疑山,舜之所葬,在长沙零陵界中。”唐·钱起《省试湘灵鼓瑟》诗:“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
我家北海宅,作寺南江滨。空庭无玉树,高殿坐幽人。书带留青草,琴堂幂素尘。平生种桃李,寂灭不成春。
-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是关于描写“绘景状物·其他(花、草、树)”类的诗句。 肃杀深秋,严霜酷寒,梧桐树有死有活。白头鸳鸯失
-
小学古诗词诗意的探究(教学论文《关于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几点思考》)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小学古诗词诗意的探究,内容包括教学论文《关于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几点思考》,如何让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充满诗情画意,小学生的古诗诗意。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几点思考 古诗词是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的瑰宝。古诗词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如何进行古诗词教学,笔者有一些体会。
-
我怎样能把你比做夏天? 你比它更可爱也更温和; 五月的娇蕾有暴风震颠, 夏季的寿命很短就度过。 有时候当空照耀着烈日, 又往往它的光采转阴淡; 每件美艳终把美艳消失, 遭受运数和时序的摧残。 你永恒的
-
既使我与若辩矣,若胜我,我不若胜,若果是也,我果非也耶?我胜若,若不我胜,我果是也,而果非也耶?其或是也,其或非也耶?其俱是也,其俱非也耶?我与若不能相知也,则人固受其黮暗 ① ,吾谁使正之?使同乎若
-
梅尧臣《览翠亭记》 郡城非要冲,无劳送还往;官局非冗委 1 ,无文书迫切。山商征材,巨木腐积,区区规规 2 ,袭不为宴处久矣。始是,太守邵公于后园池旁作亭,春日使州民游邀 3 ,予命之曰共乐。其后别乘
-
胡马渡洛水,血流征战常千门闭秋景,万姓危朝霜。贤相燮元气,再欣海县康。台庭有夔龙,列宿粲成行。羽翼三元圣,发辉两太阳。应念覆盆下,雪泣拜天光。